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5617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植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植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曹植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曹植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曹植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植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植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植集曹植作品集,包括诗赋,奏章,书信等。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 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 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 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 ,大率据南宋本 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 、朱绪曾曹集考异 ,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 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 ,古直有曹植诗笺 ,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相关资料: http:/www.chinawriter.org/wszl/yafei/ Last

2、 edited by 轻蓝 on 2003-7-14 at 13:28 入库时间: 2003-7-14 13:18 曹植生平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 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 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 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

3、和打击的对象。在曹丕登极的最初两年内,对他的打击 尤为酷烈。曹丕通过“监国使者“和一些地方官,两次制造口实,给他以贬爵削邑的处分。终黄初之世,他一直 在受迫害的阴影下生活。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继位,即魏明帝。曹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 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曾多次上书,要求得到任用,希望为国家效力,并向曹陈述过于重用异姓大臣 的危险,但曹只是“优文答报“,略无采纳之意。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 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曹植一生,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形成前后两个时期。但无论前期后期,他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想在政 治上有所作为。他曾多

4、次表示,要“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 ) ,要“ 功铭著于鼎锺,名称垂于竹帛“(求自试表 ) 。他抱负很大,自视甚高,对当时三国形势及曹魏内部状况的 分析,也不乏中肯之见。曹植的思想相当复杂。他时而鼓吹“宣仁以和众“、“礼乐风俗移“,推尊禹、汤、 文、武、周公、孔子等儒家圣贤;时而宣扬“长全贞而保素“、“澹泊无为自然“,表示要“仰老庄之遗风“。有 时在一篇之中,往往儒道两家思想杂糅,例如七启 。他对阴阳家、法家的学说以至谶纬、佛经都有所接 触。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与汉末以来社会思想冲破经学迷信桎梏直接有关。当时曹操以及一批思想文化界 人士,都具有思想比较开放活跃的

5、特点,而曹植是其中最显得驳杂的一个。他的思想既有丰富多采的优点,也有零乱不成系统的缺点。曹植一生勤于著述,他曾自述“余少而好赋“,“所著繁多“(前录自序)。他死后曹又称他“自少至终, 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魏志陈思王传)。他的诗、赋、各体散文,不论数量质量,都堪称当时之冠。 现存诗约八十首,赋文约四十余篇。原有集三十卷,已佚。 Last edited by 轻蓝 on 2003-7-14 at 13:29 原作者: 章培恒 骆玉明 入库时间: 2003-7-14 13:23 中国文学史相关介绍曹植自幼聪明,才华出众,一度受到曹操的偏爱,因此引起他和曹丕围绕继承权的一场明争暗夺。最 终,由于

6、曹植放纵不羁,缺乏政治家所需的成熟与老练,而归于失败。后,曹植受到曹丕的严厉迫 害,他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明帝曹叡继位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善,但仍 然得不到信任,空怀壮志,无从施展,终于郁郁而死。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公元二二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其前后期的作品,内容与风格 均有明显不同。曹植早年处于连年动乱之中,目睹了社会所遭到的巨大破坏,这必然给他的前期作品带来 深刻影响。虽然他的直接描绘社会乱离的诗歌只保存了送应氏和泰山梁甫行二篇,仍然值得重视。 其中送应氏尤为出色: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

7、,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曾为东汉都城的洛阳,一度繁华无比,经董卓之乱,成为废墟。此诗由皇宫而民居,从城市到乡村, 逐步开展,描绘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洛阳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作者对洛阳的凭吊,实际包含 了对整个社会、整个汉末历史的哀伤,内涵非常深厚。 在曹植前期作品中,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志趣与抱负。如白马篇 ,虽是游侠题材,诗中那一位英勇 少年,实际也是作者自我的化身。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表达了作者对壮 丽人生的追求。 鰕鲌篇则直抒胸臆:“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8、。俯视上路人,势利唯是谋。 ”“抚剑而雷 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呈现出一片豪迈气概。这些诗大多情调开朗,富于进取精神, 同时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 此外,因为曹植前期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与曹丕一起,以贵公子的身份与曹操属下的文人交往,所 以也写下不少记叙宴游及唱和赠答之作,如公宴 、 侍太子坐 、 斗鸡等,大抵情调平和,辞采华丽, 很有些贵族气。这一类作品曹丕、王粲等也有,而以曹植为突出。这种诗当然很少具有深刻的内涵,但作 为一种文学现象,它反映了建安时代诗歌题材不断扩大,更多地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反映了随 着文人文学集团的出现,诗歌的娱乐性与社交功能更加明显了

9、。曹植后期,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忍 辱求生,心情极为悲愤苦闷,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发生显著变化。那种雍容华贵的诗作极少再出现,一些表 达不甘闲置、要求施展才能的愿望的作品,也不像早期之作那样豪迈自信,而是显得深沉悲凉。更多的作 品,集中抒写了对个人命运的失望,和对曹丕政治集团的怨恨。这些诗文中,充满受压迫的痛苦,对自由 生活的向往,以及预感生命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 这里有的作品是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写成的,曲折地反映了内心的不平与哀怨。如美女篇 ,形式模 仿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但主旨改变了。诗中逐一铺写女主人公的美丽、高贵之后,这样结束:“佳人慕 高义,求贤良独

10、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透露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 痛苦。又如吁嗟篇 ,以蓬草为风所吹,四处飘荡的形象,象征自己屡被迁徙,不能与亲人相聚的命运, 表达“愿与根荄连”的愿望。另有一些作品,则用激切的语言表现内心的愤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赠白 马王彪 。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 ,当时诸王循例入朝,曹彰暴死京城,曹植与曹彪返回封地,途 中又被强令分道而行。全诗分七章,感情丰富复杂。旅途的艰辛,骨肉分离的悲伤,对人生的失望,对曹 丕不敢明言的愤恨,对监视者的诅咒,兄弟之间强作豁达的慰勉,层出迭出,真切感人。 在曹植后期的诗中,还出现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表示怀疑、否定的倾向。

11、这是因为他既不能放弃对于 人生价值的追求,又看不到现实矛盾有任何解决的可能。 赠白马王彪末章说: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天命可疑,神仙虚妄,人寿不永,现实世界只是一片黑暗。本来,建安文学具有一种开朗亢奋的基调。 但这种基调是建立在对追求人生价值的自信的基础上的,当严酷的权力斗争破坏了这种自信以后,诗歌的 格调就随之改变。由此开启了正始文学的风气。但从根本上说,曹植早期诗歌的激昂之气与后期诗歌的悲 哀情调,有其相通之处。正是因为建安文人对于自由意志和生命的价值有着热烈的追求,当这一追求受到 抑制时,他们的悲哀才如此强烈。从这一点来理解正始文学,

12、也是同样道理。 曹植前后期的诗篇,在内容上虽有上述明显的不同,但都感情充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尤其重 要的是,通过他一生的创作实践,他把文人的艺术修养、文人文学的传统与乐府民歌的特点结合了起来, 既吸取了民歌的长处,又改变了民歌单纯朴素的面貌。 诗品评他的诗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黄侃 诗品讲疏又加上“不离闾里歌谣之质”,曹植的诗歌确实兼具这两个方面。具体地说,以下五点很值得 注意: 第一,曹植现存诗作中,乐府诗占有近半数。但这些诗基本上都不是配乐演唱的。刘勰文心雕龙 谓之“无召伶人,事谢弦管”。这是乐府歌辞文人化的明显标志。 第二,和建安时代其他诗人一样,曹植也写了不少沿用民歌题材,模

13、仿民歌风格的诗。但他并不是单 纯的模仿,而是加以适当改造,有时结合骚体的象征手法,在那些游子思妇的形象中注入纯属于个人的思 想感情。前面提及的美女篇 、 吁嗟篇 ,以及七哀和杂诗中的几篇,都是如此。如杂诗之 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这里把九歌中所谓“美人迟暮”的哀怨与汉乐府民歌的风格相结合,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 有限生命的惋惜,浅显而雅丽。较之曹丕比较单纯地模仿民歌的燕歌行一类,更富于个性,内涵也更 为曲折丰富,耐人寻味。 第三,曹植诗的结构大多颇为精致,很少平铺直叙。特别是开头,常常以几句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14、的景 物描写,渲染出特定的气氛,笼罩全篇。如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二句,以激烈动荡的 景象,暗示了作者心境的不平和处境的险恶;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二句,以迷蒙恍惚的景象, 奠定了全诗哀怨的基调。所以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 ) 。这虽然是从民歌的比兴句学来, 但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比通常的比兴句重要得多,效果也更为强烈。 第四, “诗赋欲丽”是建安文学的普遍现象,而以曹植最为突出,对后人的影响最大。与民间乐府不同, 他的诗往往有鲜明的色泽,并已较多使用书面语,讲求华美、工整和刻画的细致。只是并不显得深奥。这 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对仗的运用。建安以前,辞赋乃至散文都

15、已明显趋向骈偶化,但在诗歌中,还没有人有 意识地运用这一修辞手段。建安时代,曹植、王粲作为辞赋的高手,开始将它引进诗歌写作中来,曹丕等人偶尔也有尝试。和对仗同时出现的,是炼字的现象。像曹植的诗句“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赠丁 仪 ) ,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侍太子坐 ) ,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渌池”(公宴 ) ,其中的动词都 经过精心锤炼,以求得到警醒的效果。这样的诗句在他的作品中虽然占比例不大,但在以后的文人诗中, 却是越来越普遍。 第五,建安文人诗中,开始有较多的自然景物描写,曹植也是主要的代表。这同样是在汉代民间乐府 中很难见到,并对后代文人诗影响很大的现象。下面是公宴中的一

16、节: 清夜游西园,飞差相追随。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渌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以上是曹植在其诗歌创作中把文人文学与民间乐府结合起来的五个主要之点。他在这方面的特出成就, 使他在建安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 除了诗歌以外,曹植的散文、辞赋也有相当特出的成就。 与杨祖德书评述当代著名文士,倾吐自己 的怀抱,因杨修与他关系密切,所以话说得随便,有较多抒情成分。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植自负而又外露的 诗人性格。 求自试表要求明帝给以任用,希望由此得到施展才华、建立功业的机会。曹植本来是个理想 很高又十分自信的人,把“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视为人生的目标。长期闲置,使他深感压抑,并且有 一种大才未用的遗憾。所以这一篇表文写得慷慨激昂,极富情感。 曹植现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