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7620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的必要性摘要:美术与音乐作为不同的学科各具特点,但是,这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姐妹花,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的共鸣是相同的。笔者认为将音乐引入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感悟力、培养学生的探知欲及提高绘画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美术教学;必要性 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

2、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经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的钢琴,画家是弹钢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因此,音乐和美术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将是一个多美妙的感受。笔者将从提高学生艺术感悟力、培养学生理解艺术的共通性及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三个方面简单的进行分析。 一、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语言,这种情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和源泉,同时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一切活动都受到特定情感的支配;艺术的感染力则能够使欣赏者、作者、生活三者之间互动起来,让人内心产生

3、共鸣。 长久以来,许多画家和音乐家都试图从彼此的艺术形式出发,探索彼此不同的创作灵感和激情。美国著名近代画家惠德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2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称为白色交响曲第一, 茫茫之夜称为夜曲等等;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还有许多直接用音乐术语和素材命名的画作,如:钢琴房、 小提琴、 二重唱等。惠德勒可以称之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画家”,当学生在欣赏他的这些画作时,会被画中因为各种视觉要素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或强烈、或舒缓、或沉重、或轻松的感受中所包含的节奏和韵律所感染,增强学生对画作的理解,增加了审美经验,拓宽了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二、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

4、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共通性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点正是对于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音乐和美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作用与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但是,这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的共鸣是相同的,如:节奏、韵律等形式美共有;审美意境等和谐美共有;认识功能共有;教育功能共有;审美功能共有等。 中国古人认为画通音乐、寓乐于画,所以画中有乐是一样的;在一些抽象的绘画中,点、线、面、明暗、色彩等视觉要素的组合会使人产生类似于欣赏音乐作品时,由于音符和节奏的不同

5、组合所产生的某种音乐感。这种感觉被称为艺术的通感,即艺术地相通性。 19 世纪末的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月光曲与印象派大师莫奈日出印象就是艺术互通性的最好表现。音乐家通过各种音响表现出夜晚大海的那种宁静、祥和、宏伟磅礴、变幻无穷的景色,又通过音乐的各种材料描绘出对光色的感觉,制造出一幅大海在傍晚绝妙的美丽图画;而画家则通过运用色3彩将自然景色的瞬间印象再现于画面之上,通过景色中的冷暖对比描绘出晨雾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线的折射下所产生的丰富多彩,使人感受到画面中的那种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如同在欣赏一首优美绝伦的美妙绝唱。 正是这种美术和音乐的相通性,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

6、相互交织,让我们进入到生动激情,美妙幻想,崇高追求或深沉的理性思维之中,感受到艺术世界的无穷无尽。 三、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音乐是更纯粹的抽象艺术,它与美术中的抽象艺术在艺术的表现语言上更为接近,同为用抽象的符号直接传达和表现艺术家的感情起伏,思绪变化,都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 俄国的著名作曲家莫索尔斯基在观看了亡友画家贾尔特曼绘画遗作展后,为悼念亡友创作出了图画展览会这部钢琴组曲。而美国的早期画家华尔特迪斯纳,也曾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创作出它的三幅绘画作品。印象派的另一著名画家荷兰人蒙德里安,由于晚年居住在美国的纽约,对纽约的百老汇街非常熟悉,同时又非常喜欢当

7、时街面流行的美国爵士乐,于是蒙德里安利用生活中对爵士乐的感受创作出名画百老汇爵士音乐,在他的这幅画作中画家探索了不依靠具体形象,只通过线条、构成和色彩,使人联想到爵士音乐特有的那种节奏感。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更是将美术与音乐的关系发挥到极致,他认为:“绘画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听”到色彩,看到声音,黄色好比一只发出尖锐声音的喇叭;浅蓝色好比长笛发出的声音;深蓝色好似低音大提琴的声音及宽厚低沉的双重贝司声;绿色接近小提琴纤弱的中间音调;红色使用得当时,给人以强有力的击鼓印象”画家的这种感觉在他的画作第七乐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河北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音

8、画交融这4一课中对“音画交融”这一话题进行了一些实践,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心境下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力,我进行了“听”音乐, “画”音乐的练习,比如:听钢琴曲献给爱丽丝、钢琴曲命运交响曲,用线条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听德彪西大海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用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去欣赏康定斯基的第七乐章。使学生体会到画者的心境和感受能影响画面色调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通过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在学生们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块、变化的点和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在教学中将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的真实体现。使我感觉到音乐和美术的融合,使学生的创作思路更加宽广,创作

9、的热情更为高涨,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拓展了艺术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课的过程当中将音乐引入到美术课当中,不但是对本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重要,因此,将音乐课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共同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加强艺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梅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6 页 2康定斯基,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 35 页. 3徐海华.音乐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美术教育 200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