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61274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经济结构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其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 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经济和数量关系的总和。一个经济社会的经济结构主要由产业结构、 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三部分构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已经 成为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省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 如何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来应对危机的冲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 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通过研究经济结构 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优

2、化升级来实现经济的平稳较 快增长。一、江苏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江苏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江苏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它主要以三 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动为核心。二是区域结构变动。从空间类型 看,区域结构变动在江苏主要体现在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在全省经济总体中的 变动情况。三是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主要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 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一)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实现了由 “二、一、三”到 “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一产业占 GDP 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

3、的态势,同时内部结 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基本稳定在 50%60%之间;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 1978 年的 19.8%大 幅上升至 2008 年的 38.1%。图图 1:19782008 年三次产业增加价值占年三次产业增加价值占 GDP 比重变动情况比重变动情况表表 1:19782008 年主要年份三次产业增加价值占年主要年份三次产业增加价值占 GDP 的比重的比重单位:%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27.6 52.6 19.8 1996 16.5 51.2 32

4、.3 1980 29.5 52.3 18.2 1997 15.5 51.1 33.4 1985 30.0 52.1 17.9 1998 14.5 50.6 34.9 1986 30.1 50.5 19.4 1999 13.5 50.9 35.6 1987 26.8 53.5 19.7 2000 12.2 51.9 35.9 1988 26.4 48.5 25.1 2001 11.6 51.9 36.5 1989 24.5 49.7 25.8 2002 10.5 52.8 36.7 1990 25.1 48.9 26.0 2003 9.3 54.6 36.1 1991 21.5 49.6 28.

5、9 2004 9.1 56.3 34.6 1992 18.4 52.4 29.2 2005 8.0 56.6 35.4 1993 16.4 53.3 30.3 2006 7.1 56.6 36.3 1994 16.9 53.9 29.2 2007 7.0 55.6 37.4 1995 16.8 52.7 30.5 2008 6.9 55.0 38.1 图 1 和表 1 分别显示了 19782008 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的组成情况及其变动趋势,分 产业看具体情况如下:第一产业。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占 GDP 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1978 年,全省第一 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为 27.6%,超过第三

6、产业 7.8 个百分点,但是到 2008 年,所占比重已 经下降到 6.9%,降幅非常明显。分阶段看,改革开放初期到 1986 年,第一产业占 GDP 的 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所占比重由 1978 年的 27.6%提高到 1986 年的 30.1%,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后才转为下降。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第一产业占 GDP 的比重呈现出明 显下降的趋势。1989 年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二、三、一” 的布局,产业结构实现了本质的转变。随着全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第三产业的持续壮大, 2003 年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回落到 10%以内,并在

7、随后几年继续保持下降态势。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始终在全省经济中占据最重要的作用,占 GDP 的份额最大,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也大。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波浪式运动,但总 体上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从波动情况看,第二产业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52.6%下降到 1990 年的 48.9%,随后保持了小幅回升态势,到 2008 年回升到 55%。近几年来,工业结 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8 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的 28.5%。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趋势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自改革开放到 1987 年

8、,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一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占比始终保持在 20%以下。而在 1988 年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1989 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 随后保持稳定提高的趋势,2008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38.1%。全省第三产 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08 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地 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8.5%,比 2007 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二)区域经济结构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全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南北经 济呈明显的梯次分布。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全省前列,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始终 保持在 46

9、%以上,苏中、苏北地区发展则相对缓慢。为促进经济平衡协调发展,全省实施 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取得一定的进展,苏南发展 水平加快提升,苏中快速崛起出现良好端倪,苏北后发优势逐步发挥。表表 2:19782008 年三大区域占年三大区域占 GDP 比重情况比重情况单位:%年份 苏南 苏中 苏北 年份 苏南 苏中 苏北 1978 48.0 23.0 29.1 1994 58.3 20.1 21.7 1979 48.1 22.8 29.1 1995 57.4 20.3 22.4 1980 49.2 22.5 28.4 1996 56.9 20.0 23.1 1981 4

10、7.7 22.9 29.3 1997 57.5 19.6 22.9 1982 46.8 22.7 30.5 1998 57.6 19.4 23.0 1983 46.4 22.4 31.2 1999 57.7 19.2 23.1 1984 48.3 22.1 29.6 2000 58.1 19.2 22.7 1985 50.6 22.0 27.5 2001 58.9 18.8 22.3 1986 50.0 22.4 27.6 2002 60.0 18.2 21.8 1987 50.5 22.2 27.3 2003 62.3 17.4 20.3 1988 50.7 22.6 26.8 2004 6

11、2.8 17.4 19.9 1989 50.8 21.9 27.4 2005 62.5 17.6 19.8 1990 51.1 21.7 27.2 2006 62.5 17.9 19.6 1991 52.1 21.5 26.4 2007 62.4 18.1 19.5 1992 56.3 20.4 23.4 2008 61.1 18.1 20.9 1993 58.8 19.5 21.7 基于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以及各地区 GDP 增速变化情况, 区域经济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781993 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区域优先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经济政策,把 沿海

12、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放在突出地位,推动了江苏特别是苏南经济快速发展,也促使区域 经济增长不平衡加剧, “南快北慢”现象突出。19791993 年,苏南 GDP 年均增长 13.7%,比苏中、苏北快 2.5 个和 4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苏北 GDP 年均增长仅 9.7%,经 济增长相对缓慢。在此期间,苏南占全省 GDP 的比重提高 10.8 个百分点,苏中、苏北分 别回落 3.4 个和 7.4 个百分点。19941999 年。党的十四大后,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推进沿江地区发展的同时,重点 加快苏北的开发开放,不断增强苏北的发展活力,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再度出现基本均衡的 局面,相对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

13、扭转。19941999 年,苏南、苏中、苏北 GDP 年均 增长 12.9%、12.3%和 12.9%,1999 年末,三大区域 GDP 各占全省的 57.7%、19.2%和 23.1%, 人均 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之比为 3.6:1.5:1,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20002008 年。2000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富民强省、 “两个率先”目标,全力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强化分类指导与区域协调,优化生产力布局,认真落实振兴苏北 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促进苏北振兴和苏中崛起,苏中、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苏 南。2008 年,苏中、苏北地区 GDP 增速分别超过苏南 1 个和

14、0.9 个百分点。但从绝对量看, 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总体却呈现下降态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仍然严 峻。(三)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过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江苏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有制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增 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制度性因素。以工业行业为例, 1978 年,全省工业中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一统天下,国有工业占 66.3%,集体工业占 33.7%。改革开放为多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随着企业改制改组、招商 引资、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的实施,工业经济成份日趋多元化

15、,所有制结构调整 稳步推进,个体、私营、外资等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占比显著提高,成为推动全 省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2008 年,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4374.1 亿元,占全部 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9.6%,比 1998 年提高 26.4 个百分点。图图 2:19982008 年各类型企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动情况年各类型企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动情况从图 2 可以看出,1998 年以来,全省国有和集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 工业总增加值的比重总体快速回落态势,其他类型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呈现上 升态势。1998 年,国有和集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的增加

16、值占全省的 49.3%,而到 2008 年下降到 9.3%,降幅非常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调整 和优化,非公有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推动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二、经济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二、经济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实践证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经成为江苏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程度,能够深入分 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依赖程度,从而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 参考。(一)指标和数据选择基于上文对江苏经济结构变迁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全省经济结构的调 整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主要是第一产业比例快速下降,三产比重迅速 上升,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区域经济共同 发展,苏中、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开始超过苏南地区,但从绝对量上看所占比重总体是 下降态势;三是以外资和私营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