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怎么样和刚上初一的孩子进行沟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960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该怎么样和刚上初一的孩子进行沟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长该怎么样和刚上初一的孩子进行沟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该怎么样和刚上初一的孩子进行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该怎么样和刚上初一的孩子进行沟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该怎么样和刚上初一的孩子进行沟通?自从孩子进入初中后,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总想坚持自己的主张,可你们却总不放心,便经常说服教育,甚至加以训斥。这便使一些孩子与你们有了距离感,甚至开始厌烦你们, 总抱怨家长对自己的不理解。这就使一些家长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对待这些刚上初一,逐渐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了。试图做到以下几点:、淡说教而重分享:很多家长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成人的视角要求孩子“不要怎样”,或者“不应该如何” 。这种对孩子的说教, 会让他们感到是一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是在被管制。 孩子会出现抵触情绪,有的甚至会出现“不让我做我偏做”的逆反心理。而如果淡化说教色彩,对孩子进

2、行的不是强加的“教育” ,而是与孩子“分享”一个成年人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凭借自己的经验,做哪些事情会出现哪些问题,这样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因为这是与家长平等的分享,而不是强制的教育。、莫责备而多鼓励: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多变,易于暴躁,出现点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家长要理解并宽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要过多的责备。责备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不行”而失自信,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不再喜欢我”而失亲和。而从理解的角度出发, 告诉孩子: 家长相信你以后会处理好。这种鼓励, 会成为孩子约束自己的动力。、少评判而多引导:即使孩子一旦出现了问题,也不要过多地评判他们如何如何错了。放大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错误,对他们

3、是一种否定。这不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心态和勇敢决策的胆量,也会影响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而此时, 家长应该多加引导他们去思索、去判别,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态的本质和后果,并鼓励他们自己做更恰当的选择。、少做主而争求意见: 家长应该学会不要直接为孩子做决定,而是多争取他们的意见。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主见,还可以增加与家长的亲和度。特别是在方法上也要有策略,即使你已经决定让孩子怎样做了,也要争求他们自己的意见。并引导他们来选择你的选择。而他们一旦做出了你的选择,家长不要反应出自己就是这个意思,而是要鼓励他们一下:“你的想法很好,听你的。 ”这样,孩子会因为由自己“遵从”家长变为家长“遵

4、从”自己,而有成功的喜悦。也会增进一家人的亲密感。、留空间而装糊涂:不要渴求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长面前成为一个透明的人。要给他们留下一定的私秘空间。这也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基本的尊重。 即使有的事情家长已经知晓,只要无妨大碍,家长装些糊涂还是很好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尴尬或者出现情绪紧张。也不至于因为家长过于“苛刻”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你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你不妨尝试着这样去和自己最爱的孩子沟通下吧?希望得听到你的心里话。 “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的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和大人就是没话说。”类似这位家长的抱怨,如今,在我国许多家庭普遍存在。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 难道父母与孩

5、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教育专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和父母为什么好似来自不同的星球?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小波分析说:其一、孩子的自我保护, 为的是免受父母的伤害。做父母的一定会辩解:我怎么会伤害孩子,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正是这个“为他好”,就像一位高中生在日记中写的“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渴望, 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

6、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渴望成熟的心。其二、孩子的话大人听不懂。一些父母不善于学习,不愿了解新鲜事物, 所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在如今这个时代,现实的压力让父母深感学历的重要, 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大学选好专业,而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忽视、漠然。 这种态度渐渐也造就了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语汇、新的兴趣、新的焦点话题、孩子谈话的兴奋点,父母都很茫然,却仍然每天絮絮叨叨,这必然导致父子、母女之间无话可谈。其三,新传媒时代,网络语言流行。不上网的父母当然听不懂什么是“青蛙、恐龙、大虾”之类的词,却只觉得都是些贫嘴呱舌,对其不屑一顾。 而孩子们呢 ?则觉得父母索然无味,只会唠叨瞎操心。久而久之, 再想坐到一处聊聊天,都变得不可能了。孩子宁可与网友聊得火热,也不愿对自己的至亲父母送上一个笑脸。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鸿沟呢?王小波认为,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要了解新媒体,关注新事物。其次,要主动和孩子说心里话,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般的关系。第三,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