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大纲打印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309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教学大纲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学大纲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学大纲打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概述 (1)五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 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 和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2、)(二)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四)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第二章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 岁14、15 岁,初中阶段) 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 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 维;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

3、,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心理活动的随 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产生成人 感,独立意识强;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 岁17、18 岁,高中阶段) 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 思维; 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 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 较大的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识发展

4、的阶段理论 内容: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 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 四个阶段。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教学应 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最近发展区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 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 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5、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3.主动感对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 5.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6.亲密感对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 滞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发展阶段:生理自我(1 岁末开始,3 岁左右基本成熟) 社会自我(3 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第四节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 方式,努力使教学方

6、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差异表现 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 特征)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 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 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

7、的心理实质 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 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 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 的 ;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我国学习层次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 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 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 结果而减弱。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 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 满意,联结不实现则

9、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 烦恼 第三节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 一、认知理论要点: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是通过 顿悟与理解获得;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 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 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 (二)布鲁纳的认

10、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 1、布鲁纳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理解)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 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即指这种联系是非字 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内在联系而非 任意的联想或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

11、条件)和学习者自身因素(主 观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 以理解,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主观条件:a、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 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 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 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 (1)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接受

12、学习 的心理过程(3)影响因素: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关于“先行组织者”技术 定义: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 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 相关联。 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评价: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 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组织者”技术对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很有价值, 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一技术。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2

13、、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第四章第四章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种类: 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理论 1、成败归因理论 (1)三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 控制归因 (2)六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培养(P63-65P63-65)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

14、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 力 第五章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学习迁移的概述1、定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 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学习迁移种类 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学习迁移作用 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 环节

15、;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 第三节迁移与教学(第三节迁移与教学(P78-83P78-83)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知识学习概述(P84-88P84-88) 二、知识学习类型: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 知识保持 知识提取 四、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

16、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获得 1、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条件是: 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2、知识直观(1)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配合运用感知规律(强度 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三节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