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类词缀的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619727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语类词缀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类词缀的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类词缀问题提要:关键词:一、 类词缀研究的意义类词缀的存在是汉语构词的一大特点,类词缀的研究是汉语构词研究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汉语本身缺乏形态变化,构词形态的研究没能得到足够的 重视,前人的研究既少又略;目前,有不少研究者对类词缀有了重视,但是缺少权 威之作,对于什么是类词缀,它有哪些特征、范围究竟有多大,各家尚未形成一致 的意见。语法化理论认为:词缀是已经高度语法化了的构词成分,而类词缀则是正 在语法化过程中的构词成分。现代汉语的构词语素有哪些是高度语法化了,哪些是 正在语法化过程中,还需重新梳理。在应用上,类词缀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自觉地 运用造词规律创造新词;可以深入地

2、了解词义,以便准确使用词语;更重要的是为 了解决“人 机”对话中机器对词语形式标记的识别问题。二、类词缀研究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类词缀这一概念是在现代汉语词缀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提出、并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认 可的,是众多研究者不懈发掘汉语自身特点的结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对类词缀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给予重视的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 湘。早在 1942 年,吕叔湘在中国文化要略中就提到“有一些常用组成组合式复词的成 分(近似词尾)” “应该随时留意”。这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的开端。 ”但这并引起学者们的 足够重视。此后近二十年,谈及类词缀的很少。1962,吕叔湘说“自由”和“粘着” (中 国语文

3、,1962第 3 期) ,再次提到“有点像词尾的成分”,举出了“人、家、界、负、度、量” 等例子。这一次语言学界也没什么反应。直到1978 年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问世,类词缀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吕先生在文中明确提出了“类前缀”和“类 后缀”的概念,指出“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多, , 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 并推断, “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吕叔湘的论述对类词 缀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指导性的作用。这期间,丁声树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商 务)也提到“自、相、反”很像词头,但没展开论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类词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

4、发展阶段。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0)提出词缀有“典型词缀”和“稍有实义但正在虚化的词缀”,任 学良在汉语造词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把虚化程度还不够高的构词成分称为 “准词头”,郭良夫在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中注意到了“新兴的前缀”和“新兴的后 缀” ,并探讨了类词缀与词缀的关系,认为“一个类前缀或一个类后缀,使用的次数多了, 使用的范围广了,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前缀或后缀”。沈孟璎在探讨类词缀的题上显得特别 活跃,发表了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 (1987 年) 略论新词语的特征 ( 新词新语新义, 福建科学出版社),探讨了新的词缀化倾向的一些特点。 1989 年

5、缩印本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的“类词缀”词条的解释基本上是采用了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先生的观点,所举例子也大致相同。 九十年代至今,类词缀的研究更加深入。王绍新谈谈后缀( 语言学论从第十 七期,商务 1992)专节探讨了类后缀的界定和范围,认为“人们对类后缀的外延和内涵的理 解不一致”, “类后缀也该有个大致的范围,否则会导致无限膨胀”。沈孟璎再谈汉语新的 词缀化倾向(词汇学新研究,语文出版社,1995) 试论新时期词缀化的汉民族性(南京 师大学报 1995,1),探讨了类词缀 (或“准词缀”或“词缀化的倾向与进程”) 跟汉语词汇发 展的趋势的关系,指出“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已成为新时代汉

6、语的一大景观”。姚汉铭新 词语社会文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在讲新词语的构成时也提到了类后缀和类前缀。徐世 璇汉藏语言的派生构词方式分析 ( 民族语文 1999,4)从整个汉藏语系的角度上概括了 汉藏语系派生构词的基本特征,指出“在汉藏语言派生构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不是意义完 全虚化、只起形态标志作用的典型词缀, 而是意义没有完全虚化、 具有较强意指性的类词缀” 。 汤志祥在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中专列一节谈词 缀、类词缀,他把词缀分为三类:纯词缀、准词缀、类词缀。 作为高校教材,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专门提到了 类前

7、缀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也增加 了类词缀的内容。 八十年代至今的类词缀的研究,往往是与新词语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从 动态角度关注类词缀的发展趋势。类词缀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对类词缀的理解 却存在不少分歧。吕叔湘提出类前缀的特征是“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还可以词根 的面貌出现。”后来的研究者大都在同意这一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展。郭良夫认为新 兴的词缀“在语义上还没完全虚化” ,同时又说新兴的前缀 “可以看成是复合词在前的语素” 。 这个说法进一步提到了类前缀“可以相当自由地用来构成新词”, “大多数是在多音节前头” 。 沈

8、孟璎提出“词缀化倾向”的特征是“语义上虚实各异,表现语义趋于概括和抽象,意义泛 化,语义偏离。但有形式上有定位性,语义词性上的类化性,构词能产性,派生词的三音化。 这又比郭良夫的说法具体明确。王绍新提出类后缀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原来的意义,但已有 某种程度的虚化,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即成词或必变词性的作用,不读轻声。徐世璇认为 类词缀是定位不成词的成份。语义上既表语法范畴,又有一定的词汇意义,构词上是附加形 成标志,有仿拟类作用,抽象泛化意义类推的结果是形成以同一词缀聚合的词群,表义功能 比形式标志更明显,所具有类别意义是词义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汤志祥将纯词缀、准词 缀、类词缀作了比较,认为三

9、者的共同特征是:能产、定位、显示词性、构成多音节词。纯 词缀的特征是语义虚化,原语义已不存在;准词缀,语义半虚半实,变得虚灵,有类推作用, 构词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而类词缀,语义没有虚化,本身为独用的自由的实词缀,但具 有能产性,定位性,类化性的以及构词双音节三音节。并探讨了近年来能产性特征,意义有 所泛化的类推组合形式。汤志祥探讨了构词逐渐虚化的阶段性,具体描述了“汉语词缀化” 的发展倾向。 对类词缀理解、分歧、带来了直接结果是类词缀的目的不一致。少的只举了几个,多的 则列出了几十个。被列为类词缀的,有人论著认为是词根,有的则认为是词缀,公认为类词 缀却很少,现代汉语类词缀为什么会有如此大

10、人分歧,症结在哪? 二对类词缀的特点,可作细致的分析。主张汉语存在不少类词缀的学者都认为,这几项能 作为认定类词缀的根据:词义正在虚化、能产、类化(显示词性)、定位粘着。 (一)词义的虚化 汉语的公认的标准词缀“老、子、头”等,在上古汉语中都是有实义的词,到后来才逐渐虚化,最后变成了词缀。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能不能反过来说,词义虚化了一定就 是“词缀”;第二是,假使第一所说的条件成立,怎样才算是词义虚化,词义虚化到什么程 度,才称得上“词缀”、 “类词缀”。 1、我们知道,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个趋势是单音节向双音节的转化。双音化的主要方 式是:或在单音节的前(后)加上个不增多少意义的成分,或

11、把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成 分合起来用。(吕叔湘, 1963) 在不增多少意义的成分中,有的是单纯双音化,如“老、子、头”,双音化后的词跟单 音词相比,只是加了音节,意义未变,词性也未变。例:“老虎、桌子、石头”等;也有的 是非单纯双音节,双音词,它改变了词性,意义未变。例:“剪子、念头、苦头”等;这一 类成分,我们承认是词缀。 有的成分,有添音作用,但同时也有部分表类别的意义,这些叫“部分地双音化”。 (吕 叔湘, 1963)如“父亲、母亲”的“亲” , “心脏、肝脏、脾脏”的“脏” , “果品、药品”的 “品”等,我们都不认为是“词缀”或“类词缀”。 而由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语素构成的复音词

12、,其中一个不表义只起陪衬辅助作用,如: “窗户、国家、好歹、干净、忘记、月亮”等的后一个音节;我们也不会认为它成了“词缀” 或“类词缀”,仍把它当作实义语素看待。 。 因此,我们说,词义虚化、泛化不一定就是“词缀”或“类词缀”。 2、汉语词义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实虚”的过程。如:“关” 专指“函谷关” 扩大指“一切关口、关卡”引申为“货物进口和出口收税的专区” ( “山海关)( “海关” 、 “关税” ) 喻为“重要转折占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引申为“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 。 ( “难关” )( “机关” 、 “关节” 、 “关键” ) “绝”也是这样: 指“断丝” 后泛化为“断、断绝” 引

13、申为“完全没有、穷尽”引申为“走不通、 (绝交、隔绝、拒绝)(斩尽杀绝)(绝地) 无出路” 引申为“独一无二的、没人能赶上的”再虚化为副词“极、最” 。 (绝境)(绝技)(绝早、绝大部分) 不能认为“关”、 “绝”词义虚化、泛化后,就变为“词缀”或“类词缀”了。 再者,语素意义弱化、虚化、泛化也带有主观色彩。有人认为它弱化、虚化、泛化了, 有人却并不认为是弱化、虚化、泛化。如“紧迫感、充实感、质感”等中的“感”,实在的 意义比较强,有些学者却认为是变“虚”了。 因此,凭“意义的偏离” 、 “语义的泛化”、 “语义, 趋于概括和抽象” (沈孟璎, 1995) , 就断定词根语素变成“类词缀”的理

14、由不足。不过,作为“类词缀”,其词汇意义确实要有 “虚化”的趋势。 (二) 、关于“能产” 汉语大部分单音节语素,都有能产性。有的双音节语素,构词的能力也很强。正像“网 络、网虫、网恋、网友、网吧”等中的“网”、 “农民、市民、牧民、国民、渔民、网民”等 中的“民”、 “坦克车、坦克兵、坦克手、坦克炮”等中的“坦克”、 “雷达站、雷达兵、雷达 车”等中的“雷达”、 “奥运会、奥运赛、奥运村、奥运团”等中的“奥运”等等,我们不能 说是“类词缀”一样,也不能因为“准”能构成“准将、准居民、准明星、准画家”等,“师” 能构成“教师、老师、技师、面包师、工艺师”等,就说“准”和“师”成了“类词缀”。

15、特别是“师”, “老师”的“老”已被公认为典型的词缀, “师”又成为“类词缀” ,怎么会没 有词根呢? 况且词缀的构词能力也有强有弱。有普通话前缀“阿”,只能构成“阿姨”等几个有限的词。吕叔湘先生( 1978)就提到过,有的词缀“能产生新词” ,有的词缀“不能产生新词” 。 因此不能以“能产性”作为“类词缀”的特点。 (三)关于“类化” 词缀构词,固然有类化性,能显示词性;但由同一词根以同样方式构成的词群或词族, 大多都有类化性,也有标示词性。如“器”构成“陶器、玉器、铜器、瓷器、铁器、木器、 电器”等是名词;“行”构成的述宾结构的“行刺、行军、行礼、行贿、行文、行刑”等是 动词;而“行”构成

16、的偏正结构的“行程、行径、行踪”等是名词。而双音节的词语也有“类 推组合”现象,并大多是构成名词性词语。如“工程、文化、意识、商品、消费、精神、公 司、现象”等,汤志祥认为“工程”等的语素性质也是“类词缀”(P177, ) 。照这样的看法, 汉语大多数词语(不论单双音节)都成了“类词缀”了,这更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了。 因此, “类化”或“显示词性”并不是“词缀”或“类词缀”的特点。 (四)关于“定位粘着” 语素构词时位置固定,且不能独立构词,这是词缀的最重要的特征,当然是从形式上判 定词缀的最根本的条件。一个词根语素,在长期发展中,已不能独立成词,变成了“粘着语 素” ,这在汉语中是普遍的。像“民、眼、语、言”等比比皆是。只有当该词根语素不仅不 能成词,且构词时位置也固定,或只在前,或只在后。这时它才变成了词缀,像“-子、-头、 -儿,老 -、 ”等。而“类词缀”作为“词缀化的倾向”,应该朝“定位粘着”方向发展。问题 是怎么判定一个语素是朝“定位粘着”方向发展了。 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