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导入法之我见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785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课导入法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新课导入法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导入法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导入法之我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新课导入法之我见一、猜迷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迷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 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 一天,我校办公室,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走进办公室对李老师敬了一个军礼后说:“李老师,我来看您了。 ”李老师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下他,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李老师稍一沉思,笑着说:“还用说,他就是”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但李老师并没有说出他学生的真实姓名,同学们猜猜,李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呢?通过学习魏魏的

2、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 二、故事引路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学习竞选州长一文,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 ”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剌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

3、?”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老师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从竞选州长中说说这种特点吗?”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2三、设问引入法 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先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例如浏阳可以叫花炮城,上海可叫不夜城,广州可叫羊城,南昌可叫英雄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同学们猜猜?”(老师在正板书位置上写“苏州”二字)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响亮回答:“园林城!”于是,老师顺势在“苏州”二字后面写上“园林”二字。这样,引导学生

4、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兴味盎然,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驱动力,急于了解苏州园林的特色。 四、对联揭示法 对联字数相等,句式对称,内容相关或相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初中第一册短文两篇,只能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 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散步则选取生活的一角,通过几

5、个细节,写了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两篇文章都是写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关爱。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两篇短文。 六、穿插吸引法 在教学中,空插一些文人的奇闻轶事,往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一开始就穿插王之涣的一段经历: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酒店3饮酒,并听几名歌女唱歌。他们私下约定,如果谁的诗被歌女唱出,就证明谁的诗最爱欢迎,结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首就唱出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千古佳作,同学们知道这是王之涣的哪首诗吗?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学生情绪立即高涨,产生了急于学新课的强烈欲望,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诗中的意境。 七、简笔图形法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

6、、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八、创设情境法 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象得到充实和深化,让学生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导入:1936 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