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伟-光刻工艺与三重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107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嘉伟-光刻工艺与三重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张嘉伟-光刻工艺与三重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嘉伟-光刻工艺与三重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嘉伟-光刻工艺与三重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刻工艺与三重态张嘉伟 113114312 光刻蚀是一种多步骤的图形转移过程,首先是在掩膜版上形成所需要的图形, 之后通过光刻工艺把所需要的图形转移到晶园表面的每一层。 图形转移通过两步完成。首先,图形被转移到光刻胶层。光刻胶经过曝光后 自身性质和结构发生变化 (由原来的可溶性物质变为非可溶性物质,或者相反)。 再通过化学溶剂(显影剂)把可以溶解的部分去掉, 在光刻层下就会留下一个孔, 而这个孔就是和掩膜版不透光的部分相对应。 光刻工艺包含有以下步骤: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和去胶。 而其中的主要步骤为:曝光、显影和刻蚀。在曝光和显影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 光子能量的变化及能态的跃迁。

2、 光刻胶在经过前烘之后,原本为液态的光刻胶在硅片表面上固化,这样就可 以进行曝光。在未经过曝光之前,正性光刻胶中的感光剂DQ是不溶于显影液的, 同时也会一直酚醛树脂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在曝光过程中,感光剂DQ发生光化 学反应,成为乙烯酮。因为乙烯酮的化学性质不稳定,会进一步的水解为ICA。 羧酸对碱性溶剂的溶解度将比未感光的感光剂高出许多,同时还会促进酚醛树脂 的溶解。利用感光与为感光的光刻胶对碱性溶液的不同溶解度,就可以进行掩膜 图形的转移。 在曝光过程中,在曝光区与非曝光区便捷会出现驻波效应,驻波效应将在这 两个区域的边界附近形成曝光强弱相间的过渡区,这将影响显影后所形成的图形 尺寸和分辨率

3、。 为了降低驻波效应的影响, 在曝光后需要进行烘焙。 经过曝光和 曝光后烘焙, 非曝光区的感光剂会向曝光区扩散,从而在曝光区与非曝光区的边 界形成了均匀曝光效果。 普通光源光的波长范围大,图形边缘衍射现象严重,满足不了特征尺寸的要 求。所以作为晶园生产用的曝光光源必须是某一单一波长的光源;另外光源还必 须通过反射镜和透镜, 使光源发出的光转化成一束平行光,这样才能保证特征尺 寸的要求。 最广泛使用的曝光光源是高压汞灯,它所产生的光为紫外光(UV ) ,为获得 更高的清晰度, 光刻胶被设计成只与汞灯光谱中很窄一段波长的光(称为深紫外 区或 DUV )反应。 除自之外,现今用的光源还有:准分子激光

4、器、X射线和电子束。一般的光化学过程如下:(1)引发反应产生激发态分子(A*)A(分子) +hvA* (2)A*离解产生新物质(C1,C2 )A*C1+C2+ (3)A*与其它分子(B)反应产生新物质(D1,D2 )A*+BD1+D2+ (4)A*失去能量回到基态而发光(荧光或磷光)A*A+hv(5)A* 与其它化学惰性分子(M )碰撞而失去活性A*+M A+M 反应( 1)是引发反应,是分子或原子吸收光子形成激发态A*的反应。 引发反应( 1)所吸收的光子能量需与分子或原子的电子能级差的能量相适 应。物质分子的电子能级差值较大,只有远紫外光、紫外光和可见光中高 能部分才能使价电子激发到高能态

5、。即波长小于700 nm 才有可能引发光化 学反应。产生的激发态分子活性大,可能产生上述(2)( 4)一系列复 杂反应。反应(2)和( 3)是激发态分子引起的两种化学反应形式,其中 反应( 2)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种,激发分子离解为两个以上 的分子、原子或自由基,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发生了转化或迁移。反应(4) 和( 5)是激发态分子失去能量的两种形式,结果是回到原来的状态。 如果分子中一对电子为自旋反平行,则S=0,M =1,这种态被称为单重态或 单线态,用S表示。大多数化合物分子处于基态时电子自旋总是成对的,所以是 单线态,用S0表示。在吸收光子后,被激发到空轨道上的电子,如果仍保持

6、自 旋反平行状态,则重度未变,按其能量高低可相应表示为S1态 S2态。 当处于 S0态的一对电子吸收光子受激后,产生了在两个轨道中自旋方向平 行的电子,这时S=1,M =3,这种状态称为三重态或三线态。因为在磁场中,电 子的总自旋角动量在磁场方向可以有三个不同值的分量,是三度简并的状态, 用 T表示。按能量高低可表示为T1, T2激发态。 在三重态中,处于不同轨道的两个电子自旋平行,两个电子轨道在空间的 交叠较少, 电子的平均间距变长, 因而相互排斥的作用减低, 所以 T 态的能量总 是低于相同激发态的S态能量。 经过曝光和曝光后烘焙之后,就可以进行显影。在显影过程中,正胶的曝 光区和负胶的非

7、曝光区的光刻胶在显影液中溶解,而正胶的非曝光区和负胶的曝 光区的光刻胶则不会在显影液中溶解。这样,曝光后的光刻胶层中形成的潜在图 形,显影后便显现出来,在光刻胶上形成三维图形,这一步骤成为显影。 正胶经过曝光以后成为羧酸,就可以被碱性的显影液中和,反应生成的胺 和金属盐可以快速溶解于显影液中。 非曝光区的光刻胶由于在曝光时并未发生光 化学反应,在显影时也就不存在这样的酸碱中和,因此非曝光区的光刻胶被保留 下来。经过曝光的正胶是逐层溶解的,中和反应只在光刻胶的表面进行,因此正 胶受显影液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负胶来说, 非曝光区的负胶在显影液中首先形 成凝胶体, 然后再分解掉, 这就使得整个的负胶层都被显影液浸透。在被显影液 浸透之后,曝光区的负胶将会膨胀变形。因此,相对于负胶来说,使用正胶可以 得到更高的分辨率。 为了提高分辨率, 目前每一种光刻胶几乎都配有专用的显影 液,以保证高质量的显影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