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0585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教育的作用增城市新塘镇久裕小学 孩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个世纪的面貌与命运。每一个父母都 应对孩子负起培养的责任, 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和未来着想,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使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马克 思说过: “任何一个民族, 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 劳动是人们改变物质对象, 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最基本条件。 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 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上下五千年 的灿烂历史文化, 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使人高尚, 是我们生存于世 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是每一个现代人必

2、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 一、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 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 劳动能力差的现象。 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 过一件衣服。网上有这么一个消息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 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 白米饭的占 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据北京市家教 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 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 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

3、.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看 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 ,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 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与侵蚀。结果, 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 从种种调查报告和现实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 对 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误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 责任应在家长身上。 造成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长思想上的偏差, 忽视了劳动教 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可悲的是, 忽视劳动教育, 致使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上 发生扭曲, 不尊重劳动人民, 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

4、劳动者的坏思想。某小学校的 一个孩子课间不慎将眼镜掉入便坑中,急得没办法。 一位工友用手从便坑中帮她 掏出来,还给了她。没想到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同学问她,你怎么 不好好谢谢人家?她居然说: “谢什么, 她就是干这个的。”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 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 是劳动人 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他们不爱惜劳动成果, 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 动人民的血汗。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相当严 重。 分析今天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质, 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因

5、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 教育, 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 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劳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 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 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 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 主动 的工作态度, 有利于形成对集体、 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劳动能培养孩子自 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 不

6、愿让孩子参加学校 组织的劳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 参加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 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 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 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 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如湖南省湘潭清联小学的许卫东和张永义,在他们十一、二岁时早晨起来要 帮家里烧饭,但又想利用烧饭的时间看书,有时读书入了迷,忘了熄火,饭就烧 糊了。为了解决看书和烧饭两不误这个难题,这两个孩

7、子一起研制了一个饭熟报 讯器。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 一头是装了米和水的锅, 一头是相当重量的沙 罐。当饭熟时气体蒸发,重量减轻,沙罐下垂接通电源,电铃便自动报警。如果 人在外面,听不到电铃的声音,报讯器还可以自动将炉门关闭。这项成果,在湖 南省举办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劳动能激发孩子学科学 用科学的兴趣的生动一例。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 形成健康的人格。 学会劳动, 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 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 习生活环境, 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 在 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

8、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 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 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 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 的家庭成员, 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 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即在外关心同学、 老师,在家关心父母、 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三、学习发达国家家教经验,走出家庭劳动教育误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 之美德 据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美国为72 分钟,韩国为 42 分钟,法国为 36 分钟,英国为 30 分钟,中国只有12 分钟。德国的法律规定: 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 610

9、 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 给全家人擦皮鞋; 1416 岁要擦汽车和菜园里翻地;1618 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另 据报载,美国和加拿大有17 个城市每年举办“铁孩子运动会”参赛者是7 至 14 岁的少儿,比赛内容是连续进行长距离游泳、骑车、越野和长跑。每年均有成千 上万的父母带着孩子前往报名参赛,角逐“铁孩子”的桂冠。无独有偶,日本中 学普遍设有一门锻炼课程, 即在严冬组织学生身着短裤进行户外长跑,旨地培养 孩子钢铁般的意志。 这些生活富裕的国家, 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 令人大开眼 界。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孩子未免被娇宠得过了头。然而,眼下这些蜜罐里泡 大的孩子,大多过于娇嫩,吃

10、不得苦耐不了劳,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这 实在怨不得他人, 从 72 分钟比 12 分钟的数字里, 就不难得出, 责任主要在父母 身上。 该是父母警醒的时候了, 做父母的应充分认识到,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素质, 从小 就应给其创造磨炼的机会。 公务员之家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不是个简单的习惯问题, 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大问题。一代青年如果不爱劳动, 将后患 无穷。古代巴比伦的消亡,与其民族好吃懒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个问 题上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说说重要,做做次要,过后全忘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

11、,圣贤们身体力行给劳动赋予了神圣无比的意义。 抱朴子广警中说:“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宋代罗大维在鹤林玉露中 说: “民劳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万恶生。”中国古代的禅著百丈丛林 清规的主要精神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认为人不可不参与劳作,每个人 都有奉献的义务, 才有资格吃饭。 制订该清规的百丈怀海禅师不仅是制度的建立 者,也是实践者。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是他到了90 岁,弟子看到师父年老,不 忍心让他再到田里工作, 又不敢劝师父, 只好把他的锄头藏起来, 找不到锄头的 百丈虽然不下田,但也不吃饭,他绝食三日,弟子劝他吃饭,他说:“我不是规 定过,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吗?”弟子只好把锄头

12、还给他。传说他活到96 岁, 工作到临终最后一天。 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美德, 在当今孩子的身上出现了异化, 做父母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至今仍是一种保姆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可能带来外观华美的花朵,但这样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曝晒,它只 能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生长。 在为自己的孩子无休止地倾注爱心时,父母们忽视 了孩子不可能永远在“温室”里生存的事实。100 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讲过一句 话: “少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曾让许许多多关心中国革命的人睡不着觉。孩 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个世纪的面貌与命运。每一个父母都应对孩 子负起培养的责任, 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和未来着想,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使中 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10 年 10 月 增城市新塘镇久裕小学邓洁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