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方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91076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教育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教育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教育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教育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学困生学困生”高效转化高效转化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网址: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30 23:19 点击: 次 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学困生学困生”高效转化高效转化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一、标识课题名称: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学困生”高效转化课题批准号:GJZKT0032课题鉴定时间:2012 年 7 月课题负责人:张如意中学一级王建勇中学高级课题研究单位:滨州市阳信县劳店镇中学主要成员:南林李建军李建峰王宝亮张云田吴秀华李建元周妹君许丽华二、简介部分1、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学困生”高效转化课题研究报告2、序言:

2、我校自开展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工作以来,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从学困生的界定入手,认真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以课堂教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要抓手,采取各种研究方法,从改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开展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策略的研究,确定了学困生的类型,以此采取的相应转化策略,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3、摘要:学困生是每一所学校都有的。存在即合理。我们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更不能小觑他们的消极影响。而是应积极的探寻科学教育方法,促使他们高效的转化。我们课题的研究,科学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各种原因,对症下药,一一确定转化方案。包括设立转化跟踪档案袋,

3、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模式、家校共建、设立导师制,心理辅导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严格研究程序,创新研究内容。我们确立了这样一种理念:转变一名学困生,比培养一名尖子生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有意义得多,对学困生的转化要有耐心、恒心,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探寻到了科学的转化学困生的路子,收获了学生的健康阳光。三、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1、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们国家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然而,和谐教育的探寻路上,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应该说,他们是我们学校里的特殊的分子。他们大

4、多对学习充满抵触情绪,自制力较差,违反纪律更是家常便饭。他们由于缺乏教师的关注、同学的理解,性格构建、心理塑成方面也往往存在偏差。学校对他们没有亲和力,在家庭里,他们也得不到应用的肯定。长期以来的压抑与挫败感,让他们变得或者孤僻,或者自卑,或者叛逆。应该说,有这样教育对象的存在,如果我们没能很好的帮助他们成长,那我们距离和谐教育就会越来越远。我们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学校学困生的现状,积极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与方法,构建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我校是一所普通乡镇中学,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大

5、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民的家庭,受条件与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一些学困生情绪不稳定,大多会因暂时的学习困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少数甚至引发心理疾病或成为“问题学生”,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及时关注与研究学困生,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2、概念的界定所谓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

6、,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课题中的对策:是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学校、教师、家长的不同角色来考虑的组织、操作、课堂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应的、比较系统的行为和方式、方法。3、研究内容学习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 20%-30%。转化他们,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关系到学校特色的提升、内涵的发展。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的研究。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对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7、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研究者要对学困生倾注一颗爱心,要做到与学困生“亲密接触”,深入学困生内心世界,让学困生自己有进步的信心和动力,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的研究。(5)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当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课改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积极营造学生参与的情境,给学

8、生创设好的参与机会,以小组合作、团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应该成为我们课堂的新面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探寻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二)研究背景:当前,我们的素质教育正在向纵深发展。新课改的强势推进,造就了一些所谓的名校,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升。但是,每一所学校内,都有一些不容忽视的人群:学困生。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也是留守学生。他们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留守学生问题是近年来农村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

9、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学生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

10、越轨,在留守学生身上体现极为普遍,随之许多留守学生又加入了学困生之列。素质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因此,教学中重视学困生更为重要,探究学困生转化策略也就成了教师教学中的一个紧迫任务,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索、积累、总结学困生转化的经验,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这也是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和留守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

11、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和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善待留守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和留守学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和留守学生掉队就更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三)、研究程序1、研究方法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2)实验法:通过

12、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案”,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3)观察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写出学困生转化个案。(4)经验总结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我们将在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2、研究对象(1)各班级中的部分学困生。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成长的动态特点,适当调整研究对象。(2)设定两个

13、实验班,集中进行个案研究。(四)、研究过程“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在 2011 年 4 月申请并着手开始筹备,本课题研究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实验研究,于 5 月开始实施。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摸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具体开展的工作:1、认真调查分析学困生的成因。课题组教师通过与学困生交流沟通、与家长联系,与任课教师交流,在学生中进行了解等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学困生的相关信息。调查发现,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原因:由于学习基础薄弱,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对学习有畏惧情绪,再加上自制力较差,没有形成

14、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主动学习的习惯。平日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体会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满足感,久而久之,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步丧失了信心,开始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有学习的冲动和热情,但缺乏恒心和毅力,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也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校原因:学校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以成绩论英雄。应试教育巨大的惯性让部分老师把学生成绩看做是评定学生、评定自己的重要依据。有部分教师认为学困生拖了自己教学业绩的后腿,对学困生怀有厌恶心理,常常会当众批评、责备,甚至中伤、挖苦、讽刺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学

15、困生陷入自卑,不愿跟同学交往;有的产生逆反心理,用违反纪律等行为以示反抗;有的甚至试图用怪异的行为引起师生的关注。他们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帮助,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大因素。家庭原因:我们学校,是普通乡镇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受家庭条件的制约,环境的影响,孩子们很多好的学习行为没有养成。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要么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逐渐失去自信,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过分溺爱子女,对孩子百依百顺,迁就纵容,滋长了孩子任性、娇惯、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学习习惯

16、,导致了学习困难;要么就平时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放任自流,当发现子女成为学困生后,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棍棒”相加,致使子女逆反心理严重。社会原因:刚才我们说过,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家长的监管方式相对单一。尤其是那些留守的学生,更是疏于管理。精神生活的相对匮乏,让这些孩子们把心思用到了网吧、游戏厅上,一些低劣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逐步腐蚀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致使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整日精神恍惚,无心学习。2、根据成因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转化。各课题组成员根据调查情况,对学困生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采取有效地转化策略。在全面掌握学困生信息的基础上,采取跟踪调查、个案分析、研究探讨、总结规律等形式分别进行转化。并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发挥家校互相配合转化学困生的作用。对学困生倾注爱心,保持耐心,增强信心,充分进行赏识教育,保证每天有相对固定的时间与学困生进行交流沟通,密切注视并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身心、思想、学习等情况,对他们已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或表扬;对学生的退步做简要分析,对转化失败原因进行细致分析。3、以课堂教学为依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