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7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7481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2017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都市2017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都市2017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都市2017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都市2017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2017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2017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 2017 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第 1 页 共 7 页成都市 2017 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第 1 卷 阅读题(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 只要搭配上当红IP 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 朗读者见字如面 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 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

2、,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 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 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朗读者 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 朗读者”。 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 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

3、得不够充分, 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 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 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 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 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

4、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现一些情感类节目, 赤裸裸的拜金、 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 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 朗读者 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 “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 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在此刻,

5、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 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聒噪浮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改编自 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B 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成都市 2017 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第 1 页 共 7 页C 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 道德偏向 ” 价值的文化产品。D 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

6、意外的“ 收视口碑双赢” 的文化节目。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 和“ 鲜肉小花 ” ,就能引发收 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B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 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C 朗读者 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D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 “ 鲜肉小花 ” 的加持, 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7、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B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C从 “ 朗读 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D作者提出 “ 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 开始, 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

8、的伤痕了!访谈嘉宾:扬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杨庆祥: 首先, 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 后、 80 后等等来划分的。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 60 后、 70 后、 80 后”甚至“90 后、 00 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

9、的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 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凤凰文化: 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 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杨庆祥: 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

10、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成都市 2017 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第 1 页 共 7 页意义和路径。凤凰文化: 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怎么体现?杨庆祥: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

11、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风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杨庆祥:不但仅是表达, 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凤凰文化: 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杨庆祥:

12、 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试。(摘编自凤凰网)4、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杨庆祥认为, “ 50 后” 到“ 00”后有着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表达诉求,这是“ 新伤痕

13、 文学 ” 出现的重要原因。B由于写作上太着力于具体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旧的“ 伤痕文学 ” 因缺乏文学价值而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C“ 新伤痕文学 ” 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可以通过书写创伤使现代人以理性的途径去对待自己在时代中遇到的问题。D年轻作家在写作“ 新伤痕文学 ” 作品时采用了对话的视角,先反思和批判自己,重建自我主体性,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5、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记者在对 “ 新伤痕文学 ” 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B杨庆祥认为余华的作品第七天在内在写作模式上仍未摆脱旧“ 伤痕

14、文学 ” 的影响,因而不能属于 “ 新伤痕文学 ” 。C杨庆祥认为“ 新伤痕文学 ” 通过 “ 语言化 ” 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可以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D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 新伤痕文学 ” 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做出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E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 伤痕 ” 简单地 “ 他者化 ” ,作品 “ 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 的意识不足。6、杨庆祥为什么说“ 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探析。(4 分)成都市 2017 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与答案(李迪明精校版)第 1 页 共 7 页(三)文学类文本

15、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 题。移 交(德)约雷丁 “休息!统统到校园去!”孩子们从两位女教师面前走过。只见粗蓝布裤和绒线彩在你推我挤,几乎看不见面孔。被踩得模糊不清的地板上立刻卷起一片尘土。“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老年女教师说。“这两样我都会注意到的。”年轻的女教师说。“经过一些时间,孩子们就会反映出他们老师的精神结构。”老年女教师说。“这是她从一本教育学的厚书上读来的?”青年女教师心里想,“也许是昨天才读到的。什么心理社会领域和循循善诱呀,或者早熟的冲突世界呀,或者鬼知道什么的。很高兴,我能够第一次把这部书放进书架的最后一排。第二次教师考试完结了。现在这些理论家可以从

16、我的背上滑下来了。她为什么不对我谈谈她的经验?是要证明她的知识丰厚吗?”“玛格丽特和托马斯在休息时不用到校园里去。”老年女教师说。这时青年女教师才注意到有两个孩子留在教室里。女孩齐肘以下装上人造假手。“先天残废的孩子, ”老妇人轻声地说,“她可以用假手像别人一样写字。只不过她不宜到校园里去。要是她摔了跤,假手摔坏了,是很费钱的。托马斯是一个邻居男孩,陪着玛格丽特,在休息时给她作伴吧。”“这儿的人真守旧啊!”青年女教师想,“为什么不取下那个孩子的假手,让她到校园去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块儿玩呢?”“现在我要把我的橱移交给您,德根小姐。 ”老年女教师指着墨绿色橱门说:“我这五十年来都使用这只橱。”她用手抚摩一块浅黑色的痕迹。“颜色在这儿起了泡。这要怪一只鞭炮,”老年女教师说,“爱德温用一根线把它系在橱柜的钥匙上,在休息时把它点燃的。喏,这儿的一些花瓶我也都赠给您。”“千万别表示反对,”青年女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