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彦博传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9234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朝文彦博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宋朝文彦博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宋朝文彦博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宋朝文彦博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朝文彦博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朝文彦博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朝文彦博传宋朝文彦博传 建功西陲,平息兵变建功西陲,平息兵变 文彦博(10061097) ,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祖先出于春秋齐国公子完, 卒谥敬仲,后世以谥为氏;五代时,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其氏为“文” ;后汉高祖刘知 远又复其旧氏“敬” ;宋太宗时,以避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为“文” 。文彦博小时聪颖过 人,民间就流传他幼时“灌水取球”故事:他与诸童子在大树旁玩球,不慎将球滚入穴洞, 伸手无法取到。他提水注入洞中,水满球即浮出。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先后任知 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宋夏战争爆发后,西边战事不断,而宋军常有将官临阵先退、望敌不进,而大将惩治

2、却要申报具闻,下法寺详案定刑的情况发生。文彦博上疏,极论其弊,要求改革,说: “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竣,将何以济?”宋仁宗 采纳了他的建议。宝元三年(1040)正月,元昊使沿边蕃部诈降宋军,袭取宋、夏间的重要军事要塞金 明寨,兵锋直犯延州(今陕西延安) 。守将范雍见夏军兵临城下,恐惧异常,急忙檄令屯驻 于庆州(今甘肃庆阳)的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及将领石元孙等率兵赴援,共约万余人, 在延州之三川口与 10 万夏军发生遭遇战。鏖战中,由于宦官监军黄德和临阵脱逃,宋军 阵脚大乱,一溃而不可止,主帅刘平被俘,不食而死。朝廷追究败军之罪,黄德和为了逃 避惩治,竟诬告刘

3、平降敌,并用金带贿赂刘平家奴出具伪证,致使刘家二百余口被关进监 狱。仁宗诏令文彦博就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主审此案,通过调查取证,文彦博 终于弄清了真相。这时黄德和的党羽大肆鼓噪,阴谋翻案,以至朝廷又派了一位御史前来 重审,文彦博拒不接纳,对他说:朝廷担心此案难办才派你来,现在案子已结,你快回去, 如果出了问题,我全部承担责任。结果黄德和及家奴都被处斩,终于昭雪了刘平之冤。不久,文彦博以直史馆任河东转运副使。河东路所辖麟州(今陕西神木北) ,与西夏相 邻,依山建城,最为险固,是抗御西夏进攻的战略桥头堡,然而内地转运粮饷道路迂回绕 远难走,附近则有唐朝时所修故道,长久废弃又无人治理。文彦博

4、上任后,亲自带人修复 故道,使运饷之路既近又好走,保证了军饷供应,在麟州城囤积了大量粮草。后来元昊乘 好水川战役之胜,举兵攻打麟州,围城十天,看到城中早有准备,只好解围而去。文彦博 迁都转运使,又知秦州。防守边境二年, “有威名,敌不敢犯”。后改枢密直学士、知益 州(今四川成都) 。在益州任上,为了求得进身之阶,命令工匠织金丝灯笼,载莲花为锦, 通过宦官带入宫中,献给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果然由于张贵妃内助,文彦博自成都返回汴 京,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进入权力中枢机关。 庆历七年(1047)十一月,王则在贝州(今河北清河)发动兵变,建立政权。朝廷急 派权知开封府明镐前往镇压,夏竦时为枢密使,与

5、明镐不和,处处牵制他,明镐久攻贝州 城不下。文彦博从张贵妃那里得知仁宗有谁镇压起义就擢谁为首相的意思,于是自请前往。 次年正月,仁宗命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明镐为副,加紧攻打贝州城。文彦博采纳军校刘 遵的建议,一面以大军佯攻北城,另一面在南城暗挖地道,选精锐士卒潜入城内,打开城 门,宋军蜂拥入城。王则先用火牛冲击宋军,欲乘机突围,怎奈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押 解京城被杀,兵变平息。 本节材料主要据宋史卷 313文彦博传 ,下引不另作注。 东都事略卷 67。两任宰相,安稳政局两任宰相,安稳政局 王则兵变平息后,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第一次拜相。此 间他曾荐举王安石、韩维、张环等

6、人“恬退守道” ,希望朝廷予以重用。他又曾与枢密使庞籍讨论淘汰冗兵以减省军费开支。当时朝中大臣议论纷纷,认为此法不易行得通,因为朝 廷过去采取荒年募兵政策,招募灾民入伍,供其衣食,藉此防止灾民犯上作乱;现在如果 减省冗兵,恐怕被减之人会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仁宗迟疑未决,文彦博决然地说: “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 ”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被减冗兵归农者有 6 万人,减去廪给一半的也有 2 万,事后没有任何意外发生。皇祐元年(1049)八月,文 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皇祐三年(1051) ,御史唐介揭发文彦博赠送灯笼锦交结张贵妃,并 当面与文彦博对质,说:彦博应该自问反省,假如有

7、这种事,不应该隐瞒!文彦博无言 以答,只是连连作揖,拜谢不已。仁宗大怒,把唐介送御史台劾罪,文彦博被罢去宰相职 务,知许州(今属河南) 。当时有人写诗讥刺他:“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出佞臣。 ” 后改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至和二年(1055)六月,文彦博与富弼同日受命,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 学士,第二次拜相。次年正月初,仁宗上朝时突发风眩之疾,急忙被扶入宫中诊治,二府 大臣在宫外守候,焦虑万分。文彦博询问皇上病情如何,内侍以禁中事得保密,不敢泄漏 为由,拒绝回答。文彦博怒斥他说:皇上病重,事关国家安危,只有你们能出入宫中,却 不让宰相知道皇上病情,你们究竟想干什么?文彦博和富弼担

8、心会发生不测风云,便以在 大庆殿设醮为仁宗祈福为名,留宿禁中,随时询问仁宗病情。直到二月,仁宗的病始见好 转,逐渐康复,才回自己府第休息。当时仁宗病重,京师人心恐慌,好在文彦博与富弼二 人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果断,才使大家心安,宫内也没出什么变故。以前御史唐介弹劾文彦博以致罢相,自己也因此坐罪被贬岭外。文彦博复相后,御史 吴中复上奏仁宗,请求召回唐介,重新任用,文彦博颇有风度,不以私害公,从旁劝说: 唐介为御史时弹劾我,所说大多是实情,当然其中也有道听途说的误解,但当时对他的处 罚也太重了些,请准吴中复所请。仁宗同意了,当时人都说文彦博有“厚德”之风。仁宗三个儿子早亡,皇嗣迟迟未定,这成为当

9、时朝廷内外最关注的大事之一。而从至 和三年(1056)病后,仁宗居深宫,服丹药,更少问政事,因此朝臣百官中,请仁宗早立 皇嗣的呼声越来越高。嘉祐初年(1056) ,文彦博就劝说仁宗早立继嗣,仁宗含糊答应,寻 因其患病而中辍。嘉祐三年,文彦博又被弹劾罢相,出判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 封潞国公。宋英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71。即位后,提及当年建储立嗣之事,特别感谢文彦博“首议建储” ,任命他为枢密使、剑 南西川节度使。 诋毁新法,元祐复出诋毁新法,元祐复出 宋神宗即位,正风华年少,血气方刚,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决定任用王安石进 行变法,但遭到以文彦博为首的元老重臣的极力反对。在同宋神宗

10、一次谈话中,文彦博表 达了他对改革的看法:彦博又言:“祖宗法制俱在,不便更张,以失人心。 ”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处不便?”彦博曰: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上曰:“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文彦博打着“祖宗法制” 旗号,极力诋毁变法之各项内容,如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成 为当时朝廷中守旧派的领袖。熙宁二年(1069)九月,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遭到了韩琦、 范镇、曾公亮等人的坚决抵制,文彦博也向神宗陈说青苗法的害处。神宗说:我派了两个 太监亲往民间察问,都说很方便于民。文彦博争辩道:韩琦是三朝宰相

11、,说青苗法不便, 皇上不信,只是相信两个宦官吗?熙宁三年四月,西夏发兵围攻边城重镇绥德城,战事 又起。八月,西夏又大举兴师,围大顺、柔远、荔原、淮安、东谷、西谷、业乐等城寨, “众多者号三十万,少者二十万,围或六、七日,或一、二日”。游骑直抵庆州,九天 后才退去,一度造成“陕右大震” ,神宗十分震惊。文彦博上疏说:朝廷行事,定要符合人心,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励精求治,但人心未安,就是由于更张变革过当所致。 祖宗之法未必都不能实行,只是有偏而不举之弊罢了。言辞中责怪神宗,影射王安石变法 不当。王安石听到后勃然大怒,气愤地说:为民除害,什么事不能做?如果万事毁脞,那 是西晋作风,于治理国家有

12、什么益处?熙宁六年(1073)正月,文彦博强烈反对市易司差官监卖果实,认为是“徒损大国之 体,只敛小民之怨”;又说华山坍坏就是天意不赞成变法的表示,引起神宗极大恐慌。 因反对变法,文彦博和王安石关系恶化,终被排挤出朝,出判河阳、大名府等地。元丰三 年(1080) ,再判河南,几年后以太师身份致仕。据说当年文彦博致仕准备回洛阳安度晚年 时,已年近八十,神宗见他仍然身体健壮,精神矍铄,就请教他的养生之道,他答以“恰 好即止” ,神宗奉为至理名言。 宋哲宗即位,年仅 10 岁,由高太后掌权,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阵清算新法之风,史 称“元祐更化” 。元祐初年(1086) ,司马光当政。当时文彦博退居洛阳

13、已几年了,虽年逾 八十,但精力甚健,司马光对他非常敬重,力荐这位元老重臣复出。文彦博到京后,便以 平章军国重事为名,五日或六日一朝,到政事堂和左、右相及执政商量重事,参与废除新 法,打击变法派。在宋夏边界争地斗争中,支持司马光“弃地”之议,主张对夏屈服妥协, 以保证西北边境“三数年间,当且保无事”。当时文彦博八十几岁,辽国使者望见他, 不禁诧异,对苏轼说:还这么年轻!苏轼告诉辽使,文彦博处理日常事务,干练的年轻人 不一定比得上;贯穿古今,议论风发,即使专门名家也有所不如。五年以后,文彦博再次 致仕。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21。 续资治通鉴卷 67。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14。 文潞公集卷 20

14、。绍圣元年(1094)四月,哲宗实行“绍述”之政,正式打出了继承神宗事业的旗号, 重新起用变法分子,国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章惇秉政,说文彦博与司马光曾经反对王 安石变法,降为太子太保。绍圣四年(1097)五月,文彦博去世,时年 92 岁。宋徽宗崇 宁(11021106)年间,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 120 人称为“元祐党 人” ,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文彦博三守洛阳,再为宰相,致仕之后,洛阳人图绘其像于资圣侍寺中,名曰竚瞻堂。 司马光为作记,发了一番议论,说人臣“或得于君而失于民,或得于民而失于君” ,像文彦 博这样“事君以

15、忠,养民以仁” , “逃宠而宠不我舍,避名而名常我随”,千百年来也没 有几个。文彦博虽出将入相,穷极富贵,但平时待人谦和,尊德乐善,特别礼遇鸿学硕儒。 他推崇邵雍、程颢、程颐的道学,并和他们结成布衣之交。在退居洛阳的日子里,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及其他“老成而有贤德”的共十三人 (除司马光外均年七十以上) ,仰慕白居易在洛阳和高年者为会的志趣, “尚齿不尚官” ,在富弼府第置酒赋诗相乐,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 。文彦博要司马光作了一篇洛 阳耆英会序 。那时,王拱辰留守北都(大名府) ,写信给文彦博,对这个聚会十分嘉羡。文彦博著作有大飨明堂纪要2 卷, 药准1 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 卷。 文彦博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一定造诣,但作品存世很少,且大多与政治有关,如双泉 :长剑并弹霜气豪,白虹半折秋云高。濯缨洗耳更何处,世人回看轻鸿毛。 文彦博还工书法,黄庭坚称赞他“潞公书极似苏灵芝公” , “今观到洛为儿子赴许昌 帖,笔执清劲,真不愧古人!” 文潞公集卷 26。 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 66。 王称:东都事略卷 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