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河象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0256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河象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河象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河象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河象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河象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象黄河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 12 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2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导入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 19 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处理生字词二、初读课文,处理生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的读音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发掘: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古生物大厅:专门陈列古代生物的遗

2、迹和图片的地方。化石:指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理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历史的重要依据。砾石:经水流不断地冲击,磨光了棱角的石头。冲积:高地的砂砾、泥土被水流带到河谷低洼地区沉积下来。一瞬间:一眨眼的功夫,形容时间很短。碧空:蓝蓝的天空。挣扎:用力支撑。炙烤:炙,烤。炙烤还是烤的意思。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天空一片云也没有。骨骼:人或高等动物的骨头架子。尾椎:人或高等动物脊柱的末端。下颌:口腔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假想:想象,假设。3分别找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3)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四、作业四、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了解大象化石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能力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二、深入探究课文二、深入探究课文1合作学习第 1 自然段。(l)默读第 1 自然段,边读

4、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明确:a这具大象骨架高 4 米,长 8 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d古代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2)朗读体会特点。(3)小结,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板书:完整(特点)2学习第 26 自然段。默读第 26 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明确:一群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来历)3学习第 7、8 自然段。(l)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明确:1973 年 甘肃(发现 挖掘)假想的根据: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2)指导朗读。4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三、练习复述三、练习复述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3同组相互复述。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四、板书设计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