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

上传人:shuim****xiang 文档编号:3946562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吉林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吉林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吉林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吉林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吉林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吉林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 吉林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 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实验 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依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塞上塞子再

2、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提出问题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练习巩固略。李老师的教学实录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演示实验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数

3、据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讲述18 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进展。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作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 18 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

4、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 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问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

5、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灭或创生。但是,当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的时候常说:“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这里所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灭呢?如何解释?解释并总结略。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比较两位老师教学内容的异同,并说明各自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及不足。这两位老师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采用了哪种形式?请判断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案是否体现了科学探究思想,为什么?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试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地域有关系?为什么?5.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1:全日制

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材料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 3: 某教师设计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材料。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用装在集气瓶中的氧气做了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同学们可知道这一瓶瓶氧气在实验室是怎样制得的吗?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师:大家可能在医院见过氧气钢瓶。医院的这些氧气又是怎么制得的呢?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师:好,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学习实验室制法时,我们将从反应原理、所用药品、制气仪器装置与操作、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几方面来系统学习。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入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4)以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说明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板书是在讲授过程中按步骤、分阶段地把教学信息呈现在黑板上。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