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27544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略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兼论建设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策略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贷风险管理部 郦锡文 李绍光一、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都存在着对流动性的需求,而流动性需求的大 小又与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资产方面,流动性需求的来源 包括借款人的新增贷款需求、向同业拆放资金、购买证券、向中央银行交存准 备金等。在负债方面,流动性需求的来源包括存款人的提取需求、偿还同业或 中央银行借款、纳税以及股东分红等。相应地,银行也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获得流动性供给。在负债方面,最 主要的流动性供给来自于存款,另外还包括从其他银行拆入资金、发行证券等。 在资产方面,流动性供

2、给最主要的来源是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此外,银行向 客户提供各种中间业务或服务所获取的手续费收入,也可以成为流动性供给的 一个来源。银行必须对其流动性进行管理。在收益曲线一定的条件下,几乎任何一家银行 都倾向于更多地持有长期性资产,但是其负债结构却向短期化倾斜。也就是说, 银行通常要以短期负债作为长期资产的流动性来源,因此,如果经营不当或把 握不好资金供求平衡关系,就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生“脱媒”或储户 挤兑,银行就有可能迅速陷入危机。“脱媒”是指银行的存款客户提走存款,并投资于其他领域以期赚取更大投资 回报。1973 年,美国推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以后,其储蓄机构便发生了大规模 的“脱媒”

3、现象: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向小型投资者出售基金股份,汇集资金以 进行投资。随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又增加了一项开具支票的服务,这样,它 相对于银行储蓄的竞争力更趋增强。在数年之内,共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从银 行和储蓄机构转入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结果,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开始从银行和 储蓄机构购买大额可转让存单。大额可转让存单本来是花旗银行在 1961 年为了 躲避Q 条例的管制而推出的一项创新工具,旨在稳定其资金的传统储蓄来 源,但是现在却要为其短期负债而支付更多的利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银 行和储蓄机构开始向高风险领域投资,最终引发了 80 年代末期的储蓄机构危机。银行挤兑是在存款人对银行丧失信心的情况

4、下发生的行为。一旦发生挤兑行为, 银行会因为流动性需求的疯狂增长而导致金融危机。迄今为止,人们对银行挤2兑现象的发生原因和过程还不能做出完整的解释。从直觉上讲,这种现象的扩 散是传染性的,而且其诱因很可能只是一些不容易被预测到的小概率事件或不 起眼小事件。当然,其根本原因还是金融或经济体系存在着明显或潜在的薄弱 环节。例如,最近发生在阿根廷的银行挤兑现象,其导火索便是 2001 年 12 月 18 日发生的罗萨里奥贫民抢劫超市事件。为了应付此后迅速爆发并蔓延开来的 危机,阿根廷政府迄今为止先后采取了停止偿付外债、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救助、管制银行提款、限制外汇出境、无限期暂停银行业务、存款变

5、债券等五 花八门的措施,结果不仅仍然未能渡过其金融危机,反而使政府和银行的信用 一再遭受重创,使危机更加深重。二、常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银行管理其流动性需要制定明确的策略,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开辟足够的流动性 来源,而且还是为了在一定的流动性水平下实现成本的最小化,或者说是创造 尽可能大的流动性收益。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预期收益 率和安全性一定的资产而言,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一般能比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具 有更大一些的盈利性(如正常的长期贷款收益高于正常的短期贷款收益),从而 就有一个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权衡问题。流动性管理策略一般要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制定。20 世纪 60 年代初以前,

6、 几乎所有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都依赖于资产管理,现在,只有较小的银行以及欠 发达市场的银行才依然如故。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重点是对资产的期限结构进行 管理。资产期限结构应能反映出存款和贷款的期限结构,预测贷款的增速,从 而尽可能地保证到期资产的现金流入能够满足现金流出的需要。资产流动性管理的常用策略是资产转换,即在需要增加流动性的时候,选择一 部分资产出售以换取现金。流动性资产应具有良好的可交易性,这就是说,它 一方面要有运转良好的市场,即规则健全、价格稳定、交易渠道通畅;另一方 面还要能够反向操作,使出售者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回购原来出售的资产。假设 预期收益率已定,那么出售资产将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

7、资产的出售变现不 仅会失去其原先的利润,而且还要向经销商支付销售费用,这样就产生了一个 如何把握或选择其损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开始采取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以满足自己的流动性需求。 采用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的银行可以不必在自身的资产结构中持有过多的流动 性资产,所以,通过负债途径增加的流动性资产可以增加银行的收益。但是, 当银行陷入资金危机时,谨慎的存款人往往并不愿意把钱借给银行;另外,货 币市场的供求平衡会经常发生变化,这也使得利率并不稳定,这些因素也增加 了银行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的风险和成本。尽管如此,资产负债市场份额较大3的银行一般还是倾向于依靠负债管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少地持有

8、流动 性较高但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对负债进行管理的主要形式是扩大融资渠道、促 进融资渠道多样化以及确定各融资渠道的具体融资规模等。现在,多数银行会采取资产负债相结合的平衡流动性管理策略,即将满足流动 性需求的来源分散于资产和负债之中。平衡流动性管理策略使银行具有了更多 的策略选择,因而也趋于复杂化。于是,流动性管理便成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必须精确地估算自己在一定时期之 内的流动性需求。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现状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择其要者,一 是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认识不足,二是缺乏明确的流动性管理策略,三是资产 负债期

9、限结构不协调,四是对不断扩张的资产负债规模缺乏严格的成本核算。 另外,由于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也大大限制了银行流动性管 理的能力。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并没有把流动性管理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这一方面 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上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经 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居民储蓄率较高,使银行缺乏改善流动性的内在 动机。然而,源源不断的储蓄虽然对银行流动性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 也使银行产生了很大的“流动性赤字”,而短期贷款质量较差,逾期还款比例 增大等问题又会使“流动性赤字”进一步加大。一旦银行贷款发生较大亏损, 银行为增加流动性而增加负债的成本也会

10、加大,不仅导致银行收益进一步恶化,而且会引发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发生危机。我国在 1993 年就曾经发生过这样 的现象。由此可见,市场对银行经营状况的感觉可以对该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实 际的影响。我国加入 WTO 以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开始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特别是 在今年日本推行存款限额保护制度以后,对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 的课题。在新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思考,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中资 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得到外部存 款源源不断的强大支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所警惕,防患于未然: 首先,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市

11、场上能够满足居民 投资需求的可替代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会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增加了商业银 行存款“脱媒”的概率。一旦存款大幅度、阵发性地分流,银行过度依赖短期 存款作为流动性供给来源的缺陷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其次,随着利率市场化进4程的推进,流动性缺囗的利率敏感性提高,如果商业银行仍然要维持原来基数 较大的“流动性赤字”规模,势必大大增加筹资成本和利率风险。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当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未来市场变化和自身实际的流动性 管理策略,改变以往过度依赖于短期存款来源的局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 资银行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主动性,大力推进我国货币市场的发育,以 此改善自身的流动性管理水平。在市场

12、培育方面,中资银行应当大力推动货币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货币市 场主要是现金剩余方和现金需求方之间进行交易的市场和机制,是金融机构进 行短期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场所。如果存在一个完善的货币市场的支持,从而最 大限度地发挥银行各类资产的可交易性,同样也可以使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得以 改进。我国货币市场的发育虽然在历史上大大早于资本市场,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 成为全国统一的市场。主要问题有:(一)市场分割,迄今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 资金拆借利率,因而目前的拆借市场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票据市 场和回购市场也由于各地交易规则各不相同而一直处于分割状态。(二)市场工 具单一。货币市场工具主要是金融机构同

13、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两个方面,其他货 币工具如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工具的发育参 差不齐。(三)基础设施不健全。迄今为止,我国的各个货币市场仍然没有建成 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统一的报价体系、统一的债券托管登记结算系统等。(四) 缺乏二级市场。目前我国尚不存在银行出售或转让贷款的二级市场,关于资产 证券化的探索也迟迟得不到有力的推进。建立贷款二级市场并不只是为了处置不良贷款,而且还可以通过贷款交易为流 动性需求融资。在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中,不同的贷款会有不同的投资者进行 收购。在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的公司并购热潮极大地推动了贷款二级市场的 发展,进入 90 年代以后,

14、随着公司并购热的降温,贷款二级市场才渐趋平静。 由于被出售的贷款往往是高风险贷款,所以银行会把贷款出售作为提高资产收 益率的一种手段,将原来收益率很低的贷款转换为债券等容易变现的资产,从 而提高资产流动性。此外,出售贷款的银行也可以通过保留所出售贷款的服务 权利,即为收购者回收贷款本息而取得服务费收入。在我国现阶段不允许商业 银行混业经营的情况下,发展贷款二级市场会起到与银行资产证券化相类似的 作用,将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资产风险。因此, 催生和培育我国的贷款出售或转让的二级市场,也应当成为商业银行可以为之 探索的一种业务创新。四、关于建设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建议5现阶段

15、中国人民银行监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流动性的常规性报表是其非现场监 管报表体系,但是其中的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均是按照资产或负债的合同 约定期限定义的,只有定义为一个月内到期的短期资产和短期负债最贴近流动 性的本来含义,但是与准确的流动性管理要求相比仍嫌粗放。根据后者囗径,我行 2001 年底的流动性比例为 23.85%。 这表明,现阶段我 行流动性供给比较充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资产扩张空间,但不利之处是短期 负债支撑中长期贷款的现象比较突出,形成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我行流 动性资产负债具有较大的负缺囗,而且流动性资产的生息能力不高,流动性负 债中的活期存款和同业存放等付息负债却占 90%以

16、上,致使流动性资产负债的 利差收入空间较小,且会增加资产运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我行的流动性管理应本着资产负债平衡管理的方向和原则,制 定短期内以负债管理为主、资产管理为辅,长期内对资产负债流动性实行平衡 管理的流动性管理策略。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判断:首先,从目前态势来看,外 资银行的进入在短期内并不会使中资银行的人民币流动性来源发生根本性的变 化,即国民储蓄仍将是维系商业银行流动性来源的主体。其次,从中长期发展 趋势来看,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外资银行、合资银行的参与,在 3-5 年之后, 预计中资银行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脱媒”,国有商业银行也将失去一部分储 蓄市场份额。鉴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尽早研究制定负债管理策略。我们对我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巩固和扩大高端客户。长期以来,我们只能向市场提 供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等屈指可数而且普遍雷同的储蓄工具。如果仅仅藉此去抗衡外资银行,竞争结局不言而喻。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开发 出适合现阶段市场需要、市场细分和客户群定位准确的新型产品,并借鉴国际 惯例,首先对高端客户提供有偿、优质的综合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