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52837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区域特征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核心突破考向预测综合考向多维探究一核心突破考向预测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分析(1)特征核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主干精讲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气候特征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河流特征水文特征 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特征水系特征 发源地、

2、流向、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特征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2.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分析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农业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杻、交

3、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人口特征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方法技巧 区域内地理要素的叠置分析方法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获取信息与解读、描述及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1)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2)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读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3)从河流水文

4、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2017全国文综)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右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2)题。高考题研究(1)右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答案(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最优解

5、题思路第一步:读材料,获取信息信息:景观图中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 的景观。 信息:江南水乡的形成与其地形和气候有关,长三角地区为_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 ,河汊较多,传统出行以水运为主。答案江南水乡亚热带季风缓第二步:明确设问,根据信息定结论(1)设问中要求确定景观的地理位置。结合信息分析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2)设问中“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为关键词。结合信息分析即可确定结论。题后反思 该题组结合局部区域景观图考查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解答该题组首先应在准确获取图示信息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选择项获取结论。通过解答该题组,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

6、中,应掌握世界和我国主要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为分析问题提供条件。命题点一 结合区域图示,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2017湖南岳阳模拟)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形略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洋流甲A.自南向北流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C.使沿岸增温增湿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答案1234预测演练解析1234解析 图示为南半球大陆东岸中低纬地区,沿岸是暖流,由北向南流;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向南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海洋渔场多分布在寒流沿岸或寒暖流交汇的地方。2.图示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原因有海运便利 农业发达 开发较早 水源充足 生态环境优美 气候适宜A. B.C.

7、D.答案1234解析解析 由图示大陆轮廓和纬度可判断该地区是南美洲的巴西东南沿海,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一带,此处建有巴西著名的海港,海运便利;是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和开发的地方,开发较早;这里相比巴西其他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居。命题点二 结合建筑特点,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1234(2017吉林长春模拟)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图所示的低矮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该房屋墙壁上有很多预留的小孔。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完成34题。3.石头厝的特点与其对应功能

8、正确的是A.石材建筑防台风B.窗子小便于保温C.墙壁多孔便于采光D.屋顶缓防暴雨答案解析解析 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石材建筑比较坚固,不用加强保温和采光;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12344.下列地区的传统民居中,石头房屋相对较多的是A.黄土高原 B.内蒙古草原C.云贵高原 D.三江平原答案1234解析解析 结合信息知,石头房屋主要取材于石头建材,四个地区只有云贵高原多石头建材。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核心点二 区域差异比较主干精讲(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的差异。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

9、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

10、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3.社会经济特征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

11、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方法技巧 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其次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2016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图1为

12、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高考题研究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答案答案 青稞(小麦) 水稻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最优解题思路第一步:读图文信息,获答题依据信息:甲地自然带为半干旱草原带

13、,为高原山地气候;丁地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为热带季风气候。信息:甲地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丁地位于恒河谷地。第二步:明设问指向,把握关键得结论(1)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期,但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主要种植青稞或小麦。(2)恒河谷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适于水稻种植。题后反思 区域农作物分布与其所在区域特征关系密切。判断一个区域农作物类型,一方面应掌握其生长习性,另一方面要联系其区域特征。命题点 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预测演练(1)比较西安与汉中两地气候的

14、主要差异。答案答案 气候类型不同,前者是温带季风气候,后者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年降水量较汉中少,年均温较汉中低,气温年较差较汉中大。解析解析 从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比较西安和汉中两地气候的主要差异。(2)甲、乙两地海拔相同,甲地是常绿阔叶林,而乙地是针阔叶混交林,说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答案答案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不同。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向阳,乙地位于山脉北坡,背阴,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解析解析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不同。(3)比较丙、丁两地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解析答案答案 丙地: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丁地:旱地农业,一年

15、两熟到两年三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解析 根据两地气候特征,从农业类型、复种制度和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比较种植业差异。“3S”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应用核心点三 地理信息技术主干精讲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英文缩写RSGISGPS别称人的视力的延伸地图的延伸 特征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应用广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空间分析、多要素的综合动态预测;计算机系统支持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作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及时监测和安排防灾、救灾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应用举例资源调查;

16、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等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在野外调查时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利用GPS为飞机、轮船和汽车导航等方法技巧 “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