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668805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长城第一课时课时教学教学设计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情景说明】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

2、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主要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学习本文观察和写作的方法。4、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历史上的奇迹。一、情景引入1、2003 年,杨利伟在太空看到的唯一人造工程是什么?大家知道吗?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图片。对,是长城 板

3、书2、想不想听听各国领导人是怎样评价长城的?出示:看了图片,听了这些国家元首对长城的评价,你想说什么?(伟大、奇迹)带着崇敬的心情心情读好课题,齐读。二、梳理长城引:大家读得很有气魄。让我们走进长城,领略它的绵远悠长,领略它的高大坚固。1、打开书读课文,边读边用心感受。要求:不漏读,不错字。2、检查词语:刚才老师老师发现黑板上的这些词语,大家很容易读错。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指导难读难记的字。解释难以理解的词语。指名分段读课文。3、再次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评价:真棒,你会用文中的词语表达,真会读书读书。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说明你用心读书等。三、感悟长城的壮美。引:同学

4、们初读课文,就能有这么深刻的感悟,真不简单。1、(出示图片)你看,远望长城,是如此的气魄雄伟,震撼人心。难怪作者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找出文中最后一段。(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齐读。谁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长城气魄雄伟,奇迹。)长城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带着自豪的语气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请同学再细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3 反馈:反馈一: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A 这句话把( )比作( )。想一想:长城和巨龙有哪些地方相同?(例如:都很长,蜿蜒曲折,年代年代久远,雄伟,都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现实中有龙吗?现实

5、中有长城吗?龙是我们的想象,而长城确实千百年前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甚至生命生命创造出来的伟达建筑。它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巍然屹立,当你体会到这些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是否又会有别样的感觉呢?请你自由练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B 长城长,长城到底有多长?哪个同学可以很快地告诉我。(13000 多里)课文除了打比方,还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长城的长?(列数字)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C 出示地形图。介绍长城沿途经过的省份。此时此刻,当你看着这条横跨在多个省份的崇山峻

6、岭上的长城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D 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课文的第一段。齐读。E 背诵第一段。反馈二: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谁来说说。出示:从北京北京出发,不到 指名读。A 明确观察点:刚才是远看长城。现在是在哪里看长城?(近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从北京出发)B 自由读这段话,想想介绍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C 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D 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课文是怎样描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谁来读一读?各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垛子:躲避敌人,防止与敌人正面冲突。瞭望口:侦察敌情。射口:攻击敌人。城台:屯兵,守兵呼应联系。E 试着用简

7、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指名生上台画。指名生根据简笔画,介绍长城的设计。F 出示填空,复述长城的结构。师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聪明、聪慧、智慧等。)G 指导朗读。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历经战火的洗礼,饱经岁月的沧桑,如今依然保存如此完好。怎不令我们深深地赞叹。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崇敬,带着自豪的心情齐读这几句话。H 如今,长城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御敌作用,但那些垛子、射口似乎依然在讲述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我们又岂能忽略它们。读“从北京出发,”H 课文学到这里,相信有些同学已经会背这一段了。谁来是试一试。指名背诵。四、结课不到长城

8、非好汉。登上长城。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作者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讲。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播放长城长五、作业。1 抄写本课词语。2 背诵 1、2 两个自然段。3 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故事以及其他资料板书设计 17 长城远望:蜿蜒盘旋气魄雄伟近看:高大坚固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学会网络查询资料。【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

9、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到过长城吗?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先去领略一下长城的风光。(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风光图)看了以后,你们有什么感受?是啊!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许多中外游客游览了长城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媒体显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同学们,这

10、是三位游客到了长城之后的感慨,你们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是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老师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细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吗?二、图文对照,初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一想:每段分别长城的哪个方面?、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浏览课

11、文: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三、图文对照,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从哪里可以看出长城的长?、媒体显示第一句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句子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样比喻更显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你还可以把长城比做什么?练习:远看长城,像(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

12、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朗读句子,显示长城经过的示意图。随机介绍: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中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看着地图,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是啊,长城绵延万里,途径了我国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十多个省市,据说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到的照片中,其他建筑物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清晰,可见长城的气势磅礴。、长城这样的气魄雄伟,你能通过自

13、己的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齐读第一段。四、对照图片,学习课文第二段、从远处欣赏完了长城,现在让我们走到八达岭脚下,从近处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先读读这些词语,媒体显示: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堡垒 屯兵、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说一说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哪里?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上台指点解释这些词语意思,并说说作用适当点拨。(互相呼应:补充作用)、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假如你就是一个小导游,带着一群游客来到了八达岭上,你将怎么样给大家做

14、介绍呢?请再仔细读课文,准备解说词。、学生上台介绍,并媒体显示。五、学习第三自然段、听着小导游的解说,我们也似乎亲身来到了长城。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作者想到了什么呢?媒体显示这句话。说说这些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媒体显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朗读这句话。多少:表示无数。包含作者无限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条石、举例感觉二三千斤重、建筑

15、的地方、让学生充分感受修筑长城的不容易。)、是啊,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让我们带着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再读这句话。男女分角色朗读这两句话。六、总结全文,发表感想同学们,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就是劳动人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怪不得连世界伟人都赞叹她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假如,你也亲身来到了八达岭脚下,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怎么赞叹呢?屏幕显示长城背景 出现句子:我站在长城上,踏着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大声赞叹:七、作业自主搜集有关的长城历史、传说、故事、图片资料等,

16、在第二课时做交流。长城长城第一课时说课稿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联系生活说教材一、联系生活说教材静阅长城一文,仿佛真的登上了长城,一览它的雄姿。作者细致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雄伟壮观的长城,让人浮想联翩。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是小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二、了解学情说学生二、了解学情说学生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