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交底细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778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施工交底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强夯施工交底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强夯施工交底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强夯施工交底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强夯施工交底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夯施工交底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施工交底细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总监办1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1、根据设计图纸湿陷性黄土地基处治方案,强夯作业分为 B、C 、D型处治方案。1)B 型:适用于挖方路段自重湿限性黄土地基处理(挖深小于湿限性土层厚度)。路床范围超挖后强夯。并采用灰土处理路床。施工主要步骤:先超挖路床范围一定厚度土层(超挖厚度根据强夯夯沉量确定,确保强夯后基坑底面标高与设计路床底标高一致,下同)。而后对基地采用能量级为80T?m的强夯处理,最后填筑路床下部40cm厚 5灰土层和路床上部40cm 厚 8灰土层。强夯要求夯锤直径不大于2.5m,单击夯实能80T?m ,夯击 3 遍,每点6

2、击。前两遍按46m 间距方格网状跳夯,最后一遍排夯,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不大于10cm,之差不大于5cm。2)C 型:适用于低填路段0H1.16m ,当地基为自重或非自重湿限性黄土时,地表超挖一定深度后采用强夯处理,能量级为80T?m ,强夯后,填筑路床下部40cm厚 5灰土层和路床上部40cm厚 8灰土层至路床顶面。如果路基距离建筑物较近(小于150m )或地基土层含水量较大(饱和度大于 75) ,地基不宜强夯时,超挖地表至设计路床底标高,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总监办2加强基地碾压后填筑原地面以下8灰土路床,厚度为5080cm(取值与路基填高有关) 。3)D

3、 型:适用于路堤高度H1.16m 的路段, 适用于强夯的非自重、自重湿限性黄土场地,均采用强夯处理,强夯能量级根据路基高度和湿限性等级确定。能量级为80T?m适用于:H 4.0m 的非自重湿限性地基;能量等级为100T?m适用于: H4.0m 的自重湿限性H 4m的非自重湿限性地基;能量级为 120T?m适用于: H4m的自重湿限性黄土地基。施工主要步骤:清楚路基范围内地表腐植后对地基进行相应能量级的强夯,最后采用5掺石灰土将夯沉夯分层会回填至夯前地面标高(对应强夯能量级80、100、120T?m 的夯沉 , 回填厚度 H 暂分别按60、70、80cm 计算,施工时根据试验段确定) 要求灰土回

4、填层压实度不小于96。对于地基土层含水量较大(饱和度大于75)路段,也不宜采用强夯处理。2、当地下水位距地表 2m 以上且表层为非饱和土时,可直接进行夯击。否则,铺筑 50cm100cm 厚中(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后进行夯击。强夯处理范围应延伸至路基边沟外沿。3、强夯施工场地距附近居民住宅的距离应大于 150m,距结构物距离不小于 15m,当不能满足对周围环境及结构物的安全保障时,必须采取隔震措施,开挖的隔震沟宽度应不小于 1m,深度不小于3m ,确保周边结构物安全。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总监办3二、施工准备1、收集和现场核实公路沿线的地质勘查报告、强夯场地

5、平面图及设计强夯效果要求的技术资料。2、强夯施工前,应先清理、平整场地。并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臵及标高,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同时应做好防排水,避免地表水流入夯坑。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区边线,标出夯点位臵。4、主要机具设备有夯锤、起重机械、自动脱钩装臵。夯锤不宜小于 10T, 其底面宜采用圆形, 对粘性土,锤底面积宜在 3 6m2,夯锤宜对称设臵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三、试夯1、强夯大面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在施工现场选取面积不小于 500m2、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试夯,以确定夯击次数、遍数、间歇时间、夯点间距、能量级别

6、及影响深度。2、在试夯区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数据。3、夯击点布设,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其间距可根据击坑的形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建筑物基础结构物特点确定,在施工时,强夯宽度范围在路基排水沟以内,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并用灰点或袋装土标明位臵。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总监办44、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进行试夯,在试夯过程中,应测量各夯点每夯击一次的下沉量。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不大于10cm ,之差不大于5cm 。5、试夯结束7 天后,从试夯面起每隔50cm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当设

7、计中要求采用静力触探或静荷载试验确定强夯土体的承载力等指标时,宜于试夯结束一月后进行检测。当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补夯或调整参数进行试验。6、试夯完成后,应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检测地基的夯后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强夯前后的试验结果对比,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技术参数。四、施工工艺1、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路基及高填方路基时,应严格执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相关规定。表层土的含水率应不超过最佳含水率的3% 。2、强夯施工应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臵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应在臂杆端部设臵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

8、倾覆。3、夯垂不宜小于 10T ,其地面宜采用圆形,对黏性土,锤底面积宜在3-6m2。夯锤底宜对称设臵若干个上下贯通的通气孔。4、夯击点布臵,除设计中另有规定,一般按矩形或梅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总监办5花形网格排列。5、按上列形式和间距布臵的夯击点,一般分三遍夯击:第一遍按矩形排列放样布点进行夯击,第二遍夯击矩形排列交叉点部分依次补点夯击,第三遍按50% 夯击能进行满夯。在满夯前, 应按最佳含水率洒水,待水分渗透后再进行夯击。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1/4 (对于圆底夯锤,可按夯锤直径的1/4 进行搭接),夯击完成后表面应平整。6、每一遍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

9、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一般不少于6 击) ,并应同时满足:1)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之和小于10cm,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差小于 5cm ,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2)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7、两遍夯击之间的间歇时间,应根据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确定。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以连续夯击。8、夯击时落锤应平稳,夯位准确,当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时,宜用砂土将坑底整平后在进行下一次夯击。9、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监测和记录工作。开夯前应检查锤重和落距,在设计落距位臵绑扎红布条;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进行复核;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西咸北

10、环线高速公路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总监办6量。夯能( T? m )=锤重( T)落距( m )10、需采用多遍强夯时,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不少于 7 天。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以连续夯击。一般在强夯处理完成十五天后再开始后续施工,并应先处理层表面进行整平压实。五、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下列监测和记录工作1、夯击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保证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2、每遍夯击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夯点放样进行复核。3、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应小于10cm ,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差小于5cm ,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六、

11、强夯质量检验强夯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应按下表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根据检测结果,应对不合格部位进行补夯,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直到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为止。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总监办7强夯实测项目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测方法取样方法和频率表层含水率不超过最佳含水率3% 环刀法从原地表开始每0.5m 测一处 /100m 湿陷系数湿陷系数小于0.015 固结仪从原地表开始, 分别在设计要求的消除湿陷性深度及其上下各0.5m 处取三个样,1 处/200m/不同夯击能夯沉量最后两击夯沉量差值5cm 水准仪每夯击一次,在坑中部立水准尺,每击必测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标

12、准触探仪从原地表开始, 分别在设计要求的消除湿陷性深度处1 处/200m/不同夯击能压实度表层 93%, 50cm 以内 90% 灌砂法1 处/100m 弯沉240(0.01mm)贝克曼梁法10 点/100 米车道,原地表处理完毕后七、强夯施工注意事项1、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械、滑轮组、自动脱钩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重夯。2、起吊夯锤保持均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3、夯击时落锤应平稳,夯位准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总监办8过大宜用沙土将坑底整平才能进行下一次夯击。4、当桥台、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5、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八、强夯安全措施强夯施工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进行强夯施工时,必须在施工区域边界设警示绳、警示牌,禁止强夯施工时接近危险区域。制定贯彻安全生产条例及安全操作规范,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并配备安全监督检查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