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921991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班级管理尤其是小学低年段的班级管理却不尽人意。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

2、讨了制约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主要对策。以期对小学低年段班级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启迪。一、 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但在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一)教师方面1、小学低年段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陈旧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 “应试教育” ,分数和排名是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衡量指标,这导致了高度重视 课堂教学2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班主任一直在做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

3、获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和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使学生服从教师指挥,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2、小学低年段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城镇,仍采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即:权威式的管理模式,教师就是权威。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体事件,采用同一个模式,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情况、学生违纪情况、学生的成绩等来量化班级工作。在这样权威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规定的范围、方法来学习、生活,致使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4、,这显然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3、小学低年段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忽略学生心理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内涵的片面认识,只注重对学生的成绩、纪律、卫生等常规项目的管理,而忽略学生心理的发展。在这种强压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盲目的顺从。但随着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教师过于严厉的言辞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忽视学生心理活3动的管理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都是不利的,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顺从型”或是“叛逆型”,而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则较少。(二)学生方面1、多以自我为

5、中心,缺乏集体主义意识。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都是家长身边的宝,被宠着、疼着,听到的也多为赞美之词,因此,他们有很强的优越性,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同时又会较多地评价他人,却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遇到矛盾和分歧时,常常把责任推卸给对方,学生间的告状也是此起彼伏;2、情绪冲动而多变,自控能力差。低年级学生情绪容易冲动,不善于掩饰,也不善于控制自己,常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争执,甚至是打闹。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上课思想不宜集中;在行为规范方面,不能自觉得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准则;3、意志力较差,依赖性过强。小学低年级的意志力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不善于对

6、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二、影响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小学低年段4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难点,要搞好小学低年段的教育必须注重如何让班级管理有效。当前影响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可从以几方面分析。(一)低年级学生的自身原因孩子毕竟是孩子,对社会只有初步的狭隘的认识、自理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娇纵和固执、处理事情的能力差;思想单纯、独立占有欲强;。这些都是导致低年级学生存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一大重要原因。1、小学低年

7、级学生自理能力差而造成班级管理混乱。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为数众多,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生活上这些孩子被父母包裹得严严实实,天热时不晓得减衣服,脱下了衣服活动之后又不会穿;上厕所的规律不能及时养成,休息时只顾贪玩,铃声一响又慌里慌张,甚至憋尿;做值日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累得满头大汗却还不干净,自己身上倒有明显的劳动迹专心听讲,随心所欲,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娇纵和固执而形成常规管理能力弱。在五项常规上,经常出现不会站路队、做两操,经常漏掉某件学习用品或者红领巾;上课前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一些简单的事情也容易犯错误,粗心大意;下课不能及时认真

8、地完成作业。54、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独立占有欲而引起学生之间不和群。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容易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容易与别人分享学习用品或和平共处的游戏,容易发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一来,他们明显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导致违反班级纪律现象十分严重。5、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而导致上课纪律较差。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课堂学习中,自律性差,爱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二)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

9、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6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优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

10、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这四种类型虽然是极端的类型,但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本身的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整体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对其多给予爱和关怀,并且父母应在这时更多的控制孩子行为。(三)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1、停留于传统式管理。有些班主任将管理等同于制度管理,把制度看作是绝对的标准,把它当作惟一可以依赖的手段。一味用规矩,套住学生、监控学生的行为。2、满足于胁迫式管教。目前,小学大多实行日常行为规范分数量化措施,这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式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

11、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即使是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只得忍气就范。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73、采取家长式看管。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之下,学校风平浪静,学生安然无恙,但有得必有失,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自己活动的空间,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4、“应试教育” 的枷锁 ,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 ,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长期以来,小学生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班级管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班级组织的自我生存力量和教育功能。二、 促进小学低年段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著

12、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过:“班级、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在其中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魂牵梦绕见到她。这怀念的感情经过滚滚滔滔的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经年累月,越积越深。许多人愈到老年、晚年,对其思之愈切,念之愈深。班级和人生维系得这么紧密,班主任这一职业便具有了一定的诱惑力” 。(一)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加快素质教育的形成 应试教育模式在近年来越来越明显,正是在传统观念及社会变迁过程的某消极因素的影响下,教育运行机制被考试误导,偏移教育目的,在教育结构、内容、方法和功能上出现畸形变化。从其产生、发展、危害及解决等

13、方面来看,应试教育模式8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不相适应,既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在教育改革的深化中,能否转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就成为主要的关键问题,牵涉着一系列的其他教育问题的解决。 1、要更新教育观念。片面看待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把考试当成是教育过程的杠杆,以考试结果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尺度。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主要是端正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认识,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材的教育观,把教育当成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特别要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

14、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总目标。2、改革考试制度。减少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育考试中,将招生考试、水平考试、评价考试和课程考试分开进行,确立相应的考试指标体系,才能改变考试制度效能不清、使用混乱的局面,真正发挥各种考试的特殊功能。(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愉快交往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校平台向家长传授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必要的健康心理行为的指导,进行伙伴关系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常识的教育。92请家长还给孩子一片与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在孩子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后,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和与伙伴游戏的时间、空间。鼓励孩子和邻居、同学交往,节假日要带孩子访亲

15、探友,引导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为此,每次假期老师应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业,提出对孩子活动、交往的要求,并要求家长抓住良机,让孩子多活动多交友,切实保证儿童在校外有足够的活动、交往的时空,家长必须认真填写落实的情况。3学校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为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可开展如“秋季运动会”、“做操比赛”、“感恩教育”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合群心理和伙伴关系。对于因家庭不和谐的学生要关心、爱护、鼓励、支持他们同伙伴交往;对于因家庭溺爱型的学生,则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并辅之以疏导教育;对心胸狭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与老师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

16、系。(三) 、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管理学上有一个泡菜理论,说的是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白菜的味道,用怎样的水就泡出怎样的菜,只有调整好泡菜的水,才能让萝卜、白菜产生可口的滋味。班级教育管理其实也是这样,建设怎样的班级文化就能造就怎样的学生。在小学低段时期,要精心营造“班级亲情感“,让学生真正恋上这个“家“,把环境和谐放首位。作为学生们的榜样,教师更要处处用10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总是身先士卒,要求大家要团结友爱,不嘲笑、不讽刺、挖苦,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教师更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民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信得过。(四) 、调动学生合理的竞争意识每个班级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自信心强,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不同的长处在不同的方面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们还利用晨会、班会和语文课堂,随时随地适时地向同学们介绍古今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