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5538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综合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综合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综合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综合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月 21 日,今周杂志发表了把孩子从羊变成狼一位父亲的另类育儿经一文,引起读者强烈反响。3 月 28 日、4 月 18 日,今周杂志又分别做了两期后续报道: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带孩子、教育孩子,我们还需要反思自己,介绍了读者、家长、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专家对明明爸爸谭天弘教子方式的不同看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有一篇文章和它的作者频频被人提及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它的作者孙云晓。 上周,深圳特区报记者叶志卫设法联系上了现在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少年儿童研究总编辑孙云晓,上周三下午,记者和谭天弘一起,通过电话与孙云晓展开了一次教育问题的对话。孙云晓说,“16 年前,我在写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时候,

2、写出了民族的隐患,16 年后,我们的隐患并没有排除,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加严重。”谭天弘 vs 孙云晓1 1“今天的父母,今天的父母,更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勇气和胆识“谭天弘说,16 年前,他曾经看过夏令营中的较量,冥冥之中,或许就这样做了。他是在德国度过一段时间,他看到,德国的孩子可以凌晨 6 点在冰天雪地里面踢球,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战后日本、德国能迅速崛起,也许和他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谭天弘(以下简称“谭”):我在培养我的孩子的时候,是培养他的责任感,他们的学习我不怎么管,考得好不好我不在乎。我带着他登山、潜水、去灾区等等,而不是培养成一个书呆子。孙云晓(以下简称“孙”):他感到快乐么?

3、谭:他很快乐,尤其是我在阿里无人区,看着他在空旷的地方跳舞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快乐,这是花钱买不来的。但是我不快乐,因为他现在又面临着高考。并非说,我们不想面对,而是这种体制,它在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孙:在这种体制下,你的教育是大胆的,你做的是一种非常不简单的探索,是非常需要勇气的。谭:是,我要放弃很多的东西,冒很多的险。孙:我是这样认为的,“父教”的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缺钙”,你不但陪伴孩子,而且还给孩子一种男性的冒险锻炼,他终身都能受益。现在有些父母,还比较缺失这方面的眼光。现在的孩子,面临的竞争压力,让父母和学校都逼着孩子不得不去学习奥数、各种各样的兴趣培训班,都变成了考试的奴隶。

4、在竞争的压力下,今天的父母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努力去完成这种冒险。你让你孩子这样成长,但是他在考试的时候,并没有具备优势。谭:这是最可恨的地方,也是我最焦虑的地方。不过,我比较幸运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痛恨的地方是成绩扼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才能。孙:这样的一个矛盾,其实是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谭:换一种说法是,我是对孩子一生负责,还是对他一时成绩负责。矛盾的原因在哪里?孙:首先这是跟中国的国情有关系,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就业对学历的偏高要求,导致了畸形的发展,很多的家庭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把学习搞好了,什么都不要管。我把这个称作是“教育的荒废”,真正的教育被忽略了。但是很多家长都感到无奈,因为

5、考试制度是这样,用人制度也这样,这就是现实。但是,我认为父母并非是无所作为的,今天的父母并非只有独木桥可走。今天的父母更加需要眼光和胆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今天的孩子,面临的世界不是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阔。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全球的概念,一个孩子有综合的素质和开阔的眼光,对他的发展很有积极的意义。2 2“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孙云晓认为,不能把教育简单地归纳为狼性教育或者羊性教育,教育是在培养一个孩子的健康人格,一个完整的人,让他感受生命的辉煌和生活的美丽。孙:有些问题我想和你商榷,第一个问题是,不能简单把理念简化成从“羊”到“狼”

6、。谭:我的孩子属羊,并且,他小的时候,软弱、害羞,体质不好,因此我简单地把这个简化为把他从羊变狼。孙:这可能是表达问题。但是从教育角度来说,不能把孩子培养成狼,狼的思维容易让人误导。这个世界不能仅有羊,也不能仅有狼。培养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人,他还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合作的能力等等。谭:我带他去灾区就是为了培养他这些品性。我的教育目标,还是把他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孙:第二个问题是,教育孩子吃苦、磨练,这些是必要的,但是要注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要让孩子像主人一样生活,而不是像奴隶一样训练。谭:我对孩子的训练,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不是一下就带到珠穆朗玛峰。孙:儿童需要锻炼,但同时也需要

7、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对他进行锻炼。谭:在对他训练之前,我会对风险进行评估,在儿子适合的情况下才会去做。并不是说,当家长的什么都不知道,就让孩子进行训练,而是一步步陪同他完成。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孙: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格。生命是可以非常博大,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有着远大的目标,有着开阔的胸怀,有着丰富的经历,他的生命就坚韧不拔,感受到生命的辉煌,生活如此美丽。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自杀,如果他能感受到生命的辉煌和生活的美丽,他就会变得坚强起来。谭:孙老师,你知道我培养孩子感受最高兴的是什么吗?第一是看到我儿子写的诗;第二是看到他在阿里无人区那种快乐,是我给他再多物质,他

8、也要不来的。孙:我是非常认同这种快乐。其实,给孩子这种远行、去感受自然的壮丽,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一直在呼唤“父教”,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比如说,小的时候,母亲抱孩子很温暖,但父亲会把孩子放到肩膀上,孩子从小会感觉到父亲更刺激,一抱就会往上蹿,这个会影响到孩子,给他更多的发展的空间。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vsvs 孙云晓孙云晓1 1重提较量重提较量“校外活动几乎绝迹了校外活动几乎绝迹了”记者(以下简称“记”):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之后,你一直在思考什么问题?孙: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 8 年以来,我带了 7 个中国孩子,在日本去参加一次中日孩子的登山探险活动,回来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千年警世

9、钟。那次登山,给了我深刻的体验,从早上 5 点一直走到晚上 7 点,我自己感觉像死过一回,但是日本的孩子却如履平地,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中日孩子在体质、意志力上的差异巨大。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之后,每年都还有类似的夏令营,但是,情况依旧。其实,我不仅仅思考中日之间的较量,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民族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他的生存能力会大大降低。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国民的素质还远远没有跟上,这是我思考的地方。这种差异,其实是一种教育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变。记:16 年过去了,目前看来,以前的情况是否得到了改善,还是变得更糟糕?孙:16 年前

10、,我在写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时候,写出了民族的隐患,16 后,我们的隐患并没有排除,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加严重。原因在于,16 年后,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素质教育变成了一个国策,但问题在哪里呢?现实没有改变,现在的孩子的学习压力更大了,竞争压力更大了、负担更重,孩子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了历史最低点。16 年前,我们还经常组织一些野外活动、实践活动,出游、夏令营还风起云涌。但是今天,这些活动几乎绝迹了,父母担心孩子受伤,学校担心负责任,形成了统一的口径:不准带孩子出去,这几年来,我们教育基本是在封闭的状态下。学校只要是半小时以上的集会,就会发现有孩子晕倒情况,如果我们跟外国的孩子再竞

11、争,可能就更落后了。记:原因是什么呢?孙:现在的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更加大,或者用这种比喻来说:过去给孩子撒的网是尼龙绳编的,现在撒的网是钢筋编的。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更加难了。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们的经济总量不断跃升,怎么能够让我们相信,我们孩子的体质在不断下降,甚至有些指标达到了最低的水平。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反差。我们太忽略青少年的运动、野外生存、社会实践的这些学校、学习外的能力了。2 2关于家长关于家长“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记:你说过,我们的问题家长更多,这如何解释?记:你说过,我们的问题家长更多,这如何解释?孙:其实,我们孩子的差异、还不仅

12、仅在体质这些方面。我们发布的一些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还不如网友,而日本、韩国、美国,父亲的影响都在前五名。这说明一个问题,父母的问题很严重,对孩子教育少,影响就少。所以,我是这样认为的,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问题父母。中国的父母的爱心是世界第一的。不过,据我的观察,中国的父母现在也开始觉醒,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择,而不是仅仅追求成绩,也开始带着孩子去吃苦、磨砺品格。记:你觉得目前中国家长的家庭教育做得怎么样?孙:孩子受到三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影响最深、时间最长的还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应该大有作为的。我们的父母需要有眼光,既要

13、成绩好,更加不要忘了要全面发展,生活得快乐,不要对他们学业上的期望过高。日本的教育家认为,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不应该是学习成绩的场所,家庭应该是培养深厚的情感,良好的道德的地方,父母不要把家变成教师。(谭天弘这时插话说,现在父母是把家变成监狱了。)3 3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父母的要求,孩子父母的要求,孩子 100100 年都完成不了年都完成不了”记:现在的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很大,而学校也以升学率作为教学的目标。孙:报纸上报道说,河南一所师范高中,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学生的学习时间居然达到了 18 个小时,在学校的眼中,升学率才是目标。以升学率来评价一个学校的优劣,这给了学校

14、很大的压力,这种导向本身就有问题。有了这种导向呢,我们的父母就拼命给孩子找一个最好的学校,但是,父母忽略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的孩子水平比较低,他到了名牌学校以后,就度日如年,这并不适合他。记:我们的学校和父母,给孩子定下的教育目标似乎都大同小异,就是学习要好。孙: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对孩子的目标太高了。调查发现,547的中小学生的父母,要求我们的孩子能读到博士,836的中小学生的父母,要求我们的孩子考试在前十五名。这么多的人去读博士,这么多的人要考前十五名,我认为是 100 年都做不到的事情,有的一万年都做不到。让 547的孩子去读博士,我觉得这个教育水平,中国在 1

15、00 年无法实现,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笑)。我们给孩子的目标是脱离实际的,所以给孩子的压力也过于承重,爱就变成了一种伤害。这并非是说我们的孩子不是这个料,而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设计上就是有问题的,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你把这个要求加到孩子身上,那就很有问题。发布时间:2009 年 04 月 25 日 11 时 44 分 来源:深圳特区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阅读(1818)|评论(23)|收藏(3)|打印|举报 前一篇: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骄傲 后一篇:孙云晓: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评论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发评论 闲人生活闲人生活:2009-04-

16、25 23:16:02 呵呵,父母的望子成龙心切!可以理解!但是不要适得其反!在这个社会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也比较头疼!叶凤叶凤:2009-04-25 23:39:29 唉!怎么办呢? 安详的老虎安详的老虎:2009-04-25 23:42:25 城市化背景下的就业压力,让绝大多数家长,根本不敢把自己独生子女的命运,置于素质教育的肥皂泡上。为了生存,各级学校的应试教育已是炉火纯青:孩子们没了娱乐,没了锻炼,没了春游,没了正常的休息,没了独立思考,没了健全的身体与灵魂;教师们痛苦不堪,却挣扎不得。中国教育的出路究竟何在? 新浪网友新浪网友:2009-04-26 07:13:31 拜读您的夏令营的较量时我还是学校的一名大队辅导员,想想当年的孩子真幸福:每周有固定的队活动时间,不说活动有多精彩,最起码活动时间有保证。可如今,队活动已经渐渐消失,改头换面叫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课”。名字取得一点没异议,可是到了基层学校却“名存实亡”“可有可无”,“校外活动几乎绝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