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冒县大岗落村煤矿1∶1万地质填图工作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673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勐冒县大岗落村煤矿1∶1万地质填图工作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勐冒县大岗落村煤矿1∶1万地质填图工作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勐冒县大岗落村煤矿1∶1万地质填图工作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勐冒县大岗落村煤矿1∶1万地质填图工作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勐冒县大岗落村煤矿1∶1万地质填图工作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勐冒县大岗落村煤矿1∶1万地质填图工作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勐冒县大岗落村煤矿1∶1万地质填图工作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勐冒县王冷昆马区煤矿勘查设计(2014年1月)一、目的任务矿区地质测量的任务, 就是将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如实反映在地图上,编制矿区地质图。它必须详细反映矿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产状及按触关系;构造类型、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火成岩的岩性、期次、相带、蚀变作用及火山机制;矿床特征。矿区地质图是各勘查阶段最基本的图件,是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进行储量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确定勘探方法和合理使用各种勘查的手段依据,也是未来矿床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矿区地质测量在矿区勘查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二、准备工作1、熟悉资料,充分收集矿区地质资料,初

2、步掌握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及矿床特征。2、野外踏勘,了解矿区范围基岩及矿体出露情况;了解地层分布和层序、矿(化)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掩盖程度、施工条件等情况,选定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3、编写设计。三、实测地质剖面1、总体要求地质地层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一般矿区至少要有 12条完整的地质地层剖面, 地质构造复杂或面积较大的矿区要实测23条地质地层剖面。 若为区域性地质矿产普查, 则应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和构造复杂程度适当增加实测剖面数。根据实测地质地层剖面和探矿工程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查明其接触触关系、 地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征、 结构构造

3、、 物质成分、岩相建造、 沉积特点等, 确定侵入岩的相带划分原则和火山机制及变质相带。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并确定其时代,确定标志层和填图单位。2 实测剖面的比例尺视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和地质矿产的复杂程度而定, l 2.5 万至 11万地质填图,其实测地质地层剖面的比例尺一般是l 2000至1l000 。本次计划实测剖面比例尺为1:1000,具体依矿区地质实际情况而定。2、剖面线的选择剖面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全、相带明显、 构造简单、 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化石丰富、 基岩出露较好和地层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当实测剖面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测制辅助剖面予以弥补。3、剖面的实测(1)剖面线原则

4、上应是垂直地层走向的一条直线。当遇到地形条件很差的地段,或地层走向发生变化与剖面线夹角小于30度,或剖面两侧地质现象不清楚时,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揭露, 或根据标志层或岩性对比, 沿走向方向平移或改变剖面线的方位。(2)沿剖面方位以地形变化点为导线点,然后沿导线点布置地质点,点位不得超过剖面线应左右一米。 详细划分碧性层和记录测量数据,逐层对岩石和矿化特征及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3)剖面记录用导线记录法,按导线分段进行描述,并按先后顺序依次记录在剖面记录表中,同时绘制信手剖面。(4)逐层采集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薄片、光片、岩石光谱样品等。根据需要采集化学分析样、残坡积重砂样、

5、单矿物样、人工重砂样、岩组分析样、同位素组成研究样及同位素年龄测定样品等。每条实测剖面, 均需采集一套有代表性的,规格大体一致(369厘米)的岩矿石标本。随着工作进展,可以必要的补充换上代表性更好的标本。每块标本均需写上编号,并附上标本签。(6)导线点、地质点以及各种测试、鉴定样品采集位置,均用红油漆实地编号。剖面端点及平移点应于野外标定在地形图上。四、地质填图工作1、填图方法地质观察线和观察点是地质填图的基础。观察路线的布置, 原则上应垂直于主要地层走向,采用穿插和追索相结合的方法,对重要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标志层及其他找矿标志等,必须沿走向追索,并以适当的3 间距做垂

6、直走向的短剖面。 进行较大比例尺的填图时, 则应以追索法为主结合穿插法进行。地质观察线、点应布置在地层、矿(化)层、标志层等分界线或构造线等最有地质意义的地方, 尤其应布在各种界线的转折处。 其密度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基岩出露情况,自然地理条件和矿区地质、构造、矿产复杂程度,航片解释的明显程度而定。一般要求线距200米,点距 100米,即每平方千米地质路线5千米,地质观察点 50个(简测为正测的 77% ,草测为正测的 65% )。重要和复杂地段适当加密,简单区可适当放希,但同时要照顾大体分布均匀。一个矿区内地质点要按顺序统一编号,不得重复。地质观察点号前加写印刷体大写字母 D,以示和其它数字区

7、别。11万矿区地质填图,矿体、含矿层、蚀变带、构造等重要地质观察点须用高精度仪器测绘在图上,其余地质点可用手持GPS 或半仪器法结合地形地物在野外直接标绘在底图上。地质图应在野外直接填制, 实地连图, 地质路线、 点观察记录也必须在实地认真编写, 严禁在室内凭回忆勾绘与记录。但必须依据工程揭露、 鉴定和化验结果以及综合研究及时补充与修改,使其更加确切。几个组同时进行矿区填图时, 相邻边界应共同填制, 相互间要及时交换情况,避免造成人为的误差和返工。2、具体要求在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区填图时,应尽可能利用河谷、 冲沟、田坎等天然露头布点。如覆盖面积较大露头极少时,可适当布置少量人工剥土点,以了解覆盖

8、层的厚度、岩性和基岩情况。第四系内分层界线以点线表示,第四系与基岩界线,用实线表示。第四系覆盖区内的基岩露头必须如实标绘在图上。如露头虽少,但又比较重要时,可夸大表示在图上。 在大范围内仅局部掩盖, 并不影响圈定基岩的可靠性时,可不圈定覆盖层范围,对成群的小块露头,可当作露头出露区予以圈定。原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碎片亦应按露头标绘,但须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基岩区内, 单一地质体长度在图上小于1厘米者,可作一个地质点控制,并注明方向、长、宽及产状等。大于1厘米者,应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地质点控制,以能控制其形态为原则。4 填图单元一般以岩性层为准,根据需要确定。在地质图上款度小于1毫米的标志层、矿层

9、、脉提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体,可在图上夸大表示。对于断裂、褶皱等构造线长度在图上大于1厘米者,均应有地质点控制,并表示在图上,小于 1厘米者作点描述即可。3、地质点记录内容和要求(1)地质填图要一律使用队资料室统一编号的专门野外记录本,并不得与剖面记录、工程编录等其它记录混用。用2H 铅笔书写,严禁使用钢笔或圆珠笔。以汉字正规书写, 禁止使用不正规的简化字和自创字。直接观察的描述内容应与推断性的论述分开记录。(2) 地质观察点按其性质、 目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地 ( 岩) 层分界点、矿 (体) 层、构造、岩性观察点等。 不同性质和目的的点, 其观察和记录内容应有所侧重,避免泛泛的描述和繁琐重复。

10、 例如对沉积岩的描述, 不仅要描述其风化、 原生颜色,结构构造,颗粒形状、大小、嵌布形式和物质成分;同时还应描述其层理类型、矿物包裹体、 古生物化石分布保存情况和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以提供研究沉积特点的基础资料。(3) 地质观察点和观察线的观察和记录内容:观察点号,位置及性质和目的;观察点附近基岩出露和掩盖情况;按顺序依次详细描述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岩性、 结构构造、 变质作用、接触关系及化石赋存情况;矿化现象及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风化淋滤及其与围岩、工作的关系,目测矿石品位;围岩蚀变特征;水文地质及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征 ( 包括褶曲、断裂、节理、片理、流理等) 及产状要

11、素;测量并记录地、 岩层或岩体产状。 产状记录要单列一行, 统一记倾向方位角和倾角,如为直立地质体,则记录走向和倾角(90度);点间关系及路线地质情况。观察点之间要进行路线地质观察和连续记录。在一个观察点上, 若见到不同的岩石种类时, 则要按沉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描述其岩性、 结构、构造、5 变质作用、化石赋存情况、露头情况与观察点之间的方位、距离等,并须标出其分布的具体位置及实地联绘路线地质剖面图和局部地段的地质平面草图。使用航空照片进行地质填图时,要把室内地质解译和野外实地踏勘结合起来,以便正确的确定地质地貌等解译标志特征。在此基础上布置检查性的地质观察线、点和开展野外填图工作。

12、除一般的地质描述内容外, 还要加上所在航片的编号和影像特征内容。 野外使用照片时, 不宜在照片上直接勾画, 应在贴在照片上的透明纸上进行地质内容的勾画,其观察点的编号、 注记和连线, 也都标记在透明纸上。室内应及时将透明纸和照片上的地质观察情况转绘到清图上。(4) 地质观察与填图是同时进行的,观察点、线的布置必须富有地质意义,要做到点、线与填图三结合,不能孤立做点、盲目跑线和分开填图。地质点是全面系统地质观察中的一些枢纽,故必须加强路线观察和记录。(5)每天的记录均需另开新页,并写明日期、工作者姓名。两点间的记录要空一行,一条路线或一组地质点间空三行,便于注记和补充。4、野外工作中的室内整理野

13、外地质观察的资料应在当日整理完毕,其主要内容是: 检查、校正和补充野外文字记录, 整理路线地质剖面图、 各种素描图和样品、 标本及其肯定的地质界线,观察点的上墨等。带推断性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须上墨,工作到一定阶段, 应将野外各种原始图件上的实际资料,转绘在室内清图上, 并进行分析研究和编写阶段性地质工作小结。野外记录错误部分用铅笔划掉,不准用橡皮涂搽,改正的写在下面。五、资料的综合整理与编写勘查总结报告资料的综合整理是在野外工作过程中逐步进行的,在各阶段工作小结的基础上逐步充实完善各种资料。 填图工作结束后, 对所取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综合研究,编制各种最终图表和文字报告。最终提交资料如下;1、勐冒县王冷昆马区煤矿勘查总结报告;2、勐冒县王冷昆马区煤矿地质图;3、实测地质剖面图;6 4、剖面和地质点剥士素描图、自然露头素描图与文字记录;5、地质填图与剖面测量野外地质记录本、记录表;6、各种采样登记表及其鉴定、分析报告;7、对本次填图过程中发现的矿(化)体布置相应工程揭露及控制,并提交相应的工程设计图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