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1760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DB 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 XXXXXXXXX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Sesame Bacterial Wilt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江 西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DB36/ XXXXXXXXX目 次前言 . II1 范围 . 12 术语和定义 . 13 发生程度分级 . 24 系统调查 . 25 大田普查 . 36 测

2、报资料收集 . 47 测报方法 . 4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症状 . 5I DB36/ XXXXXXXXX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华菊玲、李信申、黄瑞荣、熊艳。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36/ XXXXXXXXX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调查内容和方法、测报资料的收集和预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的测报、防治以及生态研究、试验工作的调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2.1系统调查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株)、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而进行的连续性调查。 2.2 大田普查 general investigation 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2.3 中心病株 center of infested plants 植物侵染性病害,在它发生或流行的过程中,往往是少数植株先受侵染而发病,然后再向其周围扩 散蔓延,这少数先发病的植株称为中心病株。 2.4 病株率 infested plants rate 病株率是指调查发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 2.5 病田率

4、 infested field rate 调查发生病害的田块占全部调查田块的百分率。 2.6 严重度 severity degree 以植株上发病器官占植株相应部分的比例或受害程度确定级别。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分级标准为: 0 级:全株无症状 1 级:12 片叶片萎蔫 3 级:植株的 1 3 以下叶片萎蔫 5 级:植株的 1 32 3 叶片萎蔫或半边萎蔫 7 级:植株的2 3以上叶片萎蔫 9 级:植株全部叶片萎蔫或整株枯死。1DB36/ XXXXXXXXX 2.7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病情指数是将病株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反映芝麻群体发病程度的平均水 平,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5、: (s n) DI = 100 N S 式中: DI病情指数; s各严重度级值;n 各级病株数; N调查总株数; S 严重度最高级别的数值,即9。 3 发生程度分级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 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以病株率为发生程度分级的主要因素,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比率作 参考,各级指标见表1。以芝麻生长季节的最终病情定当地当季年发生程度。 表1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级)12345病株率(,X)X33X1515X3030X40X40发病面积占种植 Y10 10Y20 20Y30 30Y40 Y

6、40 面积比率(,Y) 4 系统调查 4.1 调查点的设定 根据早、中、晚不同茬口的各主栽品种,选地势低洼、种植密度高、连作等有利于发病的类型田各 2块3块,作为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的大田病情系统调查田。有条件的地方宜设立测报观测圃,选择低洼 潮湿地块,并选用当地感病品种,四周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寄主作物作为隔离带。系统调查田宜配置可 测大气温度、降水量和湿度的气候观测设备。 4.2 调查时间 4.2.1 定苗前 从芝麻出苗后10天开始至定苗前1天,每5天调查一次。 4.2.2 定苗后 从芝麻定苗后5天,或根据常年发生情况推测的中心病株出现日前35天开始调查,每5天调查一次, 至芝麻采收结束前15天

7、。 2 DB36/ XXXXXXXXX4.3 调查方法4.3.1 定苗前 采用按行踏查的方法,踏查面积不少于500。调查记载病株数,计算病株率。调查结果记入芝麻 细菌性青枯病定苗前发病动态系统调查表,即表2。 表 2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定苗前发病系统调查表 调查播种出苗调查面积中心病株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品种备注日期日期日期(m2)出现日期(株)(株)(%)调查地点:调查单位:调查人:4.3.2 定苗后 采用逐行逐株调查的方法查找中心病株,踏查面积不少于500。发现中心病株后即转入病情动态 调查。病情动态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每块田定10点,其中至少1点有发病病株,隔行调查, 每点20株

8、,调查各病株严重度级别,计算病株率及其病情指数。调查结果记入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定苗后 发病动态系统调查表,即表3。 表 3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定苗后发病动态系统调查表 类生调查发病病株病情分级调查品病情型育株数株数率备注日期种指数田期(株)(株)(%)013579调查地点:调查单位:调查人:5 大田普查 5.1 普查田的设定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选择调查田,每种类型田调查数量不少于5块,调查总田 块应在10块以上。 5.2 普查时间 大田普查一般在系统调查中心病株出现后立即开始,以后每10天普查一次,至少连续调 查 3 次。 5.3 普查方法 3 DB36/ XXXXXXXXX 未

9、见中心病株田块按行踏查,见中心病株田块则采用平行跳跃式调查。田块面积不足 667 则全田 实查,田块面积在 667 以上,则 10 点取样(取样方法同大田系统调查),定苗前每点调查 2 行,每行 调查 2m。定苗后,每点查 20 株,调查记载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将普查结果填入芝麻青枯病大田普查 统计表,即表 4。 表 4 芝麻青枯病大田普查统计表 调查田块调查田发病田病田率调查发病病株率品种生育期备注日期类型块数块数()株数株数(%)调查地点:调查单位:调查人:6 测报资料收集 6.1 芝麻栽培资料 芝麻种类和主要品种及其栽培面积,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面积。 6.2 气象要素资料 当地气象台(站

10、)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7 测报方法 7.1 发生期预报 根据系统测报调查数据,结合天气、品种及芝麻青枯病发生规律(见附录 A)等综合分析,预测病 情发生趋势。在中心病株出现后,应根据天气实况和未来一旬的天气预报,确定大面积防治适期。 防 治适期 1:当田间病株率达 3%时,即达防治指标,应视为防治适期; 防治适期 2:田间查见芝麻细菌 性青枯病中心病株,且天气预报近期(5 天)内平均气温在 2530、连阴雨或有中到大雨时,此后的 35 天即为防治适期。 7.2 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预报 应根据当地田间调查病情动态、感病品种面积比率和气候条件适宜程度等做出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 预报。进入

11、生长盛期至成熟期 15 天前的各类型芝麻田均应视为防治对象田。 4 DB36/ XXXXXXXXXAA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症状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在芝麻整个生长期(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初期在茎杆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 斑块,继而呈黑褐色条斑向上下扩展,顶梢常有 23 个梭形溃疡状裂缝,部分病茎溃疡裂缝可延伸至茎 杆中下部,溃疡状裂缝出现早而多的病株常呈畸形。发病初期植株顶端先出现萎蔫,继而整株呈失水状, 最初夜间可恢复正常,后期则呈黑褐色枯死。病株茎部维管束变褐色,髓部空洞。折断茎杆常可见菌脓 形成的透明细丝。茎杆表皮下常可见泡状隆起,刺破后有乳色菌脓溢出,渐成为漆黑色晶亮的颗粒。 病叶病斑初呈灰绿色水浸状,继而转为黑褐色,叶片通常沿黑褐色条斑扩展方向先出现萎蔫,叶 脉呈墨绿色条斑,纵横交错呈网状,迎光透视呈透明油渍状,叶背脉纹黄色突起呈波浪形扭曲,最后病 叶褶皱,变褐枯死。 病蒴初现水渍状病斑,后为黑褐色条斑,病蒴内种子瘦小、污褐色。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