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8564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实验题:1 (6 分)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1)当打开K1、关闭 K2时,可完成用(写反应物的名称)制取氧气的实验,其中量筒的作用是。(2)当打开 K2、关闭 K1时,可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3)在实验( 2)中,若用II 代替 I,干燥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 + 2CO2 = 2X + Y,反应中若消耗39 g Na2O2,生成 Y的质量是8 g,则 X的化学式是,II中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 (5 分)某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2、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图1 图2 (1)如图 1,收集两塑料瓶(500 mL)二氧化碳气体,向甲瓶中加入150 mL 澄清石灰水、乙瓶中加入150 mL 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甲中出现的现象有。w W w . x K b 1.c o M 由乙中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如图 2,甲、乙中分别装有50 mL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甲乙甲乙2 约 500 mL 二氧化碳,甲、乙中均

3、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_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大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

4、什么?_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_ 。4.维生素 C(简称 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 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探究一:测定新买的饮料中Vc的含量。【查阅资料】 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 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新买的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新配制的0.04的 Vc 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新买的饮料中Vc

5、 含量最高的是,含量为(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忽略不计)。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0.04%的 Vc 溶液滴加得滴数40 10 20 5 3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设计方案】 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的含量有影响。【实验反思】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在做探究二时,下列情况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A量取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不同B新鲜黄瓜汁是其他班级用剩下的,而放置一周的黄瓜汁是当时榨的C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5 (5 分)下面是两个探究可燃物燃烧

6、条件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图 1 图 2 (1)如图 1 向 C 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打开 K1,将 A中溶液滴入 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2)如图 2 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4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的原因。6 (7 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有关气体的实验。(1)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 此装置若用于制备氧气,应在分液

7、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若用于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装置还可以验证某气体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在不改变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同学们认为只要再增加一个操作,还可以验证该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增加的操作是。(2)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2,乙为 A 气体,丙为CO2和 A 的混合气)后倒扣在NaOH 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据此推测:气体A 的化学性质有。 第二组: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10 mLNaOH溶液(足量)

8、,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实验现象是。7 (8 分)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提供资料】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碳酸钠( 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反应均能生成CO2。 2Na2O2 + 2H2O = 4NaOH + O2。(1)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仪器名称分液漏斗小试管大试管装置内的药品大理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分液漏斗止水夹250 mL 200 mL 水甲乙丙5 如何证明氧气

9、已经收集满。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 种猜想。猜想 1:是氢氧化钠猜想 2:是碳酸氢钠猜想 3:是碳酸钠通过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你认为猜想是不正确的,理由是。【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 CO2与 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是正确的。【反思与评价】若用人呼出的气体通过上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10、并阐述理由。8 (7 分)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饮料说明】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 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3NaHCO3 + C6H8O7 = C6H5O7

11、Na3 + 3H2O + 3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6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实验序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1 200 mL 15a(待记录)2 50b(待记录)(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

12、筒C 用于收集A 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 “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 步 实验 , 发现 两套 装置 最 终收 集 到的 气体 的总 量 确实 相 近, 他的 实验 操 作是。9.小明看到一则新闻: 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对此现

13、象小明产生了疑问。【提出问题】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查阅资料】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但遇水会产生气体。【实验探究】 在老师的指导下, 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7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 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观察到气体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解释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着火的原因。【实验拓展】小明与同学又继续对电石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组成进行了探究,请填写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

14、元素【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电石在保存和运输时注意的事项是。10. (5 分)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 + 2KMnO4 + 2H2O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 X 的化学式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

15、B两步实验:实验现象为 A 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8 【结论与反思】 (1)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2)上图 C装置的作用是。(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11 (5 分)某小组同学做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 NaOH是否发生反应。【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40 体积 SO2。【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 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 NaOH 发生了反应。【反思与改进】 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方案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两个充满SO2的 200 mL 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 mL 水和 NaOH 溶液,振荡,对比。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