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总结2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9257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工程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酵工程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酵工程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酵工程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酵工程总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酵工程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工程总结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发发酵工程酵工程总结总结 王玉真王玉真 章 1 章 绪论绪论一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 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从广义上讲,有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二发酵的定义 1.传统发酵发酵(fermentation)最初是来自于拉丁语“发泡” (ferver)这个词,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 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 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

2、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 CO2。 3.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三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1.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

3、;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 菌体、蛭弧菌);2.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 省劳力);3.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菌种的来源菌种的来源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1、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标本采集 预处理 富集培养 菌种分离(初筛、复筛) 性能鉴定 菌种 保藏 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2、微生物材料的标本采集:遵循原则:材料来源越广泛,越有可能获得新的菌种 一般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菌种: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菌株

4、;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 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如从酱油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从酒醪中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菌。 自然界中微生物极其丰富,土壤是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土壤样品往往是采集的首选目标。 土样采集应注意 以下问题:A、不同的土壤特点 B、地理和气候条件 C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D 、极端环境条件下采样分离 3、标本的预处理:(P16 表 2-2) (1)物理方法:加热(55,6min;100,1h;40 2-6h)、膜过滤法、离心法、 空气搅拌法(2)化学方法:含 1%几丁质培养基、用 CaCO3 提高 pH 值进行培养(链霉菌属) (3)诱饵法:用涂

5、石蜡的棒置于碳源培养基中(诺卡氏菌) 、花粉(游动放线菌) 、蛇皮(小瓶菌属) 、人头发(角质菌属) 4、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或创造有利生长条件,使目 的微生物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得到所需要的菌株。 富集的基本方法:(1) 、控制营养:如以唯一碳源或氮源作底物;表 2-3 P17(2) 、控制培养条件:如 pH、温度、 通气量等;(3) 、抑制不需要的种类。表 2-4 P17 富集培养方法:(1) 、分

6、批式富集培养 P18:指将富集培养物转接到新的同一种培养基中,重新建立选择性压力, 如此重复几次后,再取此富集培养物接种至固体培养基上,以获得单菌落。转种是关键。 (2) 、恒化式富集培养 P18:通过改变限制性基质浓度,来控制两类不同菌株的比生长速率。- 2 -5、菌种分离: (1) 、常规分离法:平板划线法、稀释分离法和涂布法 (2) 、生化反应分离法:透明圈法、变色圈法、抑菌圈法、生长圈法。 透明圈法: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这样能分解该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 生透明圈。 圈的大小可初步反映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完全可以作为菌种初筛的判断标准。如脂肪酶、淀

7、 粉酶、蛋白酶及核酸酶产生菌的分离,产有机酸菌的初筛。 变色圈法:对于一些不易产生透明圈产物的产生菌,可在底物平板中加入指示剂或显色剂,使所需微生物能被快速 鉴别出来。 抑菌圈法:若被检菌能分泌某些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质,如抗生素等,便会在该菌落的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 抑菌圈,被鉴别出来。 生长圈法:常用于分离筛选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等产生菌。其工具菌是一些相对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得 到所需的营养,凡是目的微生物周围便会出现一个混浊生长圈。 二。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

8、,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或创造有利生长条件,使目 的微生物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得到所需要的菌株。 三。 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自然选育: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 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五。 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 诱变育种:人工利用各种诱变剂诱发基因突变,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优良菌种的育种方法,称为诱 变育种。

9、诱变剂:能够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质称为诱变剂 物理的:紫外线、快中子、x 射线等; 化学的: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Y 啶类物质等; 生物的:噬菌体、转座子 诱变剂使用方法:1、紫外线诱变: 新鲜斜面菌种+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洗下振荡稀释菌悬液取 5ml 菌悬液 无菌培养皿磁力搅拌15W、30cm 紫外灯(营养体 35min,芽孢 10min)照射黑纸包好增殖培养挑单菌落 2、化学诱变(以亚硝酸为例)亚硝酸易分解,故常在诱变前用亚硝酸钠在 pH4.5 的醋酸缓冲液中生成亚硝酸的方 法现配现用。 处理真菌孢子:取孢子悬液 2ml,加入 1ml 0.1mol/L NaNO2 溶液和 1ml pH4.5

10、 醋酸缓冲液,27保温处理若干分钟 (如 10min)后,取出 2ml 加到 10ml 0.07mol/L pH8.6 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pH 下降至 6.8 左右以后中止诱变。 然后稀释涂平板,培养后挑单菌落进行选择。 处理细菌 :将出发菌株接入 5ml 肉汤中,于 370C 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离心收集菌体,加入数亳升无菌生理盐 水,洗涤一次,离心后菌体悬浮在 2.5ml0.1mol/L 醋酸缓冲液中(pH4.5) ,然后加入 2.5ml0.1mol/L 亚硝酸钠,在 370C 处理数分钟(如 5min)后稀释涂皿,培养后挑取单菌落,选择突变株。 3、航天育种: 所谓航天育种是利用空

11、间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和强辐射的特点,在宇宙射线的辐射作用下,使生 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异,从而选育出优良品种。1996 年以来,国防科工委相继组织了返地卫星和高空气球搭载微 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种子,为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 六、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出发菌株:出发菌株指用于诱变育种的最初菌株或每代诱变的试验菌株。 1.对菌株产量,形态、生理等情况了解;2.生长繁殖快,营养要求低,产孢子多且早;3. 对诱变剂敏感;4 菌株要 有一定的生产能力;5.多出发菌株:一般采用 34 个出发菌株,在逐代处理后,将产量高、特性好的菌株留作继续- 3 -诱变的出发菌株。 八、工业上优良生产

12、菌种应具备哪些基本特性? 1.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2.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3.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 要强;4.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能力强;5.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 ;6. 发酵条件如温度、pH、溶解氧等易控制。 九初九初级级代代谢谢和次和次级级代代谢谢的异同:的异同:(P40) 第三章第三章 发发酵培养基酵培养基二、二、 常用的碳源有哪些?常用的糖常用的碳源有哪些?常用的糖类类有哪些?有哪些?速效碳源、氮源?速效碳源、氮源?1、碳源 (P82)作用: 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 ;提供合成目的产

13、物 所必须的碳成分。来源:糖类、油脂、有机酸、正烷烃 2. 糖类: 葡萄糖(速效碳源) 糖蜜 淀粉 、糊精 三、 什么是生理性酸性物质?什么是生理性碱性物质?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 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 如硝酸钠。 四、 常用的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有哪些?有机氮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P83) 1.无机氮源:铵盐、硝酸盐和氨水;特点: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迅速利用的氮源。但无机氮源的 迅速利用常会引起 pH 的变化。 2.

14、 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氮源都是一些廉价原料,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 酵母粉、鱼粉、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 作用:除提供氮源外,有些有机氮源还提供大量的无机盐及生长因子。有机氮源除了作为菌体生长繁殖的营养外, 有的还是某些产物的前体。 例 玉米浆(是用亚硫酸浸泡玉米而得的浸泡液的浓缩物 ) ,是一种很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良好氮源: 含丰富的 氨基酸、生长因子(生物素、苯乙酸) ;较多的乳酸;丰富的硫、磷、微量元素等。 五、 什么是前体?前体添加的方式?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后,能直接使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 的结构

15、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添加方式:前体使用时普遍采用流加的方法1.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长不利苯乙酸,一般 基础料中仅仅添加 0.07% 2.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体的转化率 3.前体相对价格较高,添加过多,容易引起挥发和氧化 六、 什么是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来源? 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 长因子。 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发酵的调控起 到重要的作用 。 有机氮源是这些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多数有机氮源含有较多的 B

16、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一些微生物生长不可缺 少的生长因子 7、 举例说明培养基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方法:生生态态模模拟拟参参阅阅文献文献精心精心设计设计 试验试验比比较较步骤: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 通过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的 培养基成分; 当培养基成分确定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各成分最适的浓度,由于培养基成分很多,为减少实验次 数常采用一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 例例:类类胡胡萝萝卜素高卜素高产产菌菌 Y11 的培养基的的培养基的优优化化 原培养基:原培养基:类类球球红细红细菌菌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NH4Cl 1g,丁二酸,丁二酸钠钠 1g, , KH2PO4 0.2g , ,MgSO47H2O 0.005g, , Na2CO3 0.2g,酵母膏,酵母膏 0.1g,复合无机,复合无机盐盐溶液溶液 1 mL,水,水 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