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月光启蒙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104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月光启蒙 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月光启蒙 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月光启蒙 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月光启蒙 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月光启蒙 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月光启蒙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月光启蒙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启蒙月光启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2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2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课时安排

2、】2 课时【相关资料】孙友田简介孙友田,1936 年生于安徽萧县,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协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扬子江诗刊顾问。有煤城春早等十余部诗集。主要著作有诗集煤海短歌 、儿童长诗带血的泥哨 、 矿山鸟声等 10 部,儿童知识读物在黑宝石的家里等。作品多次获奖,诗歌我要演一个童工被选入少年朗诵诗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孙友田。2同学们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

3、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 、前鼻音(辰) 、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

4、、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4):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第二段(513):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第三段(14):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4质疑问难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煤矿诗人孙友田的月光启蒙 ,齐读课题。2 (屏幕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 )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勾起你怎样的回忆?交流齐读3我们

5、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孙友田童年的夏夜又是如何美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共同去体味在他记忆深处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二、精读课文二、精读课文1 (显示画面:月色中,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教师范读第一小节(显示第一小节内容)这就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 在夏夜淡淡的月色中,篱笆小院就是如此温馨,如此美妙, (显示填空)而 的情景(学生说,教师板书) ,更是令作者难忘。2朗读体会唱歌谣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里就只有“我”和母亲,母亲搂着“我” ,给“我”唱那动听的歌谣。母亲是怎样唱歌谣童谣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自由读书上的两则歌谣。(显示歌谣)(1)指

6、名朗读,当他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读歌谣。 (2)评评看,会评价也是会读书的表现。 (师生点评) (3)这两节究竟应该怎样读?(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出示在歌谣上方。“轻轻的” ,指名学生轻轻地读,像什么呢?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指名读这段话)读这段话还要怎样读?“深情地” ,母亲唱这些歌谣的时候,为什么要深情呢?你能不能朗读读出母亲的爱?(指名读男生)“甜甜的” ,母亲的声音还是甜甜的,我们还是交给女同学读吧。还有谁也能这样甜甜的,深情地、轻轻地读读呢?(先指名读后齐读)小院里的音韵之所以是芳

7、香的,那是因为母亲的歌声特别(动听、能陶醉人) 。是啊,母亲的嗓音甜润、深情,仿佛芳香四溢,让作者的内心也充满了芳香,有了一种美好的情感。(4)师引读:(显示第二小节)在月光下,我们的篱笆小院飘满了那(芳香的音韵) ,那是母亲在(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5)现在知道怎样读这两首歌谣了吧?能像一位母亲一样来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6)母亲想通过歌谣告诉孩子什么呢?(师生交流)a.母亲很勤劳b.向往美好生活3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说明什么?(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她希望什么?(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能体会吗?(1)那时,我们的日子

8、(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读到这儿你会奇怪吗?为什么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还是清苦的呢?你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齐读这句话中两个“长”有什么不同吗?(生长/产生)这里不生长粮食,却流传什么?(2)是的,千古黄河,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耕种,可由于土壤、气候等问题,收成不佳,但歌谣却从黄河故道中流传下来,聪明的母亲一听就会,会那么多歌谣,通过传唱(显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句话你懂吗? 混沌 :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开朗 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呢?(开始要懂得爱什么,要喜欢什么

9、)(3)母亲擅长歌谣,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这些让我混沌的童心,开始懂得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歌谣、莲花落等民间艺术。莲花落是一种民间曲艺,它用竹板打拍,一人或二人演唱,每段常用“莲花落、落莲花”一类语句作托腔或结尾。俗称落子。(4)总结: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我” ,在她的歌谣声中,我开始懂得要爱什么?4慈祥的母亲,唱完歌谣讲故事,她让我陶醉在月色里,陶醉在故事里,想象的翅膀也越飞越远,而此时,母亲讲完故事,又开始唱那风趣幽默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高深莫测的夜空引到充满情趣的人间。(1

10、)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明月已至中天说明夜深了, “玉石雕像”看过吗?形容一下。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美丽、圣洁)读出来,指名朗读。(2)美丽圣洁的母亲教给我的这些童谣琅琅上口,指名读第一则。 刚才老师看见有人在打节拍,我们一起来打,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击掌法) 。(3)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童谣歌谣,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最记得。(4)母亲的谜语我解得开吗?这时,是母亲,再一次使我那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5)如果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 ,在这浓浓的月色里,你享受着夜的宁静与清幽,享受着这如水的月光,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洒在我们的篱笆小院上

11、,也洒在妈妈的身上,我们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她那甜甜的歌声,引人遐想的神话故事,风趣幽默的童谣,启发思考的谜语,这该是多么美妙的夏夜啊!5上学期,我们就学过孙友田的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对,现在的他已经是颇有名望的诗人、作家,此时再回想当年的情形,再细细地回味回味,母亲到底给了他哪些启蒙?仅仅就是(指板书)这童谣歌谣,故事和谜语吗? (1)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作家却说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学生答,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

12、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自由读这段话。(2)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 。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了课文,当我看到这位在月光下不顾劳累给孩子唱着歌谣的母亲,我从心底里被感动了。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因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是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

13、是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目:月光下,母亲给了我启蒙教育。点明中心:感谢、怀念母亲。 )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三、三、 感情升华感情升华1正因为这月光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启蒙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 (板书)通过此文在告诉我们:虽然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虽然我的生活贫穷而清苦,但我的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

14、象。 )虽然我的母亲不认识一个字,可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1)勤劳的母亲、聪明的母亲你能联系课文说吗?(学生读课文)(2)善于和孩子沟通的母亲;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3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作者骄傲、自豪的母亲! 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生活好了,母亲却感受不到了。其实这篇文章在入选我们课本时省略了一个部分,他告诉我们孙友田在怎样的时刻写下了这样的文章,在这里,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也许听完后

15、你会有另一份感动。 (出示原文,师读) 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4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而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点出齐读:母亲忙完了一天的

16、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点出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可曾经,(点出齐读: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 四、四、 真情流露真情流露1同学们,母亲给了作者无私的爱,回想起母亲,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他认为“是母亲为我开启了文学的大门” ,所以他特别感激母亲。感谢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感谢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感谢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