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粮食信息 2007年第16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180129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粮食信息 2007年第16期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华南粮食信息 2007年第16期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华南粮食信息 2007年第16期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华南粮食信息 2007年第16期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华南粮食信息 2007年第16期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南粮食信息 2007年第16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粮食信息 2007年第16期(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南粮食信息 第 101 期第 1 页 共 24 页华南粮食信息2007 年第年第 16 期期 总第总第 101 期期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编制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编制热点追踪.1当前粮食宏观调控的启示.1深度分析.5早稻播种面积为何连年减少?.5权威报告.109月份粮食价格以升为主 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升.102007年10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12综合要闻.152007年全国托市收购小麦2894.9万吨.15截至9月3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早籼稻637.4万吨.15截至10月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65.1万吨.15今年广东省粮食产需缺口约2400万吨.152007年度东北新产玉米质量

2、明显好于去年.17交易快讯.1710月18日深圳宝安早稻竞价销售交易会.1710月12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销售交易会.189月28日中央储备植物油竞价销售交易会.199月27日肇庆早稻采购交易会.199月19日河源早稻销售交易会.199月18日佛山顺德早米销售、早稻采购交易会.199月13日珠海早稻采购交易会.20华南粮食信息 第 101 期第 2 页 共 24 页热点追踪热点追踪当前粮食宏观调控的启示当前粮食宏观调控的启示迫于 CPI 高涨的压力,为稳定第四季度的价格总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个部门在 9 月底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价格调控。而粮食价格的调控成为此次价格调控的重点。通知

3、认为,我国粮食连续 3 年丰收,今年夏粮和早稻继续增产,预计秋粮可以获得好收成。国家粮食库存充裕,把粮食价格稳定在目前的水平,有利于在保证农民增收的基础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稳定粮价的具体措施,国家适当增加近两年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收购由国家临时存储的小麦和稻谷的销售数量,在不低于最低收购价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销售底价,重启临时存储进口小麦的竞价销售工作,保证小麦和稻谷的市场供应。那么此次调控对市场有何影响呢?我们先看看稻谷市场。自 9 月 26 日起,2005 年托市稻销售底价调低 20 元/吨,2006 年托市稻销售底价保持不变。这样经调整后的底价如下:2005 年中晚稻为 1480 元/吨,

4、2005 年早稻为 1440 元/吨,2006 年早稻为 1470 元/吨,2006 年中晚稻为 1510 元/吨。稻谷投放数量从 9 月下旬开始也有了明显的增加:9 月 12 日的投放数量为 22.36 万吨,9 月 19 日上升到 76.32 万吨,10 月 10 日进一步上升到 81.26 万吨。然而市场对调低底价、增加投放数量的举动反应冷淡,稻谷成交数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快速的下降。9 月 12 日成交了 4.85 万吨,9 月 26日成交了 1.44 万吨,10 月 10 日仅成交了 0.6 万吨。我们再看看小麦市场。托市小麦部分调低底价后,成交量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势头。安徽

5、市场调低底价前两场交易会小麦成交量为 31.86 万吨、14.30 万吨,华南粮食信息 第 101 期第 3 页 共 24 页调低底价后两场交易会的小麦成交量为 10.67 万吨和 17.91 万吨。7 月份新麦上市以来安徽市场托市小麦的投放量及成交情况见下图:安安徽徽市市场场托托市市小小麦麦成成交交数数量量图图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7.57.127.197.268.28.98.168.238.309.69.139.209.2710.11 日期万吨投放量成交量由图可见,从 8 月份开始国家加大了托市小麦的投

6、放数量,小麦成交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 9 月份后,在投放数量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托市小麦的成交量却逐步走低。7 月、8 月托市小麦成交量逐步走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新麦上市之初,存在后熟期,制粉企业用粮主要还是以陈麦为主,兼之上市初期新麦收购存在一定困难,故而托市小麦的销售一直较为顺畅,成交率也较高。9 月份之后,新麦后熟期基本结束,经过两个月的观望等待,农民的售粮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制粉企业用粮相当大部分可以直接从新麦中得到满足,制粉企业对托市小麦的依赖性日益下降,这直接导致了托市小麦成交率的不断下滑。9 月 29 日、10 月 12 日,国家重启临时存储进口小麦的销售工作,总计投放数量为 40 万吨

7、。2003 年底由于国内粮价短期快速大幅上涨,国家出于对粮食安全的忧虑,在 2004、2005 年共进口了 1074 万吨的小麦,作为临时储备。此次公开销售进口小麦,政府希望通过增加供给来抑制粮价上涨的意图明显。然而两场交华南粮食信息 第 101 期第 4 页 共 24 页易会的成交结果并不理想,9 月 29 日 20 万吨的进口小麦仅成交 1.5 万吨,10 月12 日 20 万吨的进口小麦成交 6.25 万吨。托市稻谷、小麦及临时存储进口小麦的竞价销售情况表明,目前市场上的总体供给是充分的。实际上,国内粮食生产已经连续三年增产,今年夏粮和早稻已经取得增产,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对秋粮生产的乐观估

8、计,2007 年很可能又是一个增产年,这样粮食取得连续四年增产的壮举,现在看来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很难想象粮食的供给会在连续四年增产的时候出现问题。那么在供给充分的情况下,入夏以来粮价为什么又出现了一波突然快速的上涨呢?我们认为从大的方面来讲,有三大原因:一是国际粮价普遍高涨,二是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三是社会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扬。但是具体而言,此次粮价上涨的导火索在于新产早稻收购价格的快速上涨。关于新产早稻收购价格的快速上涨的原因,市场上有诸多论述。我们认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储备粮轮换补库任务的刚性约束。新早稻上市期间,也是各储备库补库的时机。然而今年早稻收购市场农民惜售严重,各国有收储库点为了完

9、成补库任务,出现了竞争性的收购场面,直接推高了新稻上市期间的收购价格。到了九月份,由于补库任务基本完成,来自于补库方面的需求骤然下降,早稻收购价格也应声而落。可见,储备补库对早稻的收购价格具有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近年早稻愈来愈蜕变成一个适合炒作的品种,这也正是其价格往往出现剧烈波动的原因。为什么说早稻是一个适合炒作的品种?首先是早稻的“盘子小”。中国适合早稻播种的区域小,因而总产也少,仅为 3000 多万吨,是所有主要谷物品种产量最少的。股市中盘子小的股票容易成为爆炒的对象,早稻天然的“小盘”迎合了炒作的需要。其次,早稻需求的“储备性”。我们知道储备需求占据华南粮食信息 第 101 期第 5

10、页 共 24 页了早稻需求的大部分比例,而储备并不是最终的、真实的需求,其仅仅是政府的一个计划与任务。与任何计划都不能摆脱僵化与缺乏灵活性一样,储备计划也不能免俗。市场正是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疯狂的大肆炒作。比如预料到储备必须在某一段时间完成某个数量的采购任务,当正好粮食又处于较为紧张的时期,市场普遍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 “死了都不卖”,坐地漫天要价。最后,早稻上市的时间也有利于其炒作。早稻是每年第一个上市的大宗粮食品种,对全年的新稻上市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早稻价格的炒作,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果国家的收储政策能够灵活一点,在发现早稻价格短期内出现非正常的快速上涨苗头时

11、,及时停止硬性的轮换补库任务,那么来自于储备补库这方面的需求便会受到抑制,从而从根本上缓解收购的紧张局面。如果早稻收购期间的价格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那么也许当前的粮市宏观调控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或者就根本不需要这种刻意的调控。但是良机却被坐失,等到各储备库争先恐后地不惜高价完成补库任务时,市场粮价已经高高在上,这个时候再寄希望于通过加大的2005、2006 年的托市粮的销售力度来抑制粮价上涨,就有点“缘木求鱼”的味道了。其实,政府如果调整储备政策,将部分 2006 年的托市稻谷转为常规储备,一方面解决了 2006 年托市稻销售的压力,同时又减少了新稻的补库压力,进一步又缓解了新稻收购价格的上涨压力, “一石三鸟”之举,何乐而无不为? 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对目前的储备策略作出大的调整。首先,储备计划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尽量避免成为市场助涨助跌的力量;其次,改变储备品种较为单一的格局,大幅增加中晚稻的储备比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