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56948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上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上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上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上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课 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时间:1840 年 6 月1842 年 8 月)爆发的原因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时间:1839 年 6 月 )意义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鸦片的危害鸦片的危害: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体;白银大量外流;军队战斗力下降,加重了政治腐败现象)三.南京条约1.1.签订时间签订时间:1842 年 8 月 2.2.内容: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2、,中国须同英国商定。3.3.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也是南京条约)的影响:)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原因(根本目的):进一步打开中过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二.时间时间:1856 年 10月1860 年 10 月。三.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四.列强侵华罪行:1.火烧圆明园(时间 1860 年 侵略者:英法联军)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看书第八页表)五.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2.定都(1853 年):天京 3.打击目

3、标: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4.成果:一是拥有中国半壁江山;二是严惩了洋枪队。5.性质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第三课 收复新疆一 阿古柏侵占新疆(时间 1865 年)1.危害危害:新疆人民被残酷压迫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有利于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1871 年俄国只接触并占领新疆的伊犁)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 18761878)1.海防与塞防之争:原因:中国西北边疆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2.19 世纪 80 年代通过外交和谈收回伊犁(18841884 年设新疆行省年设新疆行省)3 收复新疆的历史意义收复新疆的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两国分裂中国阴谋巩固了西北边疆,

4、维护了祖国统一。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一战争爆发(时间 1894 年 7 月1895 年 4 月)的背景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向资本主义道路 2.清王朝军备废弛,统治日益腐朽。二.主要战役:1.黄海大战(爱国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2.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三.战败原因:1.清政府的腐朽。2.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四.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 1895 年 4 月)1.内容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二亿量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2.影响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一.

5、1.侵华目的目的(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进一步侵略中国进一步侵略中国(时间 1900 年 6 月1901 年)2.暴行:烧杀抢掠。二.辛丑条约1.签订时间时间:1901 年 9 月。2.内容内容:赔款 4.5 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3.影响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第六课洋务运动一.1.背景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6、。2.目的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3.时间时间:2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4.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内容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开办近代民用工业开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兴办新式学堂(1862 年成立京师同文馆)二.洋务运动

7、的评价洋务运动的评价:1.积极作用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2.消极作用消极作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使中国富强起来第七课 戊戌变法一.兴起兴起公车上书:1.背景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2.领导人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公车上书的意义公车上书的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二.百日维新百日维新:1.时间时间:1898 年

8、 6 月9 月。2.内容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3.失败的原因:清朝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新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5.性质性质: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第八课 辛亥革命一.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背景: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清政府的腐朽统治。2.兴中会兴中会(第一个资

9、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 年成立于檀香山。3.同盟会同盟会(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 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成立的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平均地权) 。二.武昌起义 1.时时间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2.经过:先占领楚望台军械所猛攻湖广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攻占汉口、汉阳南方各省相继独立1912 年 1 月 1 日成立中华民国。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义:辛亥革命推翻了

10、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性质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背景: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2.标志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3.领导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旗帜旗帜(口号):民主和科学。5.主要阵地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6.内容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

11、播的原因: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1918 年,李大钊首先宣传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积极意义积极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地位) 它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消极消极影响影响: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第十课3一.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导火线: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2.经过:时间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口号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

12、字。领导人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主力:(前期)学生, (后期)工人。成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3.历史意义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诞生的条件诞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2.中共二大:时间 1921 年 7 月。地点:由上海到嘉兴南湖。结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师中国

13、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中共二大:时间 1922年。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意义: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十一课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 1924 年。地点 广州。内容: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影响: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并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2.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 1924 年 5 月。地点 广州黄埔。作用作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二.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 1926 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

14、战场:湖南、湖北。2.成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 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3.胜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军正确的作战方针国共两党齐心协作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配合和支援。4.结果: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背景: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2.时间 1927 年 4 月。3.性质: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4.影响:南京政府统治了全国。第十二课一.南昌起义:1.背景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2.时间1927 年 8 月 1

15、 日。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3.经过:占领南昌,南下广东,转战湘南。4.意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5.八七会议(了解)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一)秋收起义:1.背景:八七会议后,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2.时间 1927 年 9 月 地点 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结果结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井冈山会师:1.时间 1928 年 4 月。2.经过: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意义:意义: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扩大。第十三课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

16、义会议:1.长征的开始:(1)原因:原因: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时间 1934.101936.10(3)经过:从瑞金开始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度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 年 10 月吴起镇会师1936.10 三大主力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2.遵义会议 1935.1内容:内容: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意义:次会议免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二.长长征胜利的意义: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4命转危为安。(领会长征精神)(领会长征精神):不惧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