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3811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导、练”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内容提要: 一、设计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设计利于探索规律、知识生成的问题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 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使学生在较 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是新课程改 革以来所有教师面临的问题,有效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进 几年来数学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探索,老 师们首先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涌现 了各种不同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

2、的一种 有效教学模式,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我也在努力尝试学、导、 练这种教学模式,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有效性。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学、导、练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设计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 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关键,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什么样的情景呢? 、设计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景。创 设情景 是为了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产生求知

3、冲动,因此情景的创设不能离 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当学生把课堂当成学习的乐园,才会产生求知欲。 情景不能为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要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 数学化的过程。 、设计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情景。 情景的创设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情景应该是学生所熟悉或可以理 解的 情景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必须是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思考 的。教师恰到好处创设的问题情景,有助于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到问题的 研究解决之中来。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 功乐趣,就会产生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进一步的学习。 那么,怎么去设计问题情景,有哪些方法呢? 、激疑引趣。教师可以把教材

4、中的数学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 情趣的 童话故事,创设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问题情景,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可以唤起学生 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识。 、旧中引新。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 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 行引新,设问引疑。 、揭示矛盾。学习中的矛盾包括一个人已经有的经验、知识或预料、 期待,同新的课题之间的矛盾、课题内部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同时学 习的两种材料之间的矛盾;对同一问题不同认识之间的矛盾等。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要善于

5、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 能产生一个个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 、制造悬念。学贵有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设计出新 颖别致的疑问,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和其他知识、手段来解决存疑可 以使学生的学习得以继续和延续。也就是,在教师揭示一个矛盾的同时再 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 这一内容时,设置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你随便想一个数, 再将你想的数乘以2后加上6,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10,将最后的结果告诉 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想的数。”学生觉得很惊奇,迫切希望知道老 师是怎么知道的。 5、利用生产、生活问

6、题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 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 生感和神秘感,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如在讲有理数的 加法时,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 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 米?(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 6、利用故事、游戏创设情境 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游戏之中,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 起来。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丰富

7、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 动力,通过影响非认知因素对数学学习起推动作用。例如在勾股定理 一课的引入时,采用动画 FLASH 来播放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 友家赴宴时,通过观察地砖,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这一故事,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创设情景的目的,努力发掘 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设富 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 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得以迅速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有效设计利于探索规律、知识生成的问题 “学、导、练”这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要

8、使 学生通过 对问题的探究顺利获取新知,必须设计好问题。 1、问题设计应在启迪思维、解决困惑上多挖掘,为顺利理解和掌握 知识创造条件学生对各种知识理解的难易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认知心理学 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 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 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 决的矛盾。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合适的习惯,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 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 2、问题设计应在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关联处深化,在探究意识

9、上提升, 为思维 向更高层次推进服务 数学课本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教材中 每章节 的内容都是处于特定的知识结构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表述方式犹 如一条链环环相扣,任何一节的松动就会造成链子的脱节。知识之间的联 系也与这相仿,因而知识之间的关联处是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 形成数学能力的关链部分,若处理不好,则很容易成为制约学生正确掌握 教材内容的“瓶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关联处设计好问题呢?我 的体会是应努力探究教材中潜在的思维题材加以诱导联想,探讨知识的发 生和发展过程,理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达到既深化知识,又发展 能力的目的。 3、问题设计应有

10、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为夯实双基,改善认 知结构导航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把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发展水平是指“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接受新知识前的原有认知结 构;第二发展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最 易被学生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问题设计不应停留在第一发展水平,而 要定向在“最近发展区”,在那里寻找思维的生长点,利用现有的知识构 建网络,为学生架设探索未知的桥梁。这样做才能最有效地诱发思维,以 现有的知识去吸纳同化新的知识,用新的经验和要求去修正和顺应原有的 认知结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和水平和培养创新意 识。 在课堂教学

11、中为了能更有效地发挥问题在构建知识网络中的作用,我 往往采 取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设计变式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 寻找结果。当然这样训练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果,而 是在训练中实现对知识的梳理。为构建更完善的知识网络创设条件,实现 认知水平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 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1、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易混易

12、错知识,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来区分、掌握。如: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后,学生容易把-22与(-2)2弄错。教学时 我出了一组类似这种题,让学生练习。如此对比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区分这两种形式,差错率大大降低。 2、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设计分层练习 如: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课时,讲完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 观察公式 中所出现的数字特征及所得的结果之后,出示题组让学生完成:(1)(x+y)(x-y),(a+b)(a-b),(m+n)(m-n)。(口答) (2)(-x+y)(-x-y),(-a+b)(-a-b),(-a+1)(-a-1)。(

13、口答) (3)(3n+2m)(3n-2m), (-3m+1)(-3m-1),(xy+2)(xy-2)。 (4)(m2-n2)(m2+n2),(x2+1)(x2-1),(12a2b+3c)(12a2b-3c)。 (5)(a+b)(a-b)(a2+b2),(x+1)(x-1)(x2+1), (-2x+3y)(-3y- 2x)(4x2+9y2)。 这些题组无论在难度上还是模式上,都有所提高、有所深化,一组一 个“台 阶”,使学生每完成一组题后,都能有所提高,做到“更上一层楼”。 3、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 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14、,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一: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的中点, 所得到 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二:当一般四边形的对角线满足什么条件时,顺次连接各边的中 点是矩形、 菱形、正方形? 变式三:顺次连接何种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菱 形、正方 形? 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更好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搞 清它们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了灵活解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我在设 计课堂 练习时特别注重这样两个方面:题目具有阶梯性:第

15、一部分是直接运用 知识解答的题目;第二部分是变式训练题目,应灵活运用知识;第三部分是 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重视一题多解和一 题多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发现这样精心设计变式分层练习,特别有助于学生在运用知识中 形成技能, 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本文来自第一学习网 经历长期的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我体会到在教学设 计上重点 设计好问题情境、新知的生成过程、例题及课堂练习题这三个方面,能充 分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的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体现 学生的主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