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离子反应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39310058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离子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离子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离子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离子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离子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离子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离子反应(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最新 2018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测试专题突破练(四四)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专题突破练(四) 离子反应1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当改变条件使水电离的 c(H)1013 mol/L 时,一定能发生反应的离子组是( )AFe3、Na、SCN、Cl BCa2、NH4、SO24、SO23CNa、Ba2、Cl、HCO3 DAl3、Na、SO24、NO3解析: 溶液中水电离的 c(H)1013 mol/L 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A项,Fe3与 SCN不能大量共存;B 项,Ca2与SO24、SO23 不能大量共存;C 项,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HCO3

2、与 H、OH都能反应;D 项,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四种离子不与H反应,在碱性条件下 Al3与 OH反应。答案: C2(2017江西南昌一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pH1 的溶液:Ba2、Al3、Cl、SO24B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Na、K、HCO3、ICc(OH)/c(H)1012 的溶液:NH4、Cu2、NO3、ClD含有 0.1 mol/L Fe(NO3)2 的溶液:H、Mg2、SCN、SO24解析: A 项,SO24 与 Ba2不能大量共存;B项,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HCO3 不能大量存在;C 项,c(OH)/c(H

3、)1012 的溶液呈酸性,各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 项,NO3 在酸性条件下与Fe2不能大量共存,H与 SCN因结合成弱酸也不能大量共存。答案: C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选项 离子 要求A NH4、Al3、SO24、H滴加 NaOH 浓溶液立刻有气体产生B K、NO3、Cl、HSc(K)0.5 molL1,因此必有K,至少为 0.8 molL1,不能确定有无 NO3。答案: (1)Ag、Mg2、Ba2(2)SiO232H=H2SiO3(3)如表阴离子 NO3CO23SiO23SO24c/(molL1) ? 0.25 0.4 0(4)存在,最小浓度为 0

4、.8 molL115(2017北京理综,28)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 0.05 molL1 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取上层清液,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2)针对“溶液呈黄色” ,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乙认为铁粉过 量时不可能有 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

5、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取样时间/min 现象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 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 min 时加深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0 min 时变浅(资料:Ag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对 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由于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Fe3;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NO3 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假设 d:根据 _

6、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可产生 Fe3。下述实验可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 d 成立。实验:向硝酸酸化的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3 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 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装置如下图。其中甲溶液是_,操作及现象是_。(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解析: (1)烧杯底部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银和过量的铁,要证明 Ag 的存在,可加硝酸并加热将固体溶解,然后用盐酸来检验 Ag的存在。(2)要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的主要原因,需将原

7、实验中的溶液换成 c(H)、c(NO3)分别相同,但不含 Ag的溶液,可选用硝酸酸化的 0.05 molL1 NaNO3 溶液(pH2),通过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KSCN 溶液后的现象差异进行验证。实验中甲溶液是 FeSO4 溶液,电极反应为:负极Fe2e=Fe3,正极 Age=Ag。一段时间后检验 Fe3的存在及浓度,即可得出 Ag能将Fe2氧化成 Fe3的结论。(3)解题时要注意实验过程中过量的铁始终是存在的。答案: (1)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Fe2(2)2Fe3Fe=3Fe24Fe2O24H=4Fe32H2O加入 KSCN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0.05 molL1 NaNO3 FeSO4 溶液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 KSCN 溶液,后者红色更深(3)溶液中存在反应:2AgFe=Fe22Ag,AgFe2=Fe3Ag,Fe2Fe3=3Fe2。反应开始时,c(Ag)大,以反应、为主,c(Fe3)增大。约 30 min 后,c(Ag)小,以反应为主,c(Fe3)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