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229653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练习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点一横长一点一横长明凤英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达时雨。小时候,学写繁体字。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 ”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 。 ”还有“亡、口、月、贝、凡, ”这是“赢”字;输赢的赢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 ”大家咧嘴嘻嘻

2、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 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 “当心摔跤哦。当心摔跤哦。 ”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 做什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做什

3、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 书,孝顺父母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 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 为国家社会做事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事,处处都是险滩。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人物事事件件一一事事件件一一插叙插叙事件事件 三三事件二事件二写写 人人 记记 叙叙 文文2有一次

4、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 30 块钱寄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 ”达老师只说:“上课去。 ”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 导费了导费了。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

5、事。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我常常想起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我 没有机会告诉她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我也没有机会谢 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想念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16.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场景回忆了我与达时雨老师相处的日子,请依次概括前三个场

6、景。(每处概括不超过 10 个字) (共 6 分)场景一: 教我们认字教我们认字 场景二: 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场景三: 讲做人的道理讲做人的道理 场景四:免除我的辅导费17.文章-段语言饱含感情,请以相关内容为例简要分析。 (4 分)12 第第段中,用段中,用“我没有机会我没有机会”一句回忆达一句回忆达事事 件件 四四3老师给我的人生观的启蒙,老师给我的人生观的启蒙, “也没有机会也没有机会” 一句回忆达老师让少年的我快乐成长。没一句回忆达老师让少年的我快乐成长。没 有直抒胸臆的抒情和议论,以平静的口吻有直抒胸臆的抒情和议论,以平静的口吻 叙述几十年前的情境,传达了作者对达老叙

7、述几十年前的情境,传达了作者对达老 师深厚而浓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可谓言师深厚而浓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可谓言 有尽而意无穷。有尽而意无穷。18.阅读文章-段,简要分析达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不超过 150 字) (7 分) 达老师聪慧可亲、和蔼娴静,教我们认字,达老师聪慧可亲、和蔼娴静,教我们认字,用编顺口溜的方式教我们这些活泼好动的用编顺口溜的方式教我们这些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们学习时高兴地大声喊叫,休小学生;我们学习时高兴地大声喊叫,休息时忘形疯跑,她没有粗暴地批评,而是息时忘形疯跑,她没有粗暴地批评,而是巧妙地提醒,让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达巧妙地提醒,让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达老师正

8、直善良,她严肃地教导我们做人的老师正直善良,她严肃地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令我至今难忘,她不动神色地免除道理,令我至今难忘,她不动神色地免除我的辅导费,让我无忧无虑地享受学习的我的辅导费,让我无忧无虑地享受学习的快乐。快乐。小结:人物精神与事件一一对应。小结:人物精神与事件一一对应。采一把采一把艾蒿艾蒿回家回家事事 件件咏物类散文:咏物类散文: 常识常识 物所凝聚物所凝聚 的含义。的含义。情景、情景、 事件事件4丁立梅出城,去采艾蒿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彼采艾兮,如三岁兮。 ”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情深意长的牵 念念

9、。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乡

10、村的乐事里,采艾蒿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村庄。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

11、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插叙:作用插叙:作用 点明思念点明思念过过 度度 点点 思思 亲亲5联想到远方的友人。联想到远方的友人。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

12、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温暖。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 忘不掉的。忘不掉的。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 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 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自

13、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 弥漫在民间。弥漫在民间。 15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由“端午节带儿子出城采艾蒿”这件事引发了哪些联想?(4 分).联想到联想到诗经诗经中采艾蒿的诗句(或采中采艾蒿的诗句(或采 艾蒿的青年男女)艾蒿的青年男女) 。儿时端午节采艾蒿的儿时端午节采艾蒿的 乐事。乐事。 (或故乡的风俗,采艾蒿插艾蒿的乐(或故乡的风俗,采艾蒿插艾蒿的乐 事)事)远在美国的友人发来的邮件(或远远在美国的友人发来的邮件(或远 方的友人,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端午节充方的友人,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端午节充 满艾蒿气味的童年)满艾蒿气味的童年)若干年后儿子也会若干年后儿子也会 在端午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

14、孩子采艾蒿。在端午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采艾蒿。16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描写了艾蒿,他们在修辞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点点 思思 乡乡6是什么?(4 分) 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 2 分)用意:写出了艾蒿如乡村女儿一样的分)用意:写出了艾蒿如乡村女儿一样的 普通和朴实,把艾蒿比成普通和朴实,把艾蒿比成“婴儿婴儿”更表达更表达 了作者对艾蒿朴实与纯真的赞美与喜爱之了作者对艾蒿朴实与纯真的赞美与喜爱之 情。情。17作者说“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流传至今。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流传至今。 (1 1 分)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分)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 采艾蒿,作者的朋友远在异国他乡也会在采艾蒿,作者的朋友远在异国他乡也会在 端午节怀想艾蒿的味道,因为他们都有童端午节怀想艾蒿的味道,因为他们都有童 年采艾的经历。年采艾的经历。 (3 3 分)艾蒿已经成为故乡分)艾蒿已经成为故乡 的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的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 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 (1 1 分)语言表分)语言表 达(达(2 2 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