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28668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绘的画面。3.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4.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正音字:羌(qing)闺(gu)鼙(p)驿(y)多音字:hng(银行) s(颜色) 行 色xng(行人) shi(掉色)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一、走近作者1.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

2、)王昌龄的诗歌创作。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龄的诗歌有边塞诗,宫怨、闺情诗,送别诗等。其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风格苍凉悲壮,清刚劲健,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宫怨、闺情诗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总体来看,王昌龄的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风格偏于清逸明丽,缠绵婉转。2.教师出示幻灯片二、练习朗读课文二、练习朗读课文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三、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三、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1.组织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古诗的意思。2.

3、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的?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烽火城西” ,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龄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为突出主题而服务。诗歌由

4、背景写到人物,由所见写到所闻,由外在行动写到内心世界,层转层深。正如陆时雍所言:“昌龄作绝句往往襞积其意,故觉其情之深长,而辞之饱决也。法不与众同。四、指导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着读一读四、指导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着读一读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2.个人读-自愿读-齐读五、指导学生背诵五、指导学生背诵1.学生默背,准备参加比赛2.全班一齐背诵六、课外延伸六、课外延伸教师用幻灯出示,组织学生阅读积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一、复习巩固组织学生背诵从军行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1.导语:出声地读一读古诗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看一看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组织学生汇报针对这首古诗你都了解了什么?(教师相映出示幻灯)2.组织学生体会着读一读3.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意4.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讲不通。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事鼓鼙:从事军务。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楚:古代楚国,现代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5.教师幻灯出示有关典故的资料6.小组内讨论诗的大意7.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情激昂、充满豪情)8.组织学生背诵。三、作业三、作业预习下一课(自学生字、读通古诗、查阅资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