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 会 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苏联社 会 主 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66198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 会 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苏联社 会 主 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 会 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苏联社 会 主 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 会 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苏联社 会 主 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 会 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苏联社 会 主 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 会 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苏联社 会 主 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 会 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苏联社 会 主 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2018 版高中历史版高中历史 专题专题 7 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3 苏联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必修人民版必修 2 2 (建议用时:30 分钟)学业达标1 1下图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玉米种植,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以保证重工业生产B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并与美国竞争C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发展高效农业以扩大对外贸易量【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的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这是其改革的突破

2、口,故选 C 项。A 项中的“保证重工业生产 ”不符合史实; 材料体现不出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并与美国竞争,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不出发展高效农业以扩大对外贸易量,排除 D 项。【答案】 C2 2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借鉴模式【解析】 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只涉及农业措施,故 A 项错误;这一措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扩大了集

3、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故 C 项错误;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与推动,故 D 项错误。【答案】 B3 3一些史学家认为, “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2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

4、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进行的改革,只是对原有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性变革。分析各选项,B 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答案】 B4 4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导学号:68230113】A鼓励私营企业发展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

5、划【解析】 由题干中“1971 年”可知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改革虽触及了斯大林体制,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这一点为五年计划报告内容所证实,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 “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A、C、D 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答案】 B5 5自 1956 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上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D没有突破“

6、斯大林模式”【解析】 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工业体制方面,所以 A、B、C 三项不是二者的共同点。他们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总的来说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所以最终成效都不大,故选 D 项。【答案】 D36 6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

7、式【解析】 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但其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并未取得成功,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故选 C 项。【答案】 C能力提升7 7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 【导学号:68230114】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

8、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A 项正确。【答案】 A8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 1957 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材料三 1985 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

9、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 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 2.8%,低于 19801985 年的 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从三则材料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4(2)从三则材料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历史上的三次重要改革,要从所给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答题关键在于对不同时期的领导人进行客观全面

10、地分析。【答案】 (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快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经济增长率下降。共同的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体制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问题。(3)历史原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一些政策上的错误。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