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宁华路a1标新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53063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宁华路a1标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宁华路a1标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宁华路a1标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宁华路a1标新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宁华路a1标新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宁华路a1标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宁华路a1标新编)(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第一章第一章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11.1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 会攀路 K20+000K27+000 范围内路基、桥涵。 1.21.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2.1 满足合同工程进度要求,并适当留有余地。 1.2.2 全面规划,保证重点,统筹安排,优先安排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 对此,进场后要对工程项目所有内容分清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对那些在整个 工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作业项目打歼灭战,同时还要有全局观念,防止顾此失 彼,以保证全线按期完成。 1.2.3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方法

2、应在广泛 吸取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预制装 配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 低工程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用效率高、作业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 并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 1.2.4 科学安排施工计划,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对工程总体作业科学 地综合判断,采用现代分析方法,使工程施工的一系列活动在安排上得到优 化。一方面要避免施工断断续续,人力、机械等资源利用不足;另一方面, 又要防止出现突击赶工的现象,尽可能做到在总的工期内连续、均衡地施工, 并使各项活动有序,有节奏地进行。 1.2.5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和制度。认

3、真按照基本程序办事,根据 批准地设计文件与工期要求来安排进度;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规程,提 出具体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措施,并在制度上加以保证,确保工程质量 和作业安全,实现文明施工。 1.2.6 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公路施工受季节性 影响比较大,尤其受雨季影响更大,如果安排不当,会造成施工工期延长, 施工费用增加。克服雨季影响的主要措施,一是在安排进度时使受雨季影响 难以施工的项目尽量安排在非雨季内施工,而将影响较轻的项目安排在雨季 施工,如果避免不了,要事先创造施工条件;二是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 证雨季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使因雨季施工所增加的施工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4、1.2.7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施工队伍力量,充分利用沿线地区的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自然、经济资源优势,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就地取 材,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尽量减少临时设施,节约施工用地,少占耕地,实 行经济核算制,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31.3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3.1 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招标文件。1.3.2 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合同1.3.3 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5、A3 合同段设计文件。1.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等。1.3.4 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现场调查所获资料。 1.3.5 我单位施工实力及类似施工经验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2.12.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地处山岭

6、重丘区,路线走向地理环境特殊,地形条件非常差,起伏较大,自然横坡较陡,高差大,属于典型的弯多路陡地段。起点位于会理县凤营乡,止于红云村,设计速度为 40km/h,标准路基宽度 8.5 米,路线全长 7 公里。 ,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路线等级:二级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40 公里/小时 3)路面宽度:8.5 米、 4)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5)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60 米/100 米 6)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15 米/60 米 7)最大纵坡:7 % 8)停车视距:40 米 9)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 10)桥涵净宽:与路基同宽11)设计洪水频率:小桥、涵洞、路基 1/50,大、中桥

7、1/100。2.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处于川西高原南缘与云贵高原北侧两大地貌单元交接地带。地势 总的是东高西低,山岭多呈南北向展布。鹿厂以东主要为侵蚀堆积平坝地形, 鹿厂以西为侵蚀构造中山及溶蚀构造低中山地形。路线起点位于会理县城外 凤营乡,止于会理县红云村。2.2.2 地质本工程路线较长,故地层岩性较复杂,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及白垩系上统雷打树组下段(K2l1) 、侏罗系中统新村组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J2x)、侏罗系中统益门组(J2y)、上三叠至下侏罗统白果湾群(T3-J1bg)、二

8、叠系辉长岩(4)、下元古界天宝山组(Pt1tn)、下元古界凤山营组(Pt1f),现将其地层岩性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e):路线范围均有分布,主要人工堆积块碎石土及碎石土,呈松散状。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主要分布于沿线河滩及阶地范围内,以砂卵砾石土为主,呈松散状。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分布在沿线的冲沟之中,主要为碎石土及含砾粉质粘土及砂卵砾石土,呈松散稍密状,厚度不均。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滑坡地段,以块碎石土为主,物质成分为泥岩、砂岩等。表层呈松散状,下伏为稍密密实状。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主要零散分

9、布在沿线高陡边坡地段,以块碎石土为主,多呈松散状。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沿线边坡地段均有分布,主要为基岩风化后形成的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及碎石土等坡残积土体,呈松散状堆积。第四系全新统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主要分布在沿线泥石流沟内,以块砾石土为主,呈松散状。白垩系上统雷打树组下段(K2l1):下部为紫红色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及层间砾岩,上部为砖红色块状长石石英岩夹泥岩。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岩性以暗紫红色泥岩、砂岩夹页岩为主,泥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钙质胶结,裸露基岩由于泥岩较软

10、弱,抗风化能力较差,差异风化较强烈。侏罗系中统益门组(J2y):为紫色泥岩与杂色砂岩及粉砂岩互层,表层岩体风化强烈,尤其黄色砂岩风化最为强烈,用手可捏碎。上三叠至下侏罗统白果湾群(T3-J1bg):为砾岩、砂岩及炭质页岩等,该地层厚度变化较大,路线段主要出露的岩性为砂岩。二叠系辉长岩(4):呈暗绿色、绿色,具粒状结构、海绵晶铁结构,多属岩床、岩脉。下元古界天宝山组(Pt1tn):主要为暗灰色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具流纹构造与片理构造,下部偏酸性,上部偏基性,厚度变化大。下元古界凤山营组(Pt1f):主要为灰、兰灰色薄至中厚状结晶灰岩及泥质条带状结晶灰岩。岩石具砂泥质组成的韵律性条带和斜层理,流劈理

11、和拖褶皱发育。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 程 名 称单位工程数量备注1路基挖土石方m32328312路基填筑m3905813清淤泥m335504换填页岩土m335505M7.5 号浆砌片石边沟M33263.476M7.5 号浆砌片石排水沟及截水沟m31148.3477.5 号浆砌块石护脚m3485.38M7.5 号浆砌片石挡墙m36765.1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69M7.5 号浆砌片石护肩墙M31618.610坡面防护m22111.8211小桥米/座15.5/112钢筋砼盖板涵洞米/道252.79/1513钢筋砼圆管涵洞

12、米/道 30.5/22.2.3 气象、水文由于区内支流汇水面积均较小,地表径流浅短,水量不丰富,仅在雨季时水量较大。由于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交替影响的结果,形成区内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在冬春季节则易于造成旱象。上述各种因素,对区内地下水的分布、补给、运动、富集及动态变化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地质构造对地下水储存、富集的控制最为明显。路段通过地带的地下水按其贮存介质可分为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中的裂隙水两大类。第四系覆盖层中孔隙水主要贮存于河流冲积层和崩坡积层中,河流冲积层含水量比较丰富。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于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一般无统一的地下水面,主要受大气

13、降水补给,由于该地区雨季集中,在雨季时地下水量丰富,旱季时由于基本无地表水补给,故地下水位较低,水量贫乏,常以片湿状溢出地表,泉水少见。路段通过地带的地表水主要为冲沟流水,多为季节性流水,水量小。 3.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A A 地质构造及地震地质构造及地震工程区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部,由于构造应力场复杂,构造运动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褶皱与断裂极其发育。根据各种构造行迹的展布及其综合分析,主要为南北向构造,东西向构造及新华夏系三大构造体系。工程区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褶皱按性质及其形成时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基

14、底褶皱,形成于早元古代末期;另一为盖层褶皱,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末期。主要断裂多与褶皱平行,但其形成时代不像褶皱那样明显,构造的继承性较强。一般来说,最早形成的是变质岩系中的东西向压性断裂,以后,主要在古生代末期和燕山期,在盖层中分别依次形成南北向和北东、北西向断裂。晚期形成的断裂往往继承或切割前期构造。工程区内断裂大部分属高角度断层,在背斜核部出现的走向断层以逆断层为多。岩浆岩多沿大断裂、断裂交叉处、背斜构造核部、背斜与断层交会处等部位展布。工程区范围内出露的断层较多,这里仅对穿越路线的断层进行简述,分别为会理断层、沙河铺断层、鹿厂断层、小关河断层、矮郎河断层。根据 GB181062001中国地

15、震动参数区划图 ,工作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45,其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域构造稳定属基本稳定区。工程区自新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不均衡的间歇性急剧上升,上升幅度东部较西部强烈,一般认为南北向构造带中之会理、益门等断裂是活动性构造。南北向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接处常为地震中心。B B 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区内发育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软基、碎落、崩塌,其中软基与碎落较为发育。软基:工程区内存在大面积泥岩,泥岩、砂岩互层地区,在地形平缓的沟谷处,其间堆积的粘性土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下多呈可塑软塑状,而地下水在其间运移滞缓,排泄不畅,在部分沟谷中形成软

16、弱路基土,软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基承载力低,可产生不均匀沉降。碎落:本工程沿线红层地区中,岩层易于风化,裸露基岩风化之后,脱离母岩形成细小颗粒堆积于坡角。该类不良地质现象于沿线裸露基岩边坡多有分布。C C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本工程为旧路改建工程,线路大部分沿老路展布。路线所经地段岩性变化大,构造复杂,但大部分地段自然横坡较稳定,场地稳定性为基本稳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故区域稳定性为基本稳定。省道 310 线宁华路会理至攀枝花段改建工程 A3 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黄埔建设(集团)有限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