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10748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提宣传提 纲纲目 录一、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二、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具有重要意义三、人民调解是化解民间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四、严格遵循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五、依法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六、切实支持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七、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八、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九、全面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十、人民调解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十一、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机制十二、确立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十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一、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人民人民调调解是一解是一项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人民调解植根

2、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现代人民调解制度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组织 82.4 万个,人民调解员 494 万人,形成了覆盖广大城乡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多年来,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都保持在数百万件,仅 2009 年就达到 767.7 万件。由于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

3、组成部分,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制定人民制定人民调调解法是加解法是加强强新形新形势势下人民下人民调调解工作的客解工作的客观观需需要。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早在 1954 年 3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1982 年,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人民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被载入宪法;1989 年,国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力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不断发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民调解

4、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民调解的范围、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调解员的选任方式有了新的发展,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人民调解制度在组织规范、程序规范和协议效力等方面,都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加强人民调解立法工作,提高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是人民调解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及时化解纠纷、增进人民团结、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人民人民调调解立法工作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解立法工作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视和社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第八届全国人大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每年都有许多全国人大代表

5、就人民调解立法提出议案,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提案要求立法。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人民调解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也纷纷呼吁加快人民调解法制进程。适时制定人民调解法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司法部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实施以来人民调解工作经验,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送审稿),于 2009 年 4 月报请国务院审议。2010 年 5 月,国务院第 110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人民调解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0 年 6 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人民调解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委员们普遍认为,制定人民调解法,

6、有利于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很有意义。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开向社会征求对人民调解法草案的建议,收到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 2871 条。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草案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8 月 23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人民调解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8 月 28 日,出席会议的 152 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以 143 票赞成的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 34 号主席令,公布人民调解法,自 2011 年1 月 1 日起施行。人民调解法经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审议

7、即顺利通过,反映了立法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广泛共识。二、制定颁布人民调解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全面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它的颁布实施,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和人民调解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制定制定颁颁布布 人民人民调调解法解法 , ,对对于全面完善人民于全面完善人民调调解制度具解制度具有重要意有重要意义义。 。人民调解法以宪法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规范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人民

8、调解组织形式和人民调解员的选任,人民调解的程序、效力,人民调解的指导和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调解制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撑。在法律位阶上,从国务院行政法规发展为一部国家法律;在规范内容上,从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 17 条,发展为人民调解法的六章、35 条;在规范完备程度上,从专门规定人民调解组织的法规,发展为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备法律。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指明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方向,全面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法律地位,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制定制定颁颁布布 人民人民调调解法解法 , ,对对于推于推动动人民人民调调解工作的改革解工作的

9、改革与与发发展具有重要意展具有重要意义义。 。人民调解法巩固和坚持人民调解的本质属性,保持和发挥人民调解特有的优势和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创新取得的成果,把人民调解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总结上升为法律规范,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民调解法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许多制度具有创新性: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体制;确立了乡镇街道和其他新型人民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规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制度;明确了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制度;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确立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全

10、面提升了新时期人民调解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必将有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制定制定颁颁布布 人民人民调调解法解法 , ,对对于充分于充分发挥发挥人民人民调调解工作在解工作在构建社会主构建社会主义义和和谐谐社会中的社会中的职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义。 。及时有效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调解的基本任务,也是人民调解法的立法目的。人民调解法肯定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形式,贯彻了“调解优先”的工作原则,突出了“第一道防线”的基础性作用,为发挥人民调解的政治优势、社会优势夯实了法律基础,有利于实现法治基础上的社会和谐。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有利于充分调动广

11、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认同感,营造全社会支持人民调解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处理民间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使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人民调解是化解民间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具有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人民人民调调解的本解的本质质是基是基层层群众自治。群众自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其调解活动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宪法和现行有关法律关于人民

12、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属性及定位,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尽管在新时期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调解领域、工作方式、保障机制有许多新的发展,但这一性质始终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人民人民调调解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解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是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自已管理自已的事情。各调解组织之间没有层级关系,与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没有隶属关系。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由群众推选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依照法定条件从群众中聘任其他人民调解员,所有调解员都来自群众、代表群众、服务群众。

13、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员还可以邀请其他人员以群众身份参与调解活动。人民调解通过群众平等协商解决自己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当事人与人民调解员之间地位平等。这些,都决定了人民调解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人民调调解具有解具有鲜鲜明的民明的民间间性。性。人民调解的范围为“民间纠纷”,既有传统上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婚姻、继承、赡养、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也包括新时期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医患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共同的特点是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当事人有权自行处分的人身、财产权益的纠纷等。人民调解的自愿平等、不违背法律法

14、规政策和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则和人民调解不收费的基本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突出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情、理、法相融合的民间性特征。人民调解方式方法的规定,既体现了确保调解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要求,又不拘形式、灵活便捷,保持了人民调解区别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民间特色。四、严格遵循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是在人民调解制度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总结形成的。实践证明,这三项原则符合人民调解群众性、自治性和民间性的基本属性与特征,是人民调解应民需、顺民意

15、、得民心的保证,也是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优势与作用的保证。人民调解的三项原则贯穿于人民调解的全过程、各方面,统领人民调解法通篇,是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准则。把握了三项原则就把握了人民调解制度的主线。自愿平等原自愿平等原则则。 。人民调解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当事人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不受任何强迫、歧视。这一原则体现在调解活动的始终。当民间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或接受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途径,也可以拒绝调解;即使在调解进行的过程中,当事人也可以拒绝继续调解而另循其它救济途径;当事人可以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安排的调解员,也可以自主选择调解员;当事

16、人可以接受调解员提出的调解方案,也可以自行提出调解方案;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达成书面协议还是口头协议,等等。调解平等原则源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原则。当事人在调解的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行使平等,义务履行平等,任何人均不享有特权。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有义务在调解活动中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自愿平等权利。不不违违背法律法背法律法规规政策原政策原则则。 。人民调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纠纷的主要依据。民间纠纷的内容主要涉及当事人有权自行处分的人身、财产权益。因此,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可以依照社会公德、村规民约、公序良俗、行业惯例进行调解。通过调解矛盾纠纷,使当事人更加清楚地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哪些行为应当提倡、哪些行为应予谴责,从而增强公民自觉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人民调解法关于这一原则的规定更加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