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275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复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知心理学的涵义 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感觉输入的转 换、减少、解释、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 部过程(Neirsser,1967)1,减法反应时实验 Donders(1868) (1)基本逻辑: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 知过程 例 1: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 的转换 乐乐在吃面包 面包被乐乐吃了 面包没有被除乐乐之外的 人吃掉 例 2:对字母符号的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M.I. Posner(1969,1970) 实验材料一 T=0s T=0.5sT=1s T=2s实验材料二 T=0s T=0.5sT=1s T=2s实验结果1,语音编码时间= RTAa-RTAA 2,

2、视觉编码与听觉编码同时存在。 3,加工早期:视觉码为主延时后:过渡到听觉码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汉字短时记忆的编码方 式 思考:汉字的特点?!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哪些?!实验的方法?!2)减法法的优缺点: 1. 前提:认知过程为系列加工。 2. 应用广泛,有助于揭示信息加工 作业中所包含的主要加工阶段及其持续时间。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或不 同加工阶段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时,要明确区分出 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2,加法反应时实验 Sternberg (1966/67/69) (1)基本逻辑: RT(T1)+RT(T2)=RT(T1+T2)若影响某一加工过程的两种因素分 别独立起作用,

3、则这两种因素作用于不同 的加工阶段;若两种因素互相影响,则这 两种因素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因此从实验因素对作业完成时间的 影响,可能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例: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测量指标:被试对测验项目做出反应的时 间 分析加工阶段、找出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是否相互影响、确定加工阶 段(2)加法反应时优缺点: 1.前提:认知过程为系列加工。 2.根据两种因素的不同作用来划分 信息加工的阶段值得质疑。 3.难以说明不同加工阶段出现的先 后顺序。 3,开窗技术 (1)基本逻辑:分析认知作业,把其中每种认知成分所 经历的时间过程直接估计出来。 例:字母转换实验anmilton,Hockey&Rejm

4、an(1977) F+3KENC+4(2)优缺点 更直接、更清楚 出声的方法会影响任务的完成 转换后保存在记忆中的字母,会影 响新字母的编码,从而产生不同加 工阶段混淆4,出声思考法 Duncker ( 1945 ) (1)基本逻辑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说出思考的 过 程,又叫口语草稿分析(protocal analysis)、大声思考法、口语报告法、 口语记录法 (2)注意事项 充分训练被试 收录全部口述 尽量勿扰被试 整理文字材料 细致分析记录 回顾过程勿用 ()优缺点 能揭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策略 只揭示了意识层面上的东西,思维 过程可能是内隐的 出声思维的方式是否会影响到思维 的正常进程

5、? 言语报告的可信程度到底有多大? 5,计算机模拟 (1)含义:试图在机器上模拟、实现类似 人类的智慧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计算机模拟法的优缺点: 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证实了一 些心理学理论。 如何评价计算机完成任务的方式与 人的方式是相似的?四,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认知心理学不研究什么? 心理障碍 只研究“正常人”的 心理过程 社会心理 只研究个体心理 情绪和情感 只研究“逻辑”过程 心理咨询和治疗 对治疗不感兴趣 第四章 知觉 什么是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 对事物的整体反应感觉:外界物理刺激属性到达感受器。 知觉:大脑对感觉刺激进行辨别、

6、组织、 和理解。 有时视而不见 有时产生错觉二、知觉现象 知觉恒常性: 深度知觉: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 形状知觉和格式塔理论 接近、相似、连续、闭合、 对称。最终组成连贯的、 稳定的整体。 (p94) 错觉自下而上加工 bottm-up processing 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由刺激引发 从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 元, 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 工。 自上而下加工 top-down processing 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driven) 由一般性知识经验引发 通过期望、假设等制约和影响知觉 过程各环节的加工。 早期理论 直接知觉理论 吉布森(J.J

7、.Gibson) 模板匹配理论 支持: T0.5s, RTAA RTAa 评价:简单直观 不经济 不 灵活 原型理论 1.理论内容:记忆中存储的是 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 模式识别就是在记忆中寻找原 型的过程。 2,实验证据:图案脸型实验 (Reed,1972) 3,原型匹配模型: 特征分析理论 实验支持 (Exp1)字母搜索实验(Neisser,1964) (Exp2)整体特质 Vs.局部特质 (Exp3)特征觉察器 (Hubel & Wiesel,1962,1963,1965,1968) (Exp4)what 通路和 where 通路(实验 1)字母搜索实验(Neisser,1964) 实验

8、材料被试任务 快速扫描,搜索目标字母 Z 测量指标 RT 实验假设 若模版匹配说成立,则 RTa = RTb = RTc 若特征说成立,则 RTb RTa RTc 实验结果 RTb RTa RTc 被试在扫描过程中使用了区别性特征 (实验 2)局部特征 Vs 整体特征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条件被试任务 判断听到的刺激是哪个字母,H 还是 S, 并按键做出反应 测验指标 RT 实验结果听觉辨别的反应时依赖于听觉刺激与视觉 刺激的总体的一致性关系,整体的作用大于 局部视觉识别作业 实验材料被试分组 注意整体组(要求被试指出他看到的大字 母是 H 还是 S) 注意局部组(要求被试指出他看到的小字母是

9、 H 还是 S) 实验过程 出示位置 呈现材料 呈现干扰被试任务 判断看到的刺激是哪个字母,H 还是 S, 要尽快,并尽量少犯错误 记录指标 反应时和正确率 实验结果注意局部组会受到干扰,而注意整体组不 会受到干扰 当人们关注局部时,首先得知觉总体特征 总体特征的知觉优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实验 3)特征觉察器 (Hubel & Wiesel,1962,1963,1965,1968) 简单细胞 线条、边界、细 缝 复杂细胞 线条、边界、细 缝 超复杂细胞 长度、运动方向、 角度(实验 4)what 通路和 where 通路 what 通路:从枕叶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 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

10、、形状和特 性 where 通路: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为了识别外界环境中的物体和所发生的事 件,特征信息至少要输送到这两个不同系 统。理论评价 有更多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实验支 持,广受关注 更加灵活 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 引出一个新的学说 拓扑说的 极大挑战近期理论 拓扑提取理论四、自上而下的理论 布鲁纳(Bruner)的认知理论 理论要点:知觉是个体以感觉信息为基础, 并利用其他信息源对一次刺激建立(构 建)一个认知理解(知觉)的过程。 高级思维,比如智力、期望、动机、情绪 等在知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举例:知觉恒常性? 实验证据:1)强调知识经验的作用 2)强调知

11、觉过程的主动性、建构性 3) 知觉也会发生错误(可受到不正确的 假设和期望的影响)实验证据 字词优势效应 客体优势效应 (实验 1)词优效应(Word Superiority Effect) 实验假设 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 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个字母 实验材料字母词非词 实验过程 出示位置 呈现材料 呈现干扰 判断哪个字母是刚才呈现的? 1,有先行信息 2,无先行信息 实验结果字词中的字母的识别要优于单个字母 (实验 2)客体优势效应(Object- Superiority Effect) 四种靶子线段: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 要优于结构较差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 五,知

12、觉缺失 1,模式:刺激的整体结构 2,模式识别:确认所知觉到的模式是什 么,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面孔身份识别 右侧颞顶交界处出现损伤 会出现面孔失认症。 不能识别面孔身份, 但能识别面部情绪面部表情识别 杏仁核受损伤会导致 面孔识别机能的选择性受损 不能识别面部表情 但能识别面孔身份 统合失认(apperceptive agnosia):可完整地再认轮廓,但 不能再认事物本身。有些病人无法 辨认部分轮廓缺失的图形,或者无 法辨认从较罕见的角度展示的图形。联想失认(associative agnosia):可缓慢地认出事物,但 是集中注意于细枝末节。第三章 注意 什么是注意? 心理活动对一

13、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类型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 志努力的注意。教学中一方面要维持注意, 另一方面要避免分散注意。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 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目的,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 。注意的特性: 注意广度、注意的选择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 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的范围。 黑色圆点 8-9 个; 外文字母 4-6 个; 几何图形 3-4 个; 汉字 3-4 个。注意的稳定性 5-7 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 15 分钟左右,7- 10

14、岁的儿童可达 20 分钟,10-12 岁的儿童 可达 25 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 30-45 分 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 度的注意稳定性。注意的选择性 个体只能选择性地将背景中的部分信息突 显出来,进入下一步加工。注意的功能 信号检测 警觉和搜索 选择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信号检测 警觉 个人警惕地等待随时可能出现的刺激信号。 如:警察蹲守搜索 个体在不确定事物是否 出现的环境中积极、主动 的寻找目标。 如:聚会中找人选择和分配 生手 Vs. 熟手 改善了能量分配方案; 完善了作业操作过程,甚至 使某些过程自动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 两种效应 1. Stroop 效应(75) 2,

15、启动效应 1,加工过程理论 Shiffrin & Schneider(1977)实验支持:记忆扫描实验 不同范畴:自动化处理,无需注意 相同范畴:有控制的处理,需注意2,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1977,1980) 1)特征和客体: 特征:某个维量(图形、颜色)的一个特 定值(三角形、红色) 。 客体:一些特征的结合。比如红色的三角 形2)理论内容:知觉分两阶段: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 征整合阶段。前注意阶段以自动并行的方式对一些 基本特征等进行加工,迅速而无需注意。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 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因此识别客体的时间要比识别特征的时 间长。 3)实验证据:错觉性结合现象含义:当缺乏集中性注意时,刺激特征 的不恰当结合。如向一个人呈现两个无意义的词, “dax” 和“kay”。如果这个人处于分心状态,他可 能报告说他看到了英文单词“day”。 自动加工如何获得? 练习选择性注意及其理论模型1,过滤器模型 (1)模型直观(2)实验依据 (3)反对意见 (2)实验依据追随作业 (Cherry,1953) (2)实验依据双耳分听实验(Broadbent,1954) (3)反对意见:鸡尾酒会效应FS V MN X VK识记项目再认项目报告:DE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