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758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摘要:生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而文化知识的积累则是写好作文的手段,认真地思考问题、不断地练习是写好作文的必经之路。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写好作文;生活积累;文化知识 “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是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凡是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作文好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传给子孙了。 ” 上面是鲁迅先生的几句话,鲁迅先生的话可谓精辟到了极点,不由得使人深思,令人发省,他短短的几句话其实就提炼出了作文该如何去写才能写好这一问题。对此我对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也有几点自己的认识

2、。 首先要加强自己的生活积累。我们要时常“观察事物”,鲁迅先生曾说过“多留心各样的事情”,许多作家也都反复申说,要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特点来,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其神奇之处,这是积累生活的功夫。许多作品中作者都能生动地描绘出自己要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感情,这都是因为作者能从生活中挖掘出写作的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把这情、这景写活了的缘故。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全面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领悟,把平淡无奇的生活写成跌宕起伏的故事。 第二是加强自己的文化知识积累。生活是源,书本是流。大诗人朱熹曾说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碧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 ”诗中的“源头活水”是从“天光碧影”中不断得出来的。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多看”这一方面了。中学生只有多读、多看、多记,才能充实自己的头脑,肚子里才能有东西,而不是空有2一副空皮囊。我们写作要“读万卷书”,生活要“走万里路”,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打凿,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更何况读书其实就是与古今中外的哲人、诗人“对话”,这种“对话”不仅仅是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是深化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人格的一种途径,这是读书的功夫。读书的更深一层功夫就是要学以致用。韩愈曾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既然是耕耘就得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把积累的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达

4、到文思泉涌的境界。 第三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之后要不断练习。作文就是写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正是由于发现和感受到了家人的亲情,朱自清写了背影,莫怀戚写了散步;正是由于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安徒生写了皇帝的新装。可以说,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只有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才能有真情涌动,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产生好的作文。但光有发现和思考也不行,我们还要提起笔来,不停地把我们的发现和思考落于纸上,不断地练笔。把每天的发现和思考写下来,就成了每天不断地日记,把不同的事和景写下来,就成了我们的随笔。作家茅盾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假如我们中学生

5、平时真能这样去做,多记周记,多写片段,多练随笔,让自己的感情随时随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因此在平时,我们强调每位学生最好每天练笔一次,内容随意,大到对时政国事的看法,小到身边琐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笔头熟了,素材也就丰富了。有很多内容都能运用到作文中去,写作的难度也自然减轻了。 第四是文章贵在真情实感。这其中的情要是自己的真实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我们力主提倡学生“真实的做人,真实的思想。 ”学生在写作的艰苦劳动中,要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饱含真情,用真心去写就行。阳光明媚,春风轻3拂可以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可以写,一草一木,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写。整个写作过程中,应该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他自然而然的内心喷涌而出的生活感受来。 其实,鲁迅先生说得很对,作文确实没什么秘诀可言,只要我们中学生多多地去读好的作品,主动大胆地去不停地创作好的作品,用心去写,用情去写,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写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出成效的,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去积累、去写作,不远的将来我们中也会出“鲁迅”,也会出“茅盾”,我们殷切地盼望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