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841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依靠龙头企业和企业家推动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省畜牧兽医局万卫东2011 年 4 月“十一五”期间,是我省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折期,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传统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转变,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只重生产环节向产业链各环节并重的产业化经营方式的转变,行业管理由只重技术推广服务向技术服务、动物卫生监督、质量安全监管的综合执法方式的转变。我省畜牧业在2010 年已跨入了千亿元产值的俱乐部,在大农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有效保障了肉蛋奶的市场稳定供给,带动了众多养殖户实现增收致富,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在加速推进。畜牧业发展的加速,有赖于国

2、家和省委省政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政策投入的力度加大,以及全系统干部职工作风的转变和技术服务能力水平的改善。而更重要的是,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引导下,一大批企业家和龙头企业或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带动能力日趋增强;或在利益的驱使下进入畜牧产业,开辟出新的市2 场领域。企业家和龙头企业已经成为畜牧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他们敏锐地捕捉着蕴藏在这个产业里面的巨大发展机遇,引领着畜牧产业既在量上扩张,又在质上提高,为我省“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推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一是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迅速推动了规模化养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传统的分散养殖户逐渐退出,以畜牧

3、龙头企业以及畜禽养殖大场(户)为代表的规模养殖方兴未艾、迅速崛起。“十一五”期间,大批龙头企业纷纷扩大养殖规模,以满足市场供给,获取规模效益。中粮集团的“5113”生猪健康养殖工程、汉口精武的“亿只鸭”工程、湖北同星的“亿只鸡”工程等都是向规模进军的典范工程。特别是2007 年以来,在政策和利益的驱动下,建筑、房地产以及社会各行业的企业家携资本进入畜牧业,兴办养殖实体企业。到“十一五”末,由社会各界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全省建成的省级万头规模猪场达439 个, 数量在全国居第一位;共建各类养殖小区11060 个。2010 年,全省猪、禽、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8%、82%和 88%,平均每年以1

4、0 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二是引领生产理念转变,大力提升了标准化养殖水平。畜禽养殖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早在九十年代初3 武汉正大就提出了 “福利养猪” 的理念, 并且兴建了标准高、环境可控、管理程序化的养殖场;2000 年以后,武汉正大、襄樊正大两家公司又推出适合农户养殖的“猪小龙”模式,这就是我省早期的标准化养殖模式雏形。在正大“猪小龙”模式的基础上,我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从此首开了家庭式标准化养殖的先河。可以说,标准化始于企业,企业应用标准化生产的自主自发意识强,如正大、中粮、温氏等企业,不仅本身有标准化的生产基地,而且督促与公司合作的

5、养殖户实施标准化养殖,由此推动了全省标准化养殖水平大幅提高,并走在全国前列。禽蛋是我省的优势产品,在遭遇了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后,是以神丹公司和双港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迅速推行标准化基地养殖和质量控制体系,扭转了我省禽蛋产业的形象,稳住了国内国际市场,使广大中小养殖户避免了更大损失。 2010 年, 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率达到30%以上。三是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加快推进了产业化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我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养殖基础、养殖资源,先后吸引了中粮、正大、温氏、六和、新希望、双汇、雨润、宝迪、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集团来鄂投资,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畜禽加工厂和养殖场,带动了大量养殖户进入了产

6、业链经营,有效控制了市场风险。如广东温氏4 家鸡场,2010 年带领 3500 多户出笼肉鸡5000 多万只, 年销售收4 入 8.55 亿元;伊利集团落户我省黄冈后,短短的五年,奶牛从不到 1000 头发展到 2.3 万头,正在奋力打造 “中部奶都” ;武汉双汇 2010 年屠宰生猪128.5 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0 亿元,上缴税收2300 万元。同时,畜牧业本土企业也快速崛起,一批本土企业家迅速成长。汉口精武、湖北神丹、湖北同星、湖北思乐、宜城襄大、武汉丰泽等一大批本土企业进入了业界的视线。到“十一五”末,全省已拥有各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6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9 家,省级龙头企

7、业 79 家;年销售收入过1 亿元的 37 家、 5 亿元以上的 13 家、 10 亿元以上的6 家、 15 亿元的 1 家。他们在带领中小养殖户规避市场风险,获得稳定收益方面取道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四是奋力开拓市场,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品牌崛起。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龙头企业开始实施品牌战略,汉口精武通过实施“亿只鸭工程”,重点打造“中国鸭业第一品牌”;湖北同星的“同盟”鸡肉已经成功进入肯德基、德克士;我省蜂蜜出口蝉联全国“十一连冠”,禽蛋出口连续5 年全国第一,禽蛋供港长期占据“半璧江山”,神丹已成为“神州第一蛋”,在全国品牌蛋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10%;湖北思乐致力于打造“生猪本土第一品牌”,其肉

8、制品已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这些都是湖北畜牧品牌崛起的真实写照。2010年省政府评定畜牧业名牌达21 家之多(不包括饲料),占5 整个湖北名牌的10%,占农业名牌的50%。汉口精武的涂国华先生还荣膺2010 年全省经济风云人物称号。五是提供综合服务,为回归农民工搭建了创业平台。畜牧龙头企业在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部分行业精英人士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创业舞台。龙头企业和企业家承担起了养殖户不擅长的投入品采购、种源供应、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环节,而把农民擅长的生产环节留给农民,农民在创业中的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家庭式标准化养殖模式,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提供在家门口兴办企业的机会,搭

9、建了既能照顾空巢老人又能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还能增收致富的创业平台。2010 年底,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100 家回归创业优秀企业,其中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18 家畜禽养殖、饲料、畜产品加工企业被授予“湖北省回归创业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六是承担社会责任,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1999年,广东温氏落户孝感汉川,带领1200 多家养殖户累计共销售肉鸡超过1 亿只,产值超过14 亿元,获纯利超过2 亿元,户平年获利2 万元。畜牧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带动农民直接从事养殖增收致富,而且还可以吸纳农民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使农民依靠工资收入增收致富,成为致富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在湖北同星从

10、事肉鸡养殖工作的6 农村夫妇, 可以管理2 栋现代化鸡舍, 按照一批出栏肉鸡2.5万只,一年共饲养6 批,如果养殖成活率96%以上,料肉比达到 1.9:1,则年收入可达12 万元。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在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的带动下,全省有1000 万左右的农民从事畜牧业,有100 万农户靠专门从事畜禽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十一五”我省畜牧业发展成就巨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企业家功不可没。目前,我省畜牧业龙头围绕生猪、蛋品、肉禽、水禽、牛羊等五大优势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强劲势头。“十二五”期间,建设现代畜牧业,实现畜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仍然有赖于龙头企业和企业家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和支撑发挥重要作

11、用。1、外来与本土企业竞相发展,千亿元生猪产业可期。“十一五”期末,湖北生猪产值达到609 亿元,在大宗农产品中排名第一。随着双汇、雨润等知名企业纷纷进驻湖北并投入生产, 以及武汉丰泽、 湖北思乐等本土企业的茁壮成长,外来企业与本地品牌形成了相互促进、交相辉映的良好格局。 一是 武汉、宜昌双汇集团扎根湖北,逐步与湖北的养殖场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毛猪收购价格每公斤比河南要高出 0.10.2 元。雨润集团在钟祥、红安投资的屠宰加工场已经投产。到“十二五”期末,双汇和雨润年产值有望达到507 亿元。正大集团、温氏集团相继在湖北启动了100 万头生猪健康养殖项目; 二是 湖北思乐正在通过进一步整合资

12、源、做强品牌,形成具有 4A-5A 级资质的大型猪肉精深加工企业集团,打造湖北生猪第一品牌,唱响“恩施土猪肉”品牌,达到年加工屠宰生猪过200 万头、产值过50 亿元的目标; 三是宜城襄大致力于生猪加工全产业链条开发,培育“从源头做起的放心肉”品牌,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年产销饲料50 万吨,屠宰加工生猪150 万头,建立1000 个襄大畜产品直销网点,年销售收入100 亿元的目标; 四是 武汉丰泽通过与宣恩安普罗公司紧密合作,雄心勃勃地进军100 万头恩施土猪养殖,全力打造“零号土猪肉”的品牌;五是 中粮集团进一步加快中粮生猪健康养殖“5113”工程项目建设,在大武汉、黄石等地推广“公司+农

13、户”的养殖模式,2011 年就可达到50 万头生猪出栏规模。“十二五”期间,依靠外来生猪企业与本地企业,突出本土良种资源优势,创建湖北本土品牌,完全有基础和能力实现生猪产业大省向强省转变,形成千亿元的产业链条。2、依托企业实施“倍增”计划,肉鸡产业突破性发展。目前,湖北肉鸡产业年产值达到150 亿元以上,已经成为我省畜牧业中重要产业之一。世界主要肉鸡生产大国之一的巴西,看好我国市场,2010 年向我国出口肉鸡12 万吨,今年将翻一番,目前已开始在我国兴建40 座新的大型养殖场。8 面对出口转进口的状况,我省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肉鸡生产,着力实施肉鸡“倍增”计划,实现肉鸡产业突破性发展。近年来

14、,我省肉鸡产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绝大多数龙头企业将在近2-3 年内,实现养殖规模、加工能力、产量产值的翻番, “十二五” 末期全省有望实现肉鸡产业的“倍增”肉鸡出笼达到10 亿只。湖北同星正在加快实施“亿只鸡”工程;湖北温氏计划加大在鄂投资力度,着力实现“亿只鸡”的生产能力;宜城襄大、宜昌民大、宜昌昌伟、谷城荆山源等龙头企业都能达到5000 万只以上的生产能力,另外还有雨润集团在丹江口、枣阳、秭归等地新建的肉鸡屠宰项目陆续投产,可带动当地肉鸡养殖过亿只。3、 企业领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再造百万吨蛋品大省。湖北是国内蛋鸡养殖大省,鲜蛋产业是湖北畜牧业优势产业,年产值150 亿元。“十二五”期间,

15、我省将紧紧依靠龙头企业,发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优势,实现再造一个百万吨蛋品大省的目标。 湖北的蛋品企业厚积薄发。在国际市场上,荆州宇祥、公安双港、天门全盛、京山鹏昌等蛋品出口企业已经很好地打开和占据了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市场,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这些企业又纷纷建设自己的蛋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蛋品质量,开发蛋品精深加工产品,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牢牢把握湖北蛋品出口的优势和全国第一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市9 场上,湖北神丹产品已经占据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神州第一蛋”品牌形象已经形成。2010 年,神丹已经完成新增2亿枚皮蛋、 1 亿枚盐蛋加工能力,年再制蛋加工能力

16、达5 亿枚;在武汉光谷生物科技园新建的保洁蛋加工基地计划2011年 5 月投产。湖北神丹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蛋品加工企业,预计“十二五”末销售额突破50 亿元。武汉灵星公司将开发蛋粉加工、液体蛋饮料生产、低胆固醇蛋品加工等,2011年产值可达10 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打造50 亿元的蛋品产业园。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全省中小养殖户以“153”的标准化养殖模式为载体,蛋鸡养殖如雨后春笋,助推我省禽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4、依靠鸭产业企业板块牵动产业链,建设水禽产业强省。 自 2008 年我省开始实施“亿只鸭”工程以来,汉口精武等龙头企业立足湖北水资源优势,推动了水禽产业迅猛发展。汉口精武通过实施“亿只鸭”工程,从一个小小手工作坊发展为全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水禽加工企业,已把鸭产业和鸭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2011 年计划屠宰肉鸭1500万只以上,实现产值15 亿元。目前,汉口精武、武汉周黑鸭、大冶永惠、武汉德丰、荆州小胡鸭、洪湖澳信、武汉六和、孝昌鸿翔、荆州离湖等省内重点水禽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已经形成了过3 亿只鸭的加工能力。目前,我省水禽养殖还远远不能满足本省加工龙头企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