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59584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尹少淳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27 更新时间:2008-3-4 一、什么是儿童美术儿童美术的概念有两个指向,既指儿童运用工具和材料创作美术作品的行为过程,也指这种行为过程的结果儿童创作的美术作品。儿童美术首先是个时间概念,即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特定时段儿童少年期由创作行为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体现出的美术行为特征和作品特征。说它是个时间概念,指的是其主体必须是儿童,如果不是儿童,即便他们的美术行为和创作特征具有儿童美术的特征,也不能算儿童美术。因此,一些成人美术家虽然在自己的创作中追求儿童美术的品质,但其作品仍旧不能归

2、为儿童美术的范畴。儿童美术一般包括的年龄段是从幼儿到 15 岁左右,换句话说,现实情境中的所谓儿童美术大致包括儿童和少年两个阶段。其次,儿童美术有其特殊的品质和特征。在科学学科中,似乎难以根据年龄来分类,我们很难听到儿童数学、儿童物理和儿童化学这类提法。在人文学科中尽管存在儿童歌曲(极少儿童音乐之说)、儿童文学和儿童舞蹈这类提法,但其含义与儿童美术的含义相比,差异甚至是本质上的。我们惯常说的儿童歌曲和儿童文学,往往指的是成年人以儿童为行为主体和接受客体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儿童舞蹈也是成人为儿童创编的,更多地体现为“为儿童而创作的”这样的意涵。它们与成人所享受的歌曲、文学和舞蹈,主要是难易、复杂程

3、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儿童美术则不然儿童不仅是接受主体,更是创作主体,换句话说,儿童本身就是儿童美术的创造者,体现为“儿童自己创作的”这一意涵。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差别之大,不仅是难易和复杂程序上的,更是本质上的,儿童美术的形象生成与组织主要取决于其身心发展水平,反过来也能反映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儿童美术的主体是儿童绘画,在通常的语境中,我们谈到儿童美术时大多指的也是儿童画,但无论从概念本身来看,还是从现实情境看,儿童美术的现代含义都在发生着变化。举凡儿童雕塑、手工,甚至儿童的装置艺术、影像艺术都可以归入其中。尽管如此,儿童绘画仍是其中最有魅力,也最能体现与成人美术区别的形式。因而,儿童绘画也是本

4、文主要讨论的对象。儿童美术是儿童表达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情感,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尚未发达的时候更是如此,“十个孩子九个爱画”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孩子画画,可能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或许更多地是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情感。而且,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和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这一意义看,儿童美术具有一种鲜明的自发性特征。勿容置疑,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有儿童美术,但真正重视儿童美术,并对之加以研究则应该是近代的事情。法国哲学家卢梭(JJRousseau)是较早关心儿童美术的人,他基于对人、对社会的深刻认识,提出了自

5、然主义的儿童美术观。教育家裴斯泰罗齐(JHPestalozzi)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儿童美术的教学方法。而发生于 19 世纪 80 年代的儿童研究运动则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儿童美术做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这场具有心理学特征的儿童研究运动的基本假设是,儿童向成人的发展,实际上复演了人类从蒙昧向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只要弄清了这一过程,也就弄清了人类的发展过程。德国学者克尔胜斯代纳(KerschenSteiner)花了七年的时间,在察看了 58000 余名儿童绘画的发展,研究了 30 万张儿童画后,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理论,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1实验前期(涂鸦期);2定型图式期;3线与形色期;4平面画期

6、;5立体画期。2我们比较熟悉的英国学者赫伯里德(H,Read)在其名著通过艺术的教育中介绍了另一位学者博特(C,Burt)的分期,具体是:1错画期(分为无目的的画、有目的的画、模仿的画和局部错画四个阶段);2画线期;3图形的象征主义期;4图形的写实主义期;5视觉写实主义期(包括平面期、立体期);6抑制期;7艺术的复苏期。美国美术教育学者罗,曝菲德(V,Ie 慨砍衄)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期理论:1涂鸦期;2前图式期;3图式期;4写实萌发期;5伪自然主义期;6青春期危机。上述分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涂鸦期、图式期和写实期三个阶段,区别只在于分期上有的具体,有的概括,具体的年龄和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概括地说

7、,儿童绘画的发展总体趋势体现在:1由单纯的动觉快感到动觉、视觉协调,进而达到对精神形象发生兴趣;2由概括的图式把握,发细、客观的写实再现。当然,上述分期理论和有关趋势描述,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理论假设上,即儿童必须生活在一种以西方焦点透视体系为参照的范围内。不同文化中的主流造型艺术会显示不同的特征,并且必然会对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包括儿童)所认同的视觉形象形成极大的干预和影响。研究表明,一些没有受到西方造型和空间观念影响的土著社会,即便是其成人美术也不可能形成对西方焦点体系的认同感,其儿童美术自然也不符合上述分期的特征。此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西方焦点体系的造型和空间观作为唯一主流的影响力似

8、乎发生了消解,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儿童美术发展也可能更趋多样。除了文化的影响之外,儿童的个性气质也会导致一些儿童的美术发展可能不会遵循上述分期理论。赫伯里德结合心理类型理论,将儿童美术学习和创作的特征分成八个类型:1有机型;2移情型;3节奏模式型;4结构形式型;5罗列型;6触觉型;7装饰型;8想象型。其中一些类型就可能不会遵循一般认同的发展规律。罗恩菲德也认为儿童大约在 12 岁左右会在造型方面显露出两种典型的类型,一是视觉型,另一是触觉型。视觉型的儿童美术也许最终会以写实性为依归,但触觉型的儿童美术则未必如此。触觉型的儿童以内部体感左右其造型特征利用动觉、触觉、嗅觉、味觉、肌肉感、重力感和温度印

9、象以及全部的自我体验与外界建立关系,往往通过夸张和改变形状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重要与否的看法,带有强烈的情绪意义,主观价值决定着物体的色彩和形式。据罗恩菲德 1945 年发表的实验结果,在其实验对象中大约有 43明显是视觉型的,32是触觉型的,其余则处于中间状态。既然存在一些典型的触觉型的儿童,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在自己的美术活动中追求写实,而所谓分期因为是一种以写实性为依归的线性描述,也就说明分期理论并不适应所有的儿童。在尊重个性和文化多元的时代,儿童美术的特征可能会呈现更加多样的状态,当然由于科学理性的强大影响,写实性的发展可能依然是儿童美术的主流。二、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有何区别儿童美术与成人美

10、术是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感知觉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经验的产物。其中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自然发展,二是教育促进,自然发展是前提,自然没有发展到那一步,教育的促进终归是有限的,甚至是揠苗助长。只有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教育才能帮助儿童在美术行为和作品创作方面发展得更好。成人美术是建立在人的身心成熟和协调运作,以及情感的深沉、稳定和智力的成熟之上的,其基本内3容反映出成熟的人对社会及自然的成熟的认识,以及技巧的精湛和对媒材处理的熟练程度。两者之间,身心成熟与否是个非常重要的界限。尽管有时成年人会追求儿童的趣味,但两者还是不同的,一个原本就“嫩”,一个在装“嫩”,怎

11、么会一样呢?的确,许多成人美术家都十分青睐儿童美术中显示出的那种清新、稚拙、自发性和率真。而且,在很多焦点体系之外的文化中,成人美术的表现方式与儿童美术表现世界的方式的确非常相像,比如,基于价值判断夸张重要的形象或细节,用平面化的方式组织形象,用遮掩的方式表达空间,运用主观的或固有的色彩描绘对象,以 X 光式的“透视”和变形表现“所知”,在作品中贯注强烈的情绪等等。现代美术家甚至主动以儿童美术的形式和趣味为依归,力争脱离成人社会的主流艺术创作套路,以拓展自己的表现力并获得独特的艺术个性。立体主义画家有意识地从多重视点描绘物体,运用平面空间,并改变形象这是儿童在艺术的自然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方法。保

12、罗克利(PKlee)这类美术家努力消除他们作品中的成人痕迹,以便获得与儿童美术一样的表现性和趣味。那么,儿童的美术作品与成人美术家的作品在哪些方面不同呢?其实,有些美术家,如毕加索等立体主义美术家、马蒂斯等野兽主义美术家,均具有坚实的技法基础,擅长他们所处时代的通常的艺术技巧,但却宁愿忽略它们而追求特殊的表现目的。另外一些美术家,像保罗克利,也有意追求用儿童般纯真的眼光寻找那些尚未被功利性和技术性社会所污染的东西。克利从 4 至 6 岁儿童的形象和象征中获得灵感,创作了大量具有非凡幽默感、神秘感和稚拙感的杰出作品,并因此而享誉世界。儿童美术家具有强烈的自发性,他们以巨大的愉悦感和强烈的参与态度

13、创作艺术,往往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他们在创作时,实际上是在探索和扩展自我,并解决表现和交流的问题。他们常常是灵活而开放地对待偶然视觉事件颜料的滴洒、不经意的痕迹、混合的色彩等的暗示。除了身心发展的程度导致知觉、情感、智力等差异之外,相关的美术知识与技巧的差异也出现在儿童美术家和成人美术家之间。一些儿童可能将天空画成黄色,将树画成红色,可能是因为他们尚未形成对色彩的正确认识和调配颜色的技巧,不能按物体实际的样子表现它们。而与此不同的是,野兽主义画家们“野性”地运用色彩,完全是出于他们有意识的追求,而非不熟悉相关的色彩知识与调配技能。虽然,毕加索在其作品中显示了类似于儿童美术的品质

14、,但他也熟谙通常的艺术手法、规范和惯例,具有极强的写实能力。此外,成人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也是儿童艺术家所不具备的。而生活的事件、危机、责任、困苦或快乐、满足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有着对生活最深刻感受的个人最有可能创作出意义深刻的作品。这也是儿童与成人无法相比的地方。三、儿童美术教育中有哪些主要观点和方法观念和方法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的观念必然导致相应的方法,一定的方法也常常体现相应的观念。因此从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来看,一定的教学方法的采用,往往体现出一定的教育观念。在早期的儿童美术教育中,方法的取向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几何学原理视为儿童美术的基础,并据此精确地进行儿童美术教学,这一过程可

15、能会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美术学习带有机械性和冷漠感。还有一种则不遵循任何原则或者降低规范的影响,强调在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和表现。真正使儿童美术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成为教育领域关注对象的应该是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由他开始,一些教育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变得更为自觉,并且上升到教育思想的高度。4卢梭非常反对不顾儿童的自然生长规律,强行用成人社会的所谓规则来教育和训练儿童,而提倡按照儿童的天性进行教育,主张在儿童自然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求知的欲望之后,才慎重地提供学习的素材和资料。他特别强调游戏、手工,因为它们是符合儿童天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逐渐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16、、求知欲、创造能力和客观、细致的心理品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卢梭的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美术教育的重要的思想基础。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方法较早受到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丁HPestalozzi)的影响,裴氏受过卢梭的影响,承认感觉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认为形状是教育的三个重要基础(其他是语言和数字)之一,但其教学方法却与卢梭的思想背道而驰。其教学原理是首先从几何练习开始,结合观察力的训练,最后再回到自然物植物、动物和人物。这种方法按照一种严格的程序由简入繁地进行,以精确和整洁来评价儿童的作品,不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人表现。德国教师施图尔曼(AStuhlmann)发展厂裴斯泰洛齐的方法,但似乎更为机械。他要求儿童按严格的程序对简化和抽象了的形象进行仿制,在画有网格的纸上随着老师的口令先画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弯曲线,再画圆形。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再学习按严格的比例画人物和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