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9054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左主干介 入治疗作者:马根山,冯毅,祁春梅,沈成兴,陈忠,罗丹,戴启明,丁建东,童嘉毅【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介入治疗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检查并行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 IVUS 指导下植入支架治疗 ULMCA病变 21 例(A 组),未行 IVUS 检查经冠脉造影确诊行支架植入术 49 例(B 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后 6 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胸痛复发和再狭窄率 A 组低于 B 组(P0.

2、05)。结论 应用 IVUS 指导 ULMCA 支架植入有助于选择适应证和合适的支架、实时评价支架扩张的满意度以达到最佳植入效果,且相对安全。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介入治疗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技术的成熟,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的介入治疗得以在临床上成功应用,但此手术风险大,再狭窄率高,有增加后期死亡的危险。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使其受益最大,风险最小。本研究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 ULMCA 病变进行检查,探讨 IVUS对 ULMCA 临床决策的指导意义以及 IVUS 检查 ULMCA 的安全性问题。1 资料与方法21

3、.1 一般资料我院 2003 年 10 月2006 年 7 月连续收治的 ULMCA 病变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共 70 例,在 IVUS 指导下治疗 ULMCA 病变 21 例(A 组),男 17例、女 4 例,平均年龄(61.6310.04)岁;未行 IVUS 检查者(B 组)共 49 例,男 39 例、女 10 例,平均年龄(65.7311.64)岁。两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IVUS 或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确诊,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直径狭窄70%或 IVUS 检测显示斑块面积狭窄率50%。入选标准:(1)孤立性 ULMCA;(2)心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0%

4、;(3)LMCA 合并多支病变但能达到完全血运重建;(4)LMCA 病变合并外科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AMI);(2)导管导致的 LMCA 开口夹层或由于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支架置入导致LMCA 夹层须紧急置入支架。1.2 方法1.2.1 手术操作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予拜阿司匹林 300mg 及负荷量氯吡格雷 600mg。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径路应用 Judkings 常规行 CAG 明确病变,A 组采用 Jomed 公司 IVUS 血管内超声仪检查,机械旋转型探头的大小分别为2.9F 和 3.2F,频率均为 30Hz。IVUS 的操作与 PTCA

5、 操作类似,将超声导管沿导引钢丝送到 LMCA 的远端,然后边缓慢回撤超声导管边进行超声检测,并用数码录像实时记录,以供回放分析,继行 PTCA 及支架置入术。1.2.2 选择合适支架 支架直径为血管直径比值的 1.01.1。支架植入时扩张球囊所用压力为 1014atm(1 atm=101.325 kPa)。1.2.3 理想的支架植入术后 IVUS 诊断标准1 (1)完全贴壁:整个支架的所有支3架丝均完全紧贴着血管壁,支架丝与血管壁之间不存在空隙;(2)对称性:支架对称指数(支架内腔最小径/最大径)0.7;(3)展开良好:最小支架血管腔面积(CSA)/远端参考血管段管腔0.8;CAG 示支架植

6、入扩张满意的标准为残留狭窄20%。1.2.4 术后处理及随诊 术后均予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建议使用氯吡格雷75mg,裸支架组用 3 个月以上、涂层支架组用 12 个月以上,均终生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患者每 2 周门诊随访 1 次,有临床症状者随时就诊,未按要求复诊者电话随访。观察术后 6 个月死亡、心肌梗死、急诊搭桥或再次介入、胸痛复发、出血和发热等主要临床事件。均要求 6 个月时行 CAG 复查。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 表示,采用 SPSS11.5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显著意义。2 结 果2.1 CAG、支架置入

7、及 IVUS 检查2.1.1 CAG 结果 CAG 示孤立开口病变 A 组 2 例(9.5%),B 组 3 例(6.1%);孤立左主干体部病变 A 组 3 例(14.3%),B 组 2 例(4.1%);远端累及前降支及回旋支开口病变 A 组 6 例(28.6%),其中 2 例 CAG 检查为临界病变(IVUS 证实狭窄面积50%),B 组 15 例(30.6%);合并前降支中远段病变 A 组 1 例(4.8%),B 组 7 例(14.3%);合并多支病变 A 组 9 例(42.9%),B 组 22 例(44.9%)。两组病变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1.2 支架置入 平均球囊扩张压力

8、A 组为 15.4atm,B 组 12.3atm;平均扩张次数 A 组为 3.1 次,B 组 2.3 次;平均扩张总时间 A 组为 54s,B 组 43s;LMCA 置入4药物洗脱支架 A 组 16 例(76.2%),B 组 34 例(69.4%);裸支架 A 组 5 例(23.8%),B组 15 例(30.6%);平均支架直径 A 组 4.6mm,B 组 3.9mm。2.1.3 IVUS 检查 1 例(4.8%)行 IVUS 检查时冠脉痉挛,予合贝爽静脉推注后痉挛缓解。IVUS 结果显示 A 组 21 例血管腔面积为(9.563.54)mm2,面积狭窄百分率(82.615.4)%。1 例 I

9、VUS 示严重钙化病变予定向斑块旋磨术后置入支架,IVUS 复查示支架植入理想,支架释放后 IVUS 示 9 例(42.9%)未达到理想标准,表现为支架扩张不全或与血管壁间有明显空隙,增加扩张压力后,除 1 例 IVUS 示钙化性病变扩张不理想外,余 8 例均达到理想标准。B 组支架术后 CAG 均显示扩张满意。2.2 近期疗效两组 PTCA 及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达 100%,住院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均为 0。术后 1 个月内 B 组除 1 例尿毒症患者因多脏器衰竭、心跳骤停死亡外,两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2.3 随访平均随访(108)个月,临床心绞

10、痛复发 A 组 1 例、B 组 8 例,无其他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术后 6 个月 A 组 12 例行 CAG 复查,1 例多支病变显示左主干近端支架内再狭窄 80%,行球囊切割再次 PTCA 治疗;11 例 CAG 复查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9 例因无症状拒绝 CAG 随访。术后 6 个月 B 组 37 例患者行 CAG 复查,7例示左主干支架内再狭窄,与 A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 例均在原左主干远端分叉处出现病变,分别置入 3.5mm16mm 和 3.5mm12mmTAXUS 药物涂层支架,复查示支架内再狭窄为 70%和 75%,行球囊切割再次 PTCA 治疗;余 5 例支架内

11、膜增殖 50%左右,2 例经药物治疗症状控制满意,继续随访,3 例合并多支病变转外科行 CABG;30 例 CAG 查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除 1 例因多脏器衰竭死5亡,11 例因无症状拒绝 CAG 随访。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随访结果 略3 讨 论LMCA 由于其支配整个左心系统,一旦血流被阻断,将导致严重心肌缺血并发症,因此狭窄长期被认为是 PTCA 的绝对禁忌证。CABG 以其显著改善病人的生存率而曾为 ULMCA 病变的首选疗法。近年来随着 PTCA 及支架技术的成熟,PTCA的指征已渐放宽,使得一些 ULMCA 的 PTCA 相对安全、可行,但仍需很好的技术和策略

12、2,其远期疗效也需要进一步明确。IVUS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通过导管系统将超声探头送入冠状动脉内以显示冠状动脉的结构、血流及病变状况,它可以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大小、组成及分布,并可根据病变特点选择治疗手段,评价 PTCA 的疗效,指导支架的植入及评价支架植入的效果等。因此其被称为实时的关于血管结构的低倍镜病理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及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3。本研究中70 例 ULMCA 病变患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 100%,住院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及急诊 CABG 率均为 0;术后 1 个月内除 1 例尿毒症患者因多脏器

13、衰竭、心跳骤停死亡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 10.8 个月,临床心绞痛复发率A 组 4.7%、B 组 16.3%,近期及中远期预后与 Park 等2报道类似。本研究证实:(1)IVUS 指导有利于 ULMCA 病变检测,降低临床复发率。与CAG 检查相比,IVUS 有助于及时发现 CAG 显示正常的 LMCA 病变。Leesar 等4提出,CAG 显示正常的左主干中,有 89%IVUS 显示异常结果,造成这一惊人差别的主要原因有:LMCA 弥漫性病变时 CAG 缺乏正常参照血管,LMCA 极短,某些LMCA 病变的几何构形特点使冠脉造影不易检出。目前认为,对左主干病变介入6治疗适应证

14、只需要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中的一个:IVUS 显示左主干最小CSA6.0mm2,IVUS 或 CAG 显示狭窄程度50%。本研究有 33.3(2/6)CAG 正常而 IVUS 显示异常病变,可能与本组例数较少有关。 (2)IVUS 指导下支架置入,可以正确选择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案。由于无保护 LMCA 病变患者的病死率非常高,有关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CAG 通常无法显示狭窄部位血管壁的情况,故很难决定除放置支架外的其他处理措施;其采用的参照段血管也多为病变血管,不能精确地选择球囊及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因此,支架植入术前 IVUS 检查可作为 CAG 的辅助方法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

15、于正确选择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案5。本组 1 例 IVUS 检查发现严重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后置入支架达理想效果;A 组患者经 IVUS 检查准确判定了左主干的病变性质、血管直径、病变长度及狭窄面积,合理地选择了支架的类型、大小、释放支架的压力及时间等,减少了支架置入的并发症。本研究随访还发现,LMCA 远端病变,特别是累及前降支或回旋支开口,尤其需要在 IVUS 指导下置入支架,B 组病变在此解剖位置即使是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亦显著增加6,而 A 组 6 例无再狭窄发生,与术前应用 IVUS 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并合理选用支架有关。(3)IVUS 有助于术后疗效评价。Agostoni 等7认

16、为,支架术特别是拟置入药物涂层支架的情况下治疗ULMCA 病变必须在 IVUS 引导下进行。本研究 21 例患者在 IVUS 指导下,于病变支架释放过程中采用了更高的压力、更长的时间及更多的次数进行支架后扩张,减少了金属支架与管壁间的间隙,避免了术后此间隙内可能由于血流缓慢形成的血栓和斑块重新组合充填而导致再狭窄。我们在 IVUS 指导下再狭窄率 A 组4.7%、B 组 14.3%,也表明支架的完全扩张能减少急性血栓的形成并降低再狭窄率。7总之,IVUS 指导 ULMCA 支架植入是一项相对比较安全的检查,ULMCA 病变在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应用 IVUS,有助于选择支架植入的适应证和合适的支架,评价支架扩张是否满意,以达到最佳的支架植入效果,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由经验丰富者对 ULMCA 病变行介入治疗是可行的,该法可作为 CABG 有效、安全的替代治疗措施。参考文献1Maehare A,Fitzgerald P J.coronary calcification:assessment b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