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情感自我提升策略探微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7127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情感自我提升策略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情感自我提升策略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情感自我提升策略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情感自我提升策略探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情感自我提升策略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生美术欣赏课中情感自我提升策略探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把握审美情感,给孩子一双慧眼把握审美情感,给孩子一双慧眼 摘摘 要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已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块香饽饽。而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美术欣赏课能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欣赏课的真谛。本文以美术欣赏课为例,通过美术课堂渗透探究性学习,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关键词关键词 情感 审美 创新 前段时

2、间,笔者在一次美术课教研活动中有幸观摩了两堂美术欣赏课,两位老师分别让学生欣赏了秦始皇兵马俑和飞天 。听完课之后,笔者的第一感觉就是课堂上老师说的太多,而学生自我体验过少;第二感觉是师生没有有效对话,学生欣赏后的情感所悟没有得到畅谈,学生的心里也许留存着一个“心结”:这就是美吗,我怎么感觉一点儿也不美?随着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欣赏课划分为“欣赏评述”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并做出了说明,该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小学美术欣赏课也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小学美术课堂中来了。什么是美?美在哪里?这本身就是美学中最难以解释的问题,也

3、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所以欣赏课,教师不能单一的教学生什么是美,美在哪里,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和陶冶。那么,如何做到在美术欣赏课堂中提升小学生的情感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以美术欣赏课为例,谈谈笔者对美术欣赏课的探索、思考以及实践。供同行们商榷。一、彰显作品人文内涵,感受人文情感,一、彰显作品人文内涵,感受人文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时代的审美创造出来的,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

4、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系,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挖掘、彰显作品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彰显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作品的深刻寓意,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1.利用导语,创造听觉美导语设计在美术教学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导语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美术论文2设计要达到新奇性,艺术性和知识性。当然,其中要把握好一个“情” 。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激情的导语能点燃学生的感情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的教

5、育。2.欣赏作品,品味意境美小学生对于艺术看不懂是一定的。但是我们该怎样让他们理解那些经典作品呢?我们不能光用“介绍”或“文学性解释”去欣赏,当作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把一张张单独的经典作品,置身于一些室内设或室外设计中,从而创造一种意境,让学生从中跟大更立体的空间里去感知它的美,它所要表达的灵魂。3.作品解读,体会情感美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全面发展的学生。 ”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要抑扬顿挫,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拨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挖掘作品的意蕴与主题,有助于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不管对作品的直觉审美还是其艺术风格特色剖析,

6、如构图、色彩等反应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从而让学生感知美同时学会怎样用美术准确表达自己的当下情感。比如在欣赏朱耷的画时,老师问到看了朱耷的画,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很多学生看了都摇着头说“一点都不好看,画面又不饱满,鱼的眼睛又翻白眼。 ”当老师介绍了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学生听完之后,油然而生的对这位画家产生不一样的感情,也不再认为这些画不美了。反而觉得朱耷的作品有独特的美感。二、重视学生自我感受,释放审美情感二、重视学生自我感受,释放审美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审美教育却又高于生活。要使

7、学生对美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自己的思维与风格,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过程。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只有让学生自我参与其中并且广泛地接触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学生才能在欣赏中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学习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 1.给足学生想象的时间上欣赏课,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当抛出一个问题后,一定要想方设法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当然教师的提问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定问题。展示作品后,教师尽量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先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与组员低声交流获取灵感。2.

8、尊重学生的想象。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仁者见仁,会产生各种看法和不同的评论。由于学生经验、认识能力不同,有些看法也许是很肤浅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真实的,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表扬。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出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只有让学生的情感参与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审美的探究中,思维得到自由的驰骋,审美的情感得以充分的释放。例如,在外国传世名作一课教学实践中,授课伊始,出示欣赏作品后,首先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用思考题的形式3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然后让学生细细体会

9、感受达芬奇“蒙娜丽莎”细腻恬静的美,而后再出示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追问有何感受? 鲜明的对比之下,学生马上发现了马蒂斯绘画作品的色彩艳丽、笔触粗狂的美。短短的两分钟引领学生直入欣赏主题,自主参与,发现、体会欣赏到了作品的艺术特色。这就是基于教师对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探究,帮助鼓励学生充分的感受、发现、体会。三、重视学生情感诉求,升华审美情感三、重视学生情感诉求,升华审美情感人的情感创造了艺术,反过来,艺术又创造了人的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兴趣所在与情感体系。1.

10、卡通寓艺术小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经典作品的兴趣远不如对卡通的。究其原因,一是教材中的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二是小学生在生活中艺术氛围薄弱。新课标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不注重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就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故在教学生,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卡通图片作为欣赏对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2.德育寓艺术情感包括道德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美术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的美术活动,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人文内涵,达到情感的陶冶,态度的激励,价值观的升华。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表现了艺

11、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这就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比如在戏曲人物一课执教中,我想到了很多关于情感迁移的问题, ,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戏曲的元素,比如戏曲的行头, 、唱腔、背景音乐、氛围营造、紧扣戏曲元素。于是,我把戏曲的内容运用于课堂,学生会唱几句当然最好!但是如何切入到学生的情感激发点,让学生乐于认知,乐于探究?思索再三,我把戏曲建立在大背景下,把石塘的地方戏曲表演作为地方资源的补充,把中国戏曲聚焦到孩子们日常的生活情态下,让孩子在地方文化背景下认识戏曲,认识水墨人物。这样的设计,学生就能从“认知中国戏曲”,从“激发对祖国热爱”这样的套话中解放出来

12、,让学生感知身边的戏曲,情感上更近,更生活化。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现在乡村学校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美术教学中更要抓住学生的情感特征来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一种追求的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制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地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当学生的积极性被唤醒,很多课堂上的疑难问题会迎刃而解,从而达到情感的陶冶。四、重视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创造情感四、重视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创造情感1.培养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培养和提高学

13、生审美能力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对受教者的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是美育最基本的内容。审美能力是多种心理功能,如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协调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对审美对象形式整体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愉4悦。它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就个体而言,只要从审美教育中获得培养、训练、提高。在审美过程中,审美能力集中表现在对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如果我们欣赏一幅画时,只因美而陶醉,因那画布上的光与色的世界而陷入美的愉快和享受中,那么我们就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上欣赏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培

14、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是对作品的直观形象的欣赏。二是对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三是对与作品相关内容的了解。四是对作品人文内涵的挖掘。事实上审美能力就是发现独特之美的能力。2.培养创新能力,陶冶情操美术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中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教学的两种基本指向。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鼓励学生独特的观察、独立的见解。在上课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对一些有“定论”的经典的作品,应该允许学生从

15、自己的认识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达对某件作品的好恶。而对没有设有定论的现当代美术作品鉴赏,更能让学生在一种不确定的环境中,运用各种感官,利用知识储备,调动生活阅历,激活思维活动,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评价,养成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习惯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独立选择和判断的能力。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此外,欣赏教学并不孤独,而是和工艺、绘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美术欣赏,就是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从而让自身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45. 2尹少淳: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对立统一J.中国美术教育,2009,(4).3徐予方: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503. 4美术新课程标准R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