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把脉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8802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学习把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学习把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学习把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学习把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学习把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学习把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学习把脉如何学习把脉切诊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腹诊。寸口位于两 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 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 肾。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 15 分钟左右再 进行脉诊。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 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

2、、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 1 分钟。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 4 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 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 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 无力为危证。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 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迟脉:脉搏缓慢, (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

3、下)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 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数脉:脉搏急促, (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 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 力为虚热。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 故按之空虚。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 有力。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

4、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 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 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 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脘腹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脐上属胃,脐下属肠,大腹属脾,脐腹属肾,少腹属肝。通过手指的触 摸、按压可了解局部的冷热、软硬、胀满、肿块及压痛等情况,有助于了解脏腑的病情。一般以触摸、 按

5、压虚里穴(心夹搏动处)诊断病况。虚损病证:跳动明显,按之搏指。肺气虚证:跳动散漫而数肝气郁滞:两胁胀痛,痛处按此连彼。肝虚: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瘀血:胁下肿块,刺痛拒按,痛处不移。肝癌: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则应警惕肝癌。肝气犯胃:胃部胀痛,按之旁及两胁。胃寒:胃痛骤烈,疼痛拒按,发冷怯寒。气虚:胃腹痛经久不愈,按之痛缓或痛止。虚:腹痛喜暖喜按,按腹软无力。 实:腹痛胀满拒按,按腹充实,叩之声音重浊,或按之有包块不移者。古人诊脉大多取浮、中、沉三部。笔者体会,以分为浮、中、按、沉四部更为准确和切合临床实际。一般浮取主表或卫 分,中取主半表半里或气分,按部主偏于里或营分,沉部完全主

6、里或血分。浮、中、按、沉四部分法,可以分作两部, 即浮、中作为一部,按、沉作为一部,浮中部所得脉象主功能方面的疾病,为标证。按沉部所得脉象主实质,为本病。 这样就不至于为假象所迷惑。诊脉法和一般略同,轻手即得者为浮,稍用力即是中部,再加力以至于筋骨间为按沉部。 诊脉定位以浮、中、按、沉四部来分,可更好地定表、里,定功能与实质。以浮部定表分,中以定偏里,按是属里,沉 则为深层极里。也可以说浮脉主表,沉脉主里,中与按皆为半表半里。温病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可以用浮、中 、按、沉来划分。 总之,浮、中主功能方面疾病,而按与沉主实质性的疾病。又如新病与久病,气病与血病,外感与内伤等,都能用浮、 中

7、、按、沉四部辨别清楚。下面谈谈浮中与按沉的各部取脉方法。 1浮部取脉法 皮表部位即浮部,医生用手指轻轻地按在病人桡骨动脉皮肤上所得之脉,浮位表示病机在表分,如伤寒病人初起病在太 阳,温病为病则在卫分,或在肺与皮毛。当然,浮只表示病在表位,要想全面了解病因、病机,还要看兼脉的情况,如 浮滑主风痰,浮数主风热等。若想进一步测虚实、寒热、表里、气血,或停痰、停饮、郁热、血瘀等,就必须详察其他 兼脉,不然就难以详细确诊病位与病机。 2中部取脉法 是从浮位加小力,诊于皮肤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表示病在气分,或定为 病在肌肉,或在胃。伤寒病是标志邪从表入里,主胃主阳

8、明;温病则明显属气分;在一般杂病中,即称它为在肺胃之间 。总之,凡脉来明显在“浮”与“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属阳,属气分,若再加力而入“按”、“沉”部位,这说明邪已 入营、入血了。 3按部取脉法 医生切脉,从浮、中再加重力量(九菽之力),按在肌肉部分,反映邪在里之病,如伤寒论的太阴证,温病的营分证 ,杂病中主肝、主筋膜之间的病变。凡脉在按部出现则说明病已入里,主营分、主阴。 4沉部取脉法 从按部加重用十二菽之力向下切脉,已按至筋骨,表示病已深入,主下焦、主肾、主命门。如伤寒论病在少阴、厥 阴。少阴病以沉细为代表脉,而厥阴病多以沉弦为代表脉。在温病则表示邪入血分。在杂病中说明病延日久,邪已深

9、入 ,当细致审证治疗。如病人脉象见于按沉,主实质性疾病,也说明了疾病的实质性问题。 如何自学中医号脉如何自学中医号脉凡是看过中医的患者,往往会看到医生先给病人“号脉”教科书上叫“切脉”,切脉的同时医生会先“看”,看病人的“动”、“静”,也就是病人的“神”然后观察病人气色、通过气色的明快和晦暗以及脉象的迟数和尺肤的寒温,分清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再看病人的舌,舌体分上、中、下,舌质,舌底,上以求上“心、肺、头、上焦”,中以求中“脾胃、中焦”,下以求下“肝肾、下焦”。通过舌苔的厚薄,以及脉象的浮沉,探求疾病的“表里”,通过脉象的有力、无力,分清患者的“虚实”。“八纲”既明,通过病人

10、对疾病的主诉,进一步辨明疾病所属的脏腑、经络。以此辩证,论治。 下面分别论述“脉因证治” 首先论“脉”,脉包括,切脉、望脉络。脉络分体表脉络及舌底脉络。 体表脉络主要观察面部皮肤的细小络脉,青紫为寒,红赤为热为出血。枯燥为津亏,白为寒。 舌底脉络是家传秘法: 一: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和舌下粘膜色偏淡者属于气血不足。 二:舌下络脉粗状,或色呈青紫,紫红,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状或络脉曲张者属血瘀。 三:舌底脉络细暗,属气虚血瘀。 四:舌底脉络紫暗怒张属气滞血瘀。 五:舌底脉络红紫夹杂,属于脾虚血瘀。 总之心开窍与舌,通过舌质根据分经可很直观地看出何

11、脏何腑病变。但是如果这时看出的病变往往很重,而舌底脉络所反映疾病的征象常常早于舌质的变化。正常的舌底脉络主干呈单支、双支、三支几种形态,分支又有若干小分支成树枝样分布。主干脉以暗红为佳,分支脉以粉红色的网状小脉络,多不显露于外并且没有瘀点。舌底脉络的异常能真实地反映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虚者舌底脉络淡红而细短,瘀者青紫而粗(怒张)。寒者脉络淡紫紧束,热者紫红而怒张。正常的舌伸缩抬举自如。舌僵不语、偏斜,是中风。 切脉 切脉也叫号脉、把脉、平脉。实际上平脉其义自现:以医者的平静之脉体察患者脉位:寸、关、尺脉,脉形,脉数,脉势。通过位、数、形、势,体察患者脏腑气血的太过与不及。太过为实,不及为虚。切诊中的三才诊法极为实用。八卦由三个爻组成,上要为“天”中爻为“人”下爻为“地”;寸为“天”,关为“人”,尺为“地”。浮取为“天”,中取为“人”,沉取为“地”。按照全息理论,“天”应“上”为心与肺、头。“人”应中焦脾胃。“地”应下焦、肝、肾、膀胱、下肢。并无需严格的分左右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