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离奇钻石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0832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离奇钻石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离奇钻石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离奇钻石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离奇钻石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离奇钻石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离奇钻石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奇钻石案离奇钻石案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撬、甫、侦”三个字的字音,理解“侦探、离奇、璀璨夺目”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意,并能用连贯的话来介绍巴特洛甫的破案经过。3、了解案件的离奇之处和巴特洛甫的破案过程,赞叹巴特洛甫高明的破案手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zhn1、(出示:侦探)指名一生读词2、你知道侦探是干什么的吗?3、那些能根据蛛丝马迹破案的人就叫做侦探。f4、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大侦探。(出示:巴特洛甫)(指名一人读开火车读齐读)5、他今天要破的是一个钻石案。(板书:钻石案)这是一颗怎样的钻石?谁能用课文中的一

2、句话来介绍?媒体出示:中世纪出土的皇冠上的特大宝石6、(中世纪颜色泛红)中世纪是什么时候?书上有个注释:(媒体出示,生齐读)现在是 21 世纪,算起来已经有很长的一段的历史了。所以这颗钻石非常昂贵。(指名一人读短语齐读)7、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钻石光泽的词语(出示卡片:璀璨夺目)师:璀璨:这两个字都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大多和“玉”有关。璀璨的意思就是珠宝、玉石的光泽很夺目的样子。(媒体出示钻石图片)你看,这颗钻石熠熠生辉,光芒四射。一起来读好这个词。二、学习第三小节,了解案情的离奇二、学习第三小节,了解案情的离奇1、正因为它价值连城,所以在博物馆展览时,对他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2、轻声朗读课文

3、,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措施的严密,把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然后同桌交流。3、交流句子并说明理由,媒体随机出示关键词 大侦探看着皇冠展橱,那是一个很大的透明罩,精致而坚固。(媒体显示:透明罩、精致而坚固) 唯独在它的基部有一个拆装的小孔,窄小得只能容三根手指通过,人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进去的,即使伸进去,也无法取得宝石。1)(“三根手指”字体变红)三根手指的小孔有多大?我们用手来比比看。(师生共同做动作,体会小孔的窄小,媒体出示:基部小孔窄小)能读出这种窄小的感觉吗?(生自由练读指名一人读)2)(出示皇冠展图的剖面图)小孔在这儿,钻石在这儿,要想把手伸进去,偷走钻石,看来是不可能的

4、。3)师生配合读。师:唯独(生齐读:在它的基部有一个拆装的小孔,窄小得只能容三根手指通过,人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进去的),退一万步讲(生齐读:即使伸进去,也无法取得宝石)。 安装了报警器(媒体出示:安装了报警器)看来,人们把能想的都想到了,你觉得这样的保护措施怎么样?(板书:保护严密)4、这么严密,却还是发生了钻石被盗的案件,难怪人们说这是一桩(离奇钻石案)。(板书:离奇)1)离奇什么意思?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出了它的这种不可思议。快速朗读课文,把句子找出来,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它的离奇之处。3)指名一生交流(媒体出示:令人惊异的是,报警器没有响,皇冠展橱和馆内所有的门窗都完好无损,没有撬动的

5、痕迹,那颗宝石仿佛是被巫师施了魔法似的消失了。)4)的确,从案发现场来看,这起案件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安装了报警器,但(生读:报警器没有响)透明罩(生读:精致而坚固。)小孔又(生读:窄小),都不容易被损坏,它们和馆内所有的门窗一样都(生读:完好无损,没有撬动的痕迹),可是钻石却(生齐读:仿佛是被巫师施了魔法似的消失了。)就像变魔术一样,钻石不翼而飞。(板书:不翼而飞)5)你觉得这个案子的案情(板书:案情)怎么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老师这里有一个词语,也是形容情况难以想象,难以辨别的。(板书:扑朔迷离)6)这个案子真是太离奇了,自己准备一下,说说他的离奇之处。(媒体出示:

6、这个案子真是太离奇了!)三、学习第三、学习第 4-74-7 节,了解破案过程节,了解破案过程1、这样的案子真是让人大伤脑筋,于是赶紧请来巴特洛甫。毕竟是大侦探,旁人看来天衣无缝的现场,巴特洛甫却看出了破绽。他发现了什么?2、媒体出示:大侦探在小孔的边沿发现了一根头发丝般的白色细毛。3、这可是个重要的发现,在用放大镜仔细端详了之后,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媒体出示句子:难以捉摸泛红。)从他的这个表情中,你读懂了什么?4、巴特洛甫只是在小孔的边沿发现了一根细毛,他就对整个案件胸有成竹了?他是怎么做的?5、自由轻声读第 4-7 小节,试着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巴特洛甫破案的经过

7、。(媒体出示:先接着最后)1)开火车分节读文。仔细听:他们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巴特洛甫先做了什么? 巴特洛甫先让布兰克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消息:盗窃皇冠钻石的罪犯已经捉拿归案。(注:要引导学生关注消息不是巴特洛甫登的,是让别人登的。)3)接着做了什么? 登了一则启事,请高手把金表从下水管道中取出来(注:说“取金表”不准确)启事就是公布一件事情,(出示卡片:启事)告诉别人要怎么做,那么启示呢?(启发、启迪)(出示卡片:启示)所以用的时候要特别当心。4)破案的最后一步当然就是(当场抓住罪犯):小6、刚才大家用比较概括的语言介绍了巴特洛甫的破案经过,老师觉得在介绍的时候,还有两个表示

8、时间的短语不得不提:(媒体出示:第二天,半个月后)你觉得有必要吗?同桌讨论一下。(板书:迷惑罪犯)7、你能不能把破案的整个经过概括地说一说。看来,巴特洛甫的每一步都是大有用意的。他们环环相扣,而启事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8、是什么样的启事有这么大的魔力?1)(媒体出示启事) 自由轻声练读,要求:读的时候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漏一个字。 指名一生读启事2)同样是启事,如果这么写,(媒体出示另一则启事)能破案吗?3)比较一下这 2 则启事,找到它的高明之处,注意:要联系第 1、2、3 节中对钻石案的描写一起来思考。9、交流: 瑞士产的高级金表(价值不菲,普通的也要几万元,好的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9、金表价值的一半(这样才能引诱贪财的人上当) 不损坏建筑设施的前提下(案发现场保持一致,好要让罪犯故伎重演。) 二十五层楼的下水管道1)拆装小孔和下水管道一样,都很窄小(媒体出示图片)2)为什么要二十五层楼呢?3)就像案发现场那样。(媒体出示:第三小节的第二句话)齐读。10、巴特洛甫登启事的这一招,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会用哪个? (板书:引蛇出洞)抓住罪犯这一招又可以怎么形容?(自投罗网、请君入瓮)(板书:请君入瓮)11、事实证明,巴特洛甫的判断一点儿也没错。(媒体出示第 7 节,生齐读)12、现在回过头来看课题,再把课题读一读(生齐读课题)这个离奇仅仅只是形容案情吗?(板书:破案方法奇特)四、总结全文四、总结全文1、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学了课文,你觉得这位大侦探神在哪里?2、你有什么话要对大侦探说的吗?3、总结:一根被人忽略的白色细毛,居然让大侦探看出了那么多门道。他十分巧妙的通过一则消息(生:引蛇出洞),一则启事(生:请君入瓮),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