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学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2034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学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学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学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学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学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学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学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曲塘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语文一、基础知识(12 分,每题2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过去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改革深水区的攻坚, 有反腐败斗争的进取 , 以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着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A只争朝夕壮士断腕坚定B时不我待刮骨疗毒树立C只争朝夕壮士断腕树立D. 时不我待刮骨疗毒坚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一项是(2 分 ) A. 阅读经典,就

2、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观察“高远境界”“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B.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C.作为中国 “四大梆子” 之一的豫剧, 带着浓郁的乡间俚俗味,在某些城里人的眼中,是“野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杂役。D.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林建华指出:大学只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3. 下列各句中用语不得体的的一项是(2 分)A.王老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写作的指导,今奉上力作一本,由于鄙人才学尚浅,书中存在不少谬误,特

3、此敬请斧正。B.日前本人不慎丢失支票一张,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打算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稍候。C.我们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期盼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D.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竭尽全力。4. 古人常有手书名人诗文名句的习惯,下列有可能发生的一项是(2 分) A. 司马迁手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B. 骆宾王手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C. 温庭筠手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 归有光手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5日前, 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4、)拟出新规,拾金不昧者可获得相当于失物价值 10% 的金钱奖励。此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下面是四位网友的留言,表意最准确、鲜明、生动的一项是(2 分)A.拾金不昧,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从失主的角度看,东西失而复得,对归还者给予一定钱物表示感谢,似乎是人之常情。2 B.拾金不昧有偿,是否与传统美德相悖?是否就标志着道德的沦丧?是否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一种获利手段?这些问题值得思考。C.拾金不昧有奖与拾金不昧,二者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更加务实开放的伙伴关系。拾金不昧有奖更接地气,贴人心,我支持!D.对于拾金不昧,有奖才是王道,神马都是浮云。子曾经曰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因

5、此,对这一举措,我举双手赞成。6. 下列四句诗依次填入选文恰当的位置处,正确的一项是(2 分)一提到雨, 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A. B.

6、C. D.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 题。南宫生传高 启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 ”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

7、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

8、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注】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具区:太湖的古称。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隽蹶:胜败。3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乃谢酒徒去,学兵兵:兵法B数殴辱士类数:屡次C带刀策马踵生后踵:跟随D辄令削牍疏所乏疏:疏通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南宫生家中本来财物很多,但因为供养了大量的宾客,以致耗尽

9、了家产。B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也愿意结交他们。C对两位蛮横的武官,南宫生先是以理服人,再示强不惧,故意抗衡,逐个制服了他们。D南宫生精通草书和隶书,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4 分)(2)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5 分)10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 4 分)三、古诗词鉴赏(19 分)1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

10、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试概括首联两句的内容。(2 分)(2)颔联主要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表现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4 分)4 (3)尾联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12.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9 分)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 年) ,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1

1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 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5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20 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千金散尽还复来。(2)云横奏岭家何在?。(3) ,将登太行雪满山。(4) ,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5)从今若许闲乘月, 。(6) ,事非经过不知难。 (南宋陆游)(7) ,古来万事东流水。(8)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9) ,岁岁年年人不同。(10) ,浅草才能没马蹄。(11) ,至今犹忆李将军!(12)明月松间照, 。(13)艰难困苦, 。 ( 新

12、唐书)5 (14)春江潮水连海平, 。(15) ,美人帐下犹歌舞!(16) ,月涌大江流。(17)俄顷风定云墨色, 。(18) ,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9) ,都护在燕然。(20) ,厚积而薄发。 (苏轼杂说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 题。 (20 分 ) 老爱情苏 童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话说 20 世纪 70 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

13、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栽,是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嘭嘭嘭”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番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

14、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为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太多,穿得也太多。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过一会儿,那老妇人给女儿收拾着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来,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塞。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他们看见平日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了,都不觉得奇怪,这么好

15、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妻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外孙不懂事,就问:“外公,你怎么不哭?”老人说:“外公不会哭。外婆死了,外公也死的,外公今天也死的。”孩子说:“你骗人,你什么病也没有,不会死的。”老人摇摇头,说:“外公不骗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大人们听见老人的话,都多了心眼,小心地看着他。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在一张椅子上。他一直坐在椅子上。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起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歪倒在亡妻的灵床下面了。这时就听见堂

16、屋里自6 鸣钟“当当当”连着响了起来,人们一看,正是夜里12 点!正如他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对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同一天。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 点,犹如上了锈一样,任人们怎么拔转就是一动也不动。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14分析小说中“老夫妻”的形象特征。(6分)15小说安排“女儿”这个人物有何作用?(4 分)16小说的标题“老爱情”有什么含义?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分)17小说结尾说老人夜里12 点陪着老妻去了,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 点不再转动了。有人说这个情节太过离奇,不符合常理,应该删掉。你认为这个结尾是否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淡自已的看法。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