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942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作者:张伟 叶明翔 张帅 侯祥红【摘要】 目的 通过为期 7 个月的军事体能强化训练研究军事体能训练对学员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 458 名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 7 个月的训练,分析 198 名自我训练学员和 260 名在教员指导下训练学员身体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 7 个月的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进行人体成分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员除身高、体表面积、肌肉形态标准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身体成分指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两者的肌肉质量、去脂体重和体脂肪质量等 17 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说明通过长期有

2、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学员的身体成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腰臀比和浮肿指数两项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 军校学员;体能训练;人体成分;影响人体成分分析逐渐成为评估身体素质与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人体成分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一般分为瘦体组织和脂肪组织两大类。瘦体组织越多,表明骨骼肌肉越发达,人的身体越强壮;脂肪过多,则为肥胖。人体成分和运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合理的训练和运动能消耗脂肪组织,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1。为了进一步了解军事体能训练对人体成分的影响,科学的制定提高学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案,我们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对 259 名参与为期 7 个月军事体能训练和197 名未参加

3、军事体能训练的我校 2006 级和 2007 级学员共计 456 人进行了人体成分的测定,通过比较军事体能训练对人体成分的影响,为我校今后顺利开展军2事体育教学、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和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校 2006 级和 2007 级学员共计 456 人,均为男性学员。平均年龄 22.3 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456 名学员分为参训组和未参训组,其中参训组 259 人,未参训组 197 人。所有学员均无专项训练的经历与基础。参训组的学员由 2009 年10 月开始至 2010 年 5 月结束进行为期 7 个月的军事体能专项训练。未参训组的学员同期仅进

4、行必要的体育活动。所有参训组的学员都能坚持训练,没有一人退出训练。训练期间,所有学员的饮食营养计划有我校西京医院营养科制定并由学校食堂统一保障。1.2 方法本实验使用 RGT-140 人体秤和标准身高计进行体质量身高测量,记录每位受试者的测量数据。随后将测得数据输入 Biospace 公司生产的 Inbody 3.0 人体体成分分析仪计算机系统并使用该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所有受试者于测试前两小时空腹、排空大小便、无剧烈运动的前提下进行体格测量和人体成分分析,受试者赤足、单衣。测试时室内环境温度保持在 2426。1.3 数据分析采用 SPSS1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统计结果采用

5、t 检验, 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 GraphPad Prism 5 软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图表。32 结 果2.1 受试者年龄、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参训组与未参训组的平均年龄为 2123 岁,身高约为 174 cm,体重为 6566 kg。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详见表 1。表 1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与体重2.2 受试者体成分测定通过测定肌肉质量、去脂体重和体脂肪质量等 19 项指标,我们比较了参训组与未参训组在体成分上的差异。通过比较,两者的肌肉质量、去脂体重和体脂肪质量等 17 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说明通过长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学员的体成分发生了显著

6、的变化,但腰臀比和浮肿指数两项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具体结果详见表 2。表 2 两组受试者体成分测定2.3 受试者身体素质的综合评估(1)肌肉形态 根据肌肉占标准体重的比值,可将肌肉形态分为低体重( 90%)、标准(90%100%)和高体重( 110%)三种。肌肉形态是反映机体骨骼肌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如图 1 所示,其中白色柱代表未参训组,黑色柱代表参训组(下同)。通过测定,未参训组低体重、标准和高体重的人数分别为 132、40 和 25,而参训组相应类别的人数分别为 43、137 和 79。由此可见体能训练显著增加了肌肉标准和高体重的人数,而降低了低体重的人数。这使参训组学员的总体素质较未参

7、训组有了明显的提高。(2)营养状况 通过对受试者蛋白质、脂肪和骨总量占体重的百分4比,我们对两组学员的营养状况做出了定量的评价。经测定,我们观察到参训组学员的蛋白质和骨总量均高于未参训组,而前者的脂肪含量低于后者,说明经过体能训练脂肪的分解加强而蛋白质与骨组织的合成增加,机体的运动功能得以加强。(3)上下均衡 上下均衡与否与运动状况有关。中年男女经常出现下肢虚弱,意味着缺乏运动,肌肉正在衰退。上肢虚弱意味着由于缺乏运动,手臂的肌肉不发达。身体的上下均衡不仅与运动有关,而且还与体质有关。上下均衡可以分为发达、标准与非发达三个类型。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经过训练发达与标准的人数显著增加,非发达的人数明显

8、减少。尤其是通过长跑和下肢力量训练,学员的下肢力量得以增强,通过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 400m 渡海登岛障碍训练,学员的上肢和腰腹肌肉变得发达。由此可见,通过我们预定的训练项目,参训组的学员上下肢和腰腹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上下肢得以均衡发展。图 1 两组受试者肌肉形态的比较 图 2 两组受试者营养状况的定量评价 图 3 两组受试者上下肢均衡情况的评价3 讨 论本次研究运用生物电阻抗原理(BIA)探究了体能训练对体成分的影响。所谓生物电阻抗原理,是指是一种通过电学方法测定人体水分的技术。通过测定人体电阻抗来推算人体构成成分。人体成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评价人体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在医学研究过程

9、中,测量人体成分具有重要的价值1。它可以提供人体成分正常值的范围,评价生长发育、成熟情况以及老化进程,有助于对营养状况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同时人体的身体成分可随着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动态监测人体成分可以为评价机体营养状态与综合素质提供客观的、定量的依据23。 通过为期 7 个月的体能训练,我们观察到参训组学员的诸多体成分指标较未参训组有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体内蛋白质、脂肪5和水分含量的变化。通过训练,参训组学员体内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通过机体的异化作用显著减少,水分含量也有了明显变化,这可能是由于机体造血功能加强、组织器官血液供应增加以及肌肉纤维增粗引起的。同时,参训组

10、的细胞内外液和骨总量都高于未参训组,说明前者的身体营养状态比后者好,机体代谢活跃,生长发育水平较快。值的注意的是两组的 BMI 也发生了改变。BMI 是综合体重与身高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客观指标,与单独比较脂肪含量相比,BMI 更能真实的反应人体的胖瘦情况。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 BMI 的正常值为18.524.9,2529.9 为超重,30 为肥胖。经过修正后,通常认为东方成年人的 BMI 正常值 18.522.9,22.9 为超重,24.9 即可诊断为肥胖。通过比较,参训组学员的 BMI 要高于未参训组(22.0791.8882 vs. 21.4832.5371),但两组的BMI

11、 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与来自地方的统计资料比较,我校学员的 BMI 都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在军校招生时通过军检,我们吸纳了一大批来自地方的身体素质较好的学员,同时通过后期的军事体能技能训练,这部分学员的身体素质进一步加强的缘故,但与体育类院校和专业运动员相比,我校学员的 BMI 则偏低46。BMR 和 BCM 等指标的改变都提示经过训练后学员身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大大加强。但是两者的腰臀比和浮肿指数两项指标间未见明显差异,这可能与训练时间不够长以及训练项目单一有关,说明仅仅通过短期的业余训练还不能达到彻底的改变体成分、全面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必须坚持长期的正规化训练才是提高身体

12、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大块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是人体运动时的主要动力,小肌肉群的收缩则与复杂而精细的动作有关。而我们的训练项目中既强调肌肉的力量,也对上下肢的精细动作和运动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训练,我们不仅要改变机体6的体成分构成、增强身体素质,我们更加重视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肌肉形态、营养状况和上下均衡等。蛋白质和水分作为肌肉的主要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试者的营养状态,同时脂肪的多少也是训练强度和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受试者的肌肉形态、营养状况和上下均衡做出客观的评价对指导训练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例如,我们通过训练引体向上使上肢的肌肉更加发达,通过仰卧起坐训练来提

13、高腰腹肌力量,5000m 长跑和 10m5 折返跑有助于下肢大肌肉群的锻炼,而通过 400m 渡海登岛障碍训练则可同时达到上下肢腰腹力量均衡发展的目的。在各个训练项目时间的安排上,我们也做了综合考虑。我们根据训练时间安排采用了“周期性强化训练”模式,即根据不同的训练周期合理的安排运动强度和训练内容,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学员的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得到全面均衡发展。通过这种有目的、有计划重点突出的针对性训练方式,我们观察到参训组肌肉形态标准和高体重者的数目明显高于未参训组,同时蛋白质、骨总量等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上下肢均衡情况良好。因此,通过我们的训练方式,学员不仅在体能

14、素质和身体形态方面有了改变,各个组织器官也得到了同步协调的发展。综上所述,大学生普遍只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能训练,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地教育和鼓励大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实践证明我们的训练计划是科学合理的,我们在注重加强学员基础体能训练的同时也重视学员身体形态机能水平的全面协调发展。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相信只要我们参考这次的训练计划灵活施训,学员的身体素质将会有更大的提高。【参考文献】1 赵长海,薛小宁,孙丽娟,等. 军校学员体格测量与体成分分析研究J. 第7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1986-1989.2 陈 华. 高水平运动员大赛前后身体成分分析以福建师范大学部分运动员为例J.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2):94-97.3 覃朝玲,高 操,陈丽娟.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身体成分的初步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3(4):144-148.4 董 杰. 2059 岁成人身体成分与脂肪分布趋势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23(4):476-480.5 于凌霞,王连成,唐立军. 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的调查分析J. 健康教育,2008,17(3):133-134.6 黄 兴,黄小平,路花丽,等. 中国赛艇队男轻运动员身体成分监测对训练效果的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694-6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