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定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9232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定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北碚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推广暨研修活动方案主体式对话教学是北碚区小学语文的研究方向。在过去五年里, 北碚区小学语文工作室围绕研究对话教学作了一些研究,初步提炼总结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自读质疑聚焦讨论拓展”, 为了进一步推广研究该模式,特举办本次研修活动。一、活动时间: 2012 年 12 月 12 日下午 2 点 20 分至 4 点 40 分二、活动地点: 北碚区龙凤桥小学三、参加人员: 北碚区小学语文后备骨干教师、北碚区小学语文新教师、龙凤桥小学语文教师、 天府教管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工作室基地学校)、施家梁小学语文教师(督导学校)四、活动主持: 杨蔚五具体方案研修主题:语文对话教

2、学模式: “自读 质疑 聚焦 讨论拓展”初探研修目标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你将实现如下学习目标:目标一:能清晰感知语文对话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语文课标的落实。目标二 ::能够结合案例准确把握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及适用对象。目标三:能借助语文对话教学模式修改传统的教学设计。学习时间本主题学习需要2 小时左右授课老师杨蔚、吴冷灿研修方法课例呈示小组讨论总结汇报2 实例修改角色扮演研修环境多媒体教室材料准备教师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女娲创造人类阅读材料及案例。任务要求在本主题的学习过程中,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提炼课例中语文对话教学模式任务二:借助语文“对话探究”教学模式修改提供的教

3、学设计或者是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研修活动 1 课例呈现2:20 3:15 55 分钟1作为一般读者,你是怎样阅读女娲创造人类这篇文章的?请在活动前完成。2作为教师,你是怎样解读女娲创造人类这篇课文的?请在活动前完成。3观课:吴冷灿老师执教女娲创造人类(第二课时)思考:(1)初步提炼该课例的教学流程(2)四个小组分别按照要求观课。(具体的分组、观课要求见附件2、附件 3)研修活动 2 小组讨论3:20 3:45 25 分钟讨论问题:1. 该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流程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施家梁小学语文教师、新教师组)2. 什么是对话?什么是对话教学?该教学设计中是如何落实语文课标要求的?(龙凤桥小学语

4、文教师、天府教管中心小学语文教师)3.该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如何改变的?有无改进之处?凭借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观察,重点观察指标一和指标二(后备骨干一组)4. 该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如何改变的?有无改进之处?凭借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观察,重点观察指标三和指标四(后备骨干二组)研修活动 3 总结汇报3:50 4:40 50 分钟1每组派一名教师代表发言,时间6 分钟以内。2 . 教师穿插其中点评,对每位发言者的点评不超过5 分钟。3. 教师总结。该模式的适用对象课堂教学要模式,但是不能模式化,追求在3 常式基础上的多元模式。研修活动 4实例修改(回家完成,新教师必须完成,12 月 20 日以

5、前交,发至北碚区小学语文工作室公用邮箱: ;后备骨干教师自选)借助语文对话教学模式修改提供的教学设计或者是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研修活动 5角色扮演(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自行完成)1.挑选最能体现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片段模拟教学2.运用今天所讲教学模式修改附件 1:学习材料(请各位老师活动前认真阅读)研修活动一:课例呈现1.课文原文:国标本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30 女娲创造人类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树木,也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女娲一天当中能够变化

6、70 次。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 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机蓬勃起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呀走 , 她走得有些疲倦了 , 便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她忽然灵机一动: 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4 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世间呢?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说也奇怪, 这个泥捏

7、的小家伙, 刚一接触到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 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人的身体虽然小, 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 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 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这样,看起来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女娲对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和寂寞了。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了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

8、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继续工作。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 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 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在周围震响。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 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 她又考虑着: 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

9、批再创造一批么?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并且一天5 比一天多了。2. 作为教师,吴冷灿老师是怎样解读女娲创造人类这篇课文的?(活动前自行研读)“认识你自己”刻在阿波罗神庙石柱上的这句话成为人类自觉自醒的重要表征,而一切的缘起始终不可避免地追溯到人类起源的问题上。人类强烈的求知欲,抑或是对万事万物刨根问底、 孜孜不倦的探究热情推动着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进程,各种方式、各种视角的摸索逐渐构筑着人类起源之时的图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

10、识能力的限制,神造人类的迷信主宰着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 世界上的不同民族都流传着各自神造人类的神话和传说。尽管“迷信”二字在今天看来,带上了毋庸置疑的贬义色彩,但是,这却是在科学的探索产生之前不可或缺的必要存在。因为支撑人类生存的除了物质条件之外,更本质的应该是精神力量。 而各种看似不着边际的荒诞神话,却蕴含着超越时空的古今相通的一种永恒的爱,以及和这个爱紧紧连在一起的对生命的敬重和珍视、争夺和屠杀等普世的价值。 神话,尤其是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神话,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透过它,使今人与古人的精神相遇, 从而闪现“碰撞的火花”,在不真实中呈现了真实,在不存在中看到了存

11、在,在梦幻中感悟了情理, 体现着人类的审美追求倾向和始终不可遏止的认识自身的执着,其旨趣与涉世未深却满腹狐疑的孩子口中的“我从哪里来”显然如出一辙。女娲创造人类 是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 但是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却是无限的: 天地混沌初开 , 世界有了生命 , 可人是从何处而来的呢 ? 人们不知道 , 他们就猜想 , 或许是一位神人用泥捏的吧, 这个神人叫什么呢? 干脆就叫她女娲。那么 , 这位女神又为何捏人呢 ? 一定是看见那莽莽榛榛的原野 , 感到荒凉寂寞了吧。女娲为什么会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呢? 估计

12、是她来到一个池子旁边 , 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并且池子旁边有许多黄泥, 便突发奇想 ,抟土造人了吧。于是 , 世间有了人类 , 人类分为男女 , 男女自己配合 , 配合创造后代, 就这样,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 即按照神话思维进行思考, 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神奇的色彩,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6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

13、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这个慈母般的女娲是造人者爱人的景象,是人类幼年期在同大自然作残酷斗争时所产生的一种愿望, 一种心理状态, 以鼓舞自己与大自然进行斗争。既然造人者在爱人、助人,那人们当然无往而不胜。“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想象,是神话的灵魂。瑰丽的想象,凝聚了人类博大的智慧和非凡的勇

14、气,抒发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同时,想象并不是无木之本,无源之水, “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现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在阅读女娲创造人类这个故事时, 我们不妨同时阅读关于人类起源的其他神话,如古希腊普罗米修斯造人的神话, 基督教上帝造人之说。 古希腊神话中在普罗米修斯给了人类灵魂之前,人类不过是与动物区别不大的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行尸走肉而已, 普罗米修斯给了人类最重要的本质, 即灵魂, 这使人类从兽态的尴尬局面中解脱了出来,真正地以人的姿态存活于世间。 而基督教的上帝造人之说的影响是最为深远,在古代欧洲被视为不可动摇的真理

15、,即使科技高度发展的现在, 对于生命来说, 还是显得非常原始, 连一个细胞都造不出来。 因此,现代科技并不能让人放弃上帝造人的信仰。这三个不同地域的神话故事, 竟然有着惊人的共性几乎所有的造人神话都以泥土为原材料,以神的“捏造”为媒介,创造出了第一批人类。在阅读这些神话故事时,我们不觉产生了疑问,进而去猜测、探寻:是否最初的人类需要挖掘植物的根、 茎来食用, 自然把大地看成是生命之源,因此泥土成了一切生命的代表?或者人死埋之于土,生与死有其相似性,人生之于土,死埋之于土,这种圆周似的思维方式, 导致了用泥土造人的神话?也许,这些猜测虽极可能与事实7 不符,但至少能说明一点,即人类自产生之初,便

16、与土地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某种坚定的信仰。 此外,继续追溯, 造人之神存在的差异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当时的社会现状?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可以理解为母系氏族社会女权当道的产物,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 更为明显的是基督教的上帝造人, 女人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 这至少可以说明神话产生年代的不同,而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应该是产生较早的。不过,都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类在诞生之初对自然力量的崇敬和对归属感、认同感的渴望。儿童天生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 敏锐的感受能力, 对神话有一种天然的渴望。 神话故事赋予了儿童思维自由驰骋的天空,还儿童一片梦想的家园。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习得阅读神话的方法, 领悟神话故事的精神要义,是神话故事教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关注文题, 自主质疑, 开启神奇的想象: 女娲是谁?为什么创造人类?怎样创造人类的?接着, 梳理情节, 串起神奇的想象, 可以采用抓故事梗概的方法,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