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7284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一、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一)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二)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1、无意识(或潜意识)理论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意识是人能自知自觉的部分。无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深层部分,包括本能和欲望,不能被本人意识到,但能量并没有消失,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追求满足。由许多被遗忘的经验组成,虽未被意识到,但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人的精神活动。这些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往往以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状态。属于意识的范围。2、人格三分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以生物本能为驱动

2、力,追求快乐原则。自我,约束本我盲目冲动,他是一种意识机能,受现实原则支配。他的动力完全来自本我,为本我利益服务,在本我需要和现实可能意加以调节。超我,他的作用在于压抑本我违背社会道德的无意识冲动,或通过自我调节使无意识冲动升华,从而达到顺应社会价值的境界。超我从童年时就开始发展,儿童的行为符合社会价值观念时受到父母和他人的称赞,产生喜悦和自豪的感受:反之,超我则谴责自我,从而引起内疚和抑郁,这些消极情绪有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3、性本能理论把性本能的驱力称为力比多。 依力比多的发展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 (0-1 岁)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动。吮吸、吃、吃手指、撕、咬等。肛欲期:

3、 (1-3 岁)肛门排泄型,肛门便泌型。性器期: (3-6 岁) ,恋父恋母情结。潜伏期: (6-12 岁)青春期:或生殖期( 12 岁以上)4、早期经验论他认为,一切神经症都是由于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幼年精神创伤和痛苦体验所致。他认为神经症形成的根源是未能得到解决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幼年期形成的症结, 到青年或成年后在精神上反映出来,表现为神经症或精神疾患。5、释梦理论他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在睡梦中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梦是愿望的达成。但在睡梦中“自我”和“超我”的心理检查机制仍在发挥作用,使本能欲望不能赤裸了表现自已, 因而本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表现。

4、把梦境分为两个层次: 显梦、隐梦。显梦是梦的表面情节, 可以回忆。隐梦通过显梦表现本能欲望。 隐梦转换成显梦有赖于梦的运作机制, 有四种机制:凝缩:即几种隐义以一种象征出现。换位:被压抑的欲望调换成不重要的观念。戏剧化:将欲望表现为具体形象润饰:醒后将颠倒错乱的梦境加以条理化,将本能欲望掩饰起来。二、其他精神分析学家的理论(一)阿德勒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分歧起于对补偿作用的理解。弗认为,性发育不全的病人有一种补偿缺陷的需要,因而在其他特征中会表现的更“阳性”或“阴性”。阿德勒认为,补偿作用不仅限于性生理,而是适用于任何一种体质缺陷。如缺眼,缺鼻等。阿德勒的几种观点:1、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生命

5、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都是作为一个整体为达到某一共同目的而活动的。2、人不是被动的机器18 世纪一些哲学家为了反对宗教神话,提出了“人是机器“的命题。把精虫变成人和毛虫变成蝴蝶来对比。机器是零部件的简单的拼合,是被动的,但人是主动的。3、统一人格的心理要素:追求优越目标和创造力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的目标,各人追求的目标可能是不同的,但有一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为了克服低下的处境,上升到优势状态。阿德勒认为,创造力是遗传和环境以外的第三种因素,形成一种克服生活或道路的障碍和追求有约目标的行动。创造力人人都有,但对他的目标所吸引,因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现。创造力和遗

6、传、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从童年开始一个人逐渐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选择的结果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人格结构。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人个结构的表现。他认为人格的形成过程是从4 岁或 5 岁以后才开始的,因为4 岁活 5 岁以后自我和有目标有指向的创造力开始形成,这是自我和创造力便成为控制人格发展的因素,费德勒的自我和弗洛伊德的自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从本能种派生的,而超我又是从自我中派生的;阿德勒的自我是创造力与追求目标的结合,自我的追求目标统一着人格。阿德勒不赞成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环境影响是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与创造力相联系的追求目标,目标一旦确定,环境的作

7、用便成为一种从属因素。4、社会兴趣和活跃程度:两种人个变量阿德勒认为,在人格结构的行程中,起定向作用的是社会兴趣。什么是社会兴趣呢?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一种先天的潜能,是人一生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的潜能。 社会兴趣的培养在早期是家庭教育的任务。在这方面母亲起关键作用。社会兴趣作为一种力量不是对人的约束和压抑,而是对人的促进和解放,他使人不断追求进步,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社会。社会兴趣是决定一个人生活发展方向的重要人格变量。阿德勒认为还有另一个人个变量活跃程度。社会兴趣相当于方向和空间。活跃程度相当于速度和时间。社会性趋于活跃程度这两种人格变量的结合产生四种人各类型:“统治型” “依赖性” “

8、回避型” “社会型”。(二) 、荣格的理论荣格和阿德勒都统府洛伊德在观点上有深刻的分歧,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荣格比阿德勒更接近弗洛伊德,因而他建立自己的学派也困难,荣格学派称分析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很接近。荣格的理论可概括为一下三个方面:1、人格结构的三个基本范畴: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意识我。荣格的无意识概念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不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局限于个人的生物性本能;荣格认为,人格结构有三个基本范畴。第一是个体无意识。第二是集体无意识。 它是一种超个人的种族经验, ,一种种族本能, 它不是在压抑下感受到的,而是遗传的精神模式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第三是意识我。它包括存在于

9、我们意识中的全部印象、记忆、思想和感情。其作用是对大量涌来的刺激进行筛选,过滤琐碎的、无意义的、有害的成分,吸收有价值的内容,这样,使意识变得越来越充实。2、内倾外倾论个性的内外倾向论是荣格的重要学说之一,也是心理学中很有影响的一种理论,意识有两种倾向:内倾、外倾。荣格认为,意识的选择功能是由我们认识世界和做出反应的两种倾向决定的。外倾者的心理能量主要指向外部世界,客观事物和外部事件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表现是坦率、友善、好交往,容易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内倾者的心理能量主要是内向的,兴趣不再外部本身,而更关心主体本身的反应或自身的内部生活;内倾者在人群中总会有些不安感,独处时才比较适意。荣格认为

10、,意识除了有两种倾向外,还有四种活动方式:思维与情感,感觉与直觉。内倾向的僵化可能形成强迫神经症:外请发展的失调可能形成癔病。3、人生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学说,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作用,本世纪中叶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认为人的一生发展是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不能完全归于早期的影响。荣格的人生发展阶段论便是这种理论的先驱之一。荣格认为,我们不是童年经验的俘虏,人格发展是一生的过程,关键的转变期在 35 岁至 50 岁之间, 40岁以后才是人格发展的成熟期。荣格把一生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1) 、童年:出生到 15 岁左右;(2) 、青年和青年成人: 15 岁到 35 岁;(3) 、中年: 3

11、5岁到 50 岁;(4) 、老年: 50岁以后;童年的生活是从无疑是开始的,稍后是受父母的影响,按照父母的嘱咐行动,没有独立的有意识的心灵或意识我。青年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开始脱离父母的影响。不得不独立处理婚姻、职业和社交等多种问题,意识我在逐步成长。中年期,个人事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婚姻、职业、社会地位的追求开始让位给更深刻的生命价值的思考。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在心理健康与人格崩溃之间做出选择。最后一个阶段的老年期发展取决于中年期危机解决的程度,中年危机解决得好,老年期的生活就充满新的欢乐。如果中年期危机未能适当解决,就会变得多疑、小气、好卖弄经验,一味追求生命的延长而忘记了生活的真

12、谛。危机和危机解决在中年期出现,这一提法是荣格发展心理学的核心观点,荣格曾以他在心理诊疗中提出的统计数字说明,男子在 40 岁左右发生精神抑郁症的要比青年期多得多,妇女略早于男子,中年心理危机的征兆是:性格发生变化;原有的兴趣消失或减弱,新的爱好出现;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有些可能变得很刻板,出现偏执的迹象;为什么会在中年出现这些变化呢?是对死亡的畏惧吗?荣格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中年距离死亡尚远;是面对后半生的畏缩和彷徨吗?荣格认为有这种成分, 不过本质的问题是由于精神生活中长期酝酿的结果。(三) 、霍妮的理论霍妮认为,人的内在本性是建设性的,但他也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复杂性,神经症患者就是这种复杂冲

13、突的牺牲品,每一个神经症患者都在同自己作战。(四) 、沙利文的理论沙利文强调人际关系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在他看来,人格只能通过人际关系的表现来研究, 一个人长期脱离和他人的关系,人格就会退化, 割断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动物断绝氧气那样致命。三、常用的分析治疗方法及案例(一) 、自由联想与疏导宣泄自由联想与疏导宣泄是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疏导宣泄的基本原理是让病人将压抑在心头的精神重负和内心深处的隐私痛快地诉说出来,这样可以使心头的重负得以释放。(二) 、认识与领悟治疗认识与领悟治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领悟疗法, 包括一切通过言语的开导使来询者对其病因有所领悟,从而缓解和治愈疾病的心理治疗

14、。狭义的领悟疗法,则专指采用精神分析法进行的心理治疗。通过心里(或精神)分析,引起病人的回忆、联想,将潜意识层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识领域,使病人意识到这些心灵深处的“病根”与当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病人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达到了认识和领悟。(三) 、暗示疗法暗示疗法是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解除患者的疑虑, 增强康复的信念, 改善不良的心境。减轻精神负担,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所谓心理暗示, 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 以含蓄的方式, 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活动形态。暗示分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权威暗示效应”是明显的他人暗示。祖国医学文献曾有“泻蛆治膈”和“吐虫疗疾”的案

15、例。充分说明了心理暗示在致病和除病中的明显作用。(四) 、焦虑与心理防御1、焦虑的根源与种类(1) 、焦虑产生的根源。(2) 、焦虑的种类:第一、现实性焦虑。第二、神经性焦虑。第三、道德性焦虑。2、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也称自我防御。 当自我以理性的方式消除焦虑而未能奏效时,就必须改变为非理性的方法来缓解焦虑, 从而达到自我保护免于发生身心疾病的目的。关于自我防御,弗洛伊德提出以下两点认识:第一、自我防御是在无意识水平进行的。第二、自我防御往往具有伪装或歪曲事实的特点,其作用在于保护自我。常见心理防御方法有如下几种:(1) 、转移作用。(2) 、否认作用。(3) 、文饰作用。也称“合理化”反应。

16、或“酸葡萄心理”,把吃不到的葡萄说成是酸的,借以寻找心理上的慰籍。(4) 、投射反应。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想法反加在别人身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等都是一种心理投射。品德高尚的人与人相处, 如无明显迹象一般不会把人想得很坏;心怀叵测的人, 常怀疑别人和自己有同样的龌龊动机; 一个对某人有爱慕之心的人, 常常把对方的一般举动猜测为对自己有好感的表示。(5) 、摄人反应。也称“仿同”作用。如家长常粗暴地打骂自己的孩子,孩子就可能摄入了家长的行为方式在学校对同学的态度也很粗暴。(6) 、补偿反应。(7) 、抵消反应。如人们在无意识中伤害了别人,赶快说:“对不起,请原谅”等道歉的话语, 来抵消自己行动中的过失, 以减轻心理上的不安。 一个道德感很强的司机,匿名给车祸受害人寄钱, 来抵消自己心理上的犯罪感等都是抵消反应。(8) 、隔离反应。(9) 、幽默反应。(10) 、升华反应。第五章 行为疗法第一节 行为疗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行为疗法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并非同一概念。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与实验研究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