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限时组合快练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68812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限时组合快练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限时组合快练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限时组合快练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限时组合快练7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限时组合快练7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限时组合快练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限时组合快练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练 7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小说阅读(1)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至晚年,往往会_于回忆之中,沈从文说过“ 回忆是有毒的”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靠回忆活着的人,确已缺少了创造的活力。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有_的。回忆往往是人生驿站上的回眸,你_,可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使其少走弯路。A沉迷缺憾追根究底B沉溺缺憾追根溯源C沉溺缺失追根究底D沉迷缺失追根溯源答案B 解析沉迷:深深地迷恋。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缺憾:不够完美、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缺失:缺陷,缺点;缺少,失去。追根究底: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细。追根溯源:追溯事

2、物发生的根源。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B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C无论是狼,还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D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答案A 解析A 项为比喻,其余三项均为拟人。3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江阔天高乙、鸢飞鱼跃丙、识此心之分量丁、见斯道之流行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答案C 解析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

3、应词语词性相同。对联又叫对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所以排除A 项。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 ” ,下联就为 “仄仄平平 ” 。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故可判定B、 D 两项的正误。 D 项文意也不合对子的要求。4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A某同学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不期将书忘在家中,回去取书,便迟到了。”B某青年求医生为母亲治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请给我母亲看病!”C刘先生在火锅店吃饭,看到自己的锅里没汤了,便招

4、呼服务员:“麻烦你为我们加点汤,谢谢。”D妈妈问儿子看到放在窗台上的鞋子没有,儿子回答:“你放的东西我怎么知道呢?”答案C 解析A 项“不期 ”“ 取”“ 便”为书面语词汇,口语中不宜使用。B 项求人做事而先引名言,颇有逼人就范之嫌。D 项用反问句语气强烈,有失谦和。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B面对残酷的高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C要想顺利地通过高考,必须啃透大量的书籍。D过重的高考学业负担,让莘莘学子难以承受。答案D 解析画面中的人物,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可“ 杠铃 ”却纹丝不动,可见A、B 两项从主观着眼是不太贴切的,而

5、C 项已脱离了画面的整体内容。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人间如梦, 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2)_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3)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_,隰则有泮。(诗经 氓 ) (5)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_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7)蒹葭采采, _。(诗经 蒹葭 ) (8)君子坦荡荡,_。(论语 述而 ) 答案(1)一尊还酹江月(2)雕阑玉砌应犹在(3)沧海月明珠有泪(4)淇则有岸(5)秋风萧瑟(6)东船西舫悄无言(7)白露未已(8)小人长戚戚三、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文人聚宴美华

6、盛顿 欧文那次我同伯松先生谈话之后,不过两三天他便领我去参加一个文人的聚餐会。是艾培奈格出版公司的两位董事长设宴邀请的。有二三十位宾客,大多数我都不认识。伯松先生告诉我这是业务性的宴请,每年要招待在该公司出版书籍的作家两次。平时公司也有请客的时候,但那多是请有名气的、著作经常再版的大作家,人数一般不超过三四位。伯松先生说:“文坛上可是等级分明,只要看公司拿什么样的酒招待客人,便大致可以猜到某位作家著作的销路了。作品再版过三次的作家就能喝到名酒了。作品再版超过七八次的作家,便可以畅饮大香槟和白兰地了。”“那么今天赴宴的诸位可以喝到名酒吗?”我问。“没指望,出席这种大规模宴会的,大都是二三流的作家

7、,作品也很少有再版的。要是有什么名人来,我们马上就会知道的。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集会,一种文人小宴罢了,闹个酒足饭饱倒是不成问题,至于珍馐美味,你就别奢望了。”听完这番话,我对在座者的情况也就多少有些了解了。公司的两位董事长各坐在餐桌的一端。贵宾席上坐着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坐在他对面的是位道貌岸然的游记作家,写过几本书,却很少有人看。只是由于年龄较长,人们才把他让到上座的。他旁边坐着的是一位身穿考究黑色西装的绅士,曾写过一本有关经济学的著作,崭露头角。几位作品销路尚佳的作家坐在餐桌中间,再往旁边就是一些尚未出名的小诗人、翻译家和作家了。席间的谈话是这里一伙,那里一伙的,此起彼伏,不说话的人就狠狠

8、地抽烟。那位诗人自觉清高不凡,甚至也没怎么把出版公司的董事长放在眼里。他夸夸其谈,成心逗趣,身旁的董事长笑得前仰后合。另一位董事长则始终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以其纯粹商人的神情,一心一意地吃着东西。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位董事长为人严肃,这家出版公司的业务,由这两位董事长分工合作。他说:“比方说,那位一本正经的董事长专管生意账目,春风满面的那位,则主要负责应酬寒暄。”高谈阔论大都来自上座,那些作家似乎不很拘束,谈笑风生。下座的虽然在谈笑方面轮不上,但在吃喝上可并不甘拜下风,在宴席上很少能看见像他们这样勇于冲锋陷阵的战士。酒过三巡之后,他们才上来谈笑的雅兴。可是他们的戏谑之言即使偶尔传到上座,也毫无反

9、应,连那位一向满面春风的董事长也认为不屑一笑。我的朋友伯松告诉我,一个作家讲的话,如欲博得出版商一顾,那他的著作首先必须有一定的销售量。在下席的宾客中,有一位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他穿得委实寒酸,不过显然仍在竭力保持那件褪了色的黑色西装像个样子,里面的衬衣皱皱巴巴的。他看上去虽然面容忧郁,但脸色却很红,也许有点过于红了,尤其是鼻子和那两个黑眼珠显得格外明亮。看样子他很合群,脾气也一定很好。虽说他长得相貌堂堂,但时运却很不济。他一言不发,只顾低头大吃大喝,充分表现出一个穷作家的好胃口,别人说什么也不耽误他吃喝。我向伯松询问他的情况,伯松仔细地端详了他一会儿,说:“好像见过面,但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时

10、却想不起来了。他不会是个有名的作家,也许是写讲道小册子的,再不就是改编外国游记的。 ”散席后,大家到客厅去喝咖啡和茶,这时又来了一批客人 一些写过平装小册子的作者,他们还没有达到被邀请出席晚宴的水平,不过是偶尔被请来聚聚而已。他们对出版公司的董事长非常尊敬,说得确切点是害怕,但他们却很善于恭维巴结女主人,对孩子更是赞不绝口。有几个比较拘谨的作者,站在角落里悄声地谈着话,或者翻阅着差不多看了有五千遍的书册,再不然就小心翼翼地朝钢琴上的乐谱瞟几眼。那位诗人和道貌岸然的经济学作家,在客厅里最出风头而且最泰然自若。他们显然是社会上流人士所拜读的作家。他们陪着女主人,竭尽恭维之能事,其中有些话我想女主人

11、听了之后一定会高兴得忘乎所以的。他们的举止言谈完全是一副风流之士的派头。我到处找寻那个穿褪色黑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可怎么也没找到,想必是一散席就溜了,大概他是怕见客厅里耀眼的灯光吧。我再也找不到什么能引起兴趣的事情,喝完咖啡便起身告辞了,让大诗人和经济学权威在那里高谈阔论、你吹我捧吧!(有删改 ) 7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_ 答案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结构上,为下文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出场以及他们受到的不同礼遇做了铺垫。解析作答此类作用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文字通过伯松的话交代了当时的社

12、会风气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为下文不同人物的出场以及他们的不同表现和受到的不同待遇做了铺垫。8负责应酬寒暄的董事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答: _ 答案负责应酬寒暄的董事长是一个世故圆滑、骨子里十分冷漠的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解析本题要求概括小说中负责应酬寒暄的董事长的人物形象,要回到原文,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如“笑得前仰后合”“ 连那位一向满面春风的董事长也认为不屑一笑”等,从中提炼出这位董事长的形象特征并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9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那个穿褪了色的黑色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答: _ 答案他是下座作家的代表,描写他是为了与上文中上座的小有名气的

13、诗人、经济学作家及下文中的不入流作家形成鲜明对比。写他可使文章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艺术效果。解析小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部分的作用既关乎内容又涉及结构。对那个穿褪了色的黑色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进行特写,既是结构上的巧处理,又是写法上的妙安排。结构上,拿这个下座的作家与上座的及不入流的作家进行对比,让读者认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写法上,这篇小说场面描写居多,此处的细致刻画是众多“面” 中的 “点”,这样写能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艺术效果。10有人说这篇小说揭示了社会的等级现象,也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各阶层文人的丑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答: _ 答案示例一:揭示了社会的等级现象。出版公司宴请作家,会根据作家著作的销量使用不同档次的酒。作家的级别不同,在宴会上的座次就不一样,级别高的坐上座,级别低的坐下座。席间上座的与下座的作家不交流,即使下座的戏谑之言传到上座,也不会得到回应。示例二:反映了各阶层文人的丑态。上座的小有名气的诗人、作家,他们高谈阔论,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下座的作家,他们寒酸,混吃混喝。不入流的作家,他们曲意逢迎,行事拘谨。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具体作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进行论述。题干中的“ 有人说,也有人说 , ”有提示和启发作用,可任选其中某一观点,加以阐述。在阐述的过程中,注意要有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