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180073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0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寻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阶段考 语文试卷 第 I 卷(阅读题共 85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 经济、伦理、道德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当然 都包括在内。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 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 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

2、、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 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 “闲寂” 。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 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这属于知的范畴; 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

3、个最为本质、最具有 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 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 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世者,实在制度法制法律公私 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 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 德方面的东西。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

4、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 以及十二因缘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 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 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 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 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 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这一点,中国不少学者是感觉到了的。冯友兰先生说:“

5、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 轮回等,这是鬼学 ,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 ,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 “子不语怪、力、乱、神” ,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 知生,焉知死?”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 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摘编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 1关于佛教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中国文化一样,佛教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这些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都属于知的方面。B原始佛教

6、文化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话究拿不带有伦理的色彩。C佛教文化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传到中国以后,它“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完全是对立的,因此它不会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D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愿意以求生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不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的共同的东西。C简单、质

7、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D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知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周一良先生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点明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B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是这二者最主要的差别。C文章引用陈寅恪先生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为中国文化知、行两个范畴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D深义的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是一

8、个民 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二、小说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灯笼 陈忠实县纪委书记焦发祥一早走进县委大门,瞧见传达室旁边围着一堆人,他瞥了一眼,从人头攒动的 缝隙中,瞅见了一只灯笼,也凑上前去。大伙儿围观的确是一只灯笼。外边糊着一层红纸,里面点燃着一支小蜡烛。挑着这只灯笼的是一位乡下老农民一张脸没有生气,只有几根微微颤抖着的胡子,表明他心里 憋着气。“喂!你在这儿干什么?”焦发祥问。那双似睁似闭的眼睛闻声看过来,似乎在掂量问话人的身份。 “寻找真理!”他的干瘪的嘴唇动了 一下。围观的干部们笑起来。“你说具体点?”焦发

9、祥提醒他。他的眼睛忽地一翻,露出一缕难受不堪的神光,盯住焦发祥,反问:“我给你说了,你给管?”“问你就是想管。 ”焦发祥肯定说。“啊呀!我可找到包青天了”打灯笼的农民嘴里叨叨着。我跟村支书刘治泰家原住一个院子。这是土改时分的,两家挤一院。这二年,我申请庄基地,没 批;刘支书却自己划了庄基地建了新房,搬走了,按规定老庄基地归我。没料到,他搬了家,不提老房子的事了。我找他,他先说忙,后来,干脆说要在老屋里拴牛。我急慌了!我的三个娃子连一个媳 妇也没娶,净等房子喀!没办法,我就说买下来,支书要价的口开得多大!大得怕怕!我的天,这老 房子椽也朽了,瓦也朽了,雨天漏得像草筛。这不明摆着坑人吗?我找乡政府

10、,不下八回,总说忙, 抽不出时间解决这号鸡毛蒜皮的事。我实在想不下好办法,就打上灯笼来了“杨书记吗?喂!你们乡的清水湾,有个叫田成山的农民,居然挑着灯笼闹到县上来了。 ”焦发祥 平静地说。“我一定处理好!”杨书记在电话里连连自责。第三天早晨,焦发祥刚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就急促地响着。电话是市纪委打来的,说是本县清水湾一个名叫田成山的农民,挑着灯笼到市委大门口名为“寻 找真理” ,实际是喊冤。焦发祥真有点火了,直接拨通了乡上的电话。“焦书记,我昨天已经处理了, ”焦发祥耐着性子听着, “昨天,我严肃批评了田成山打着灯笼大 闹县委,影响了县委机关的正常工作经调查,田成山没参加派性组织,但他老婆是个厉

11、害手,这 件事背后有没有背景,尚待进一步了解”“好了好了,你真是动了脑筋了!”焦发祥真是哭笑不得。放下话机,对司机传话:“走一趟清 水湾。 ”清水湾三面被坡丘包围,一面出水路,坡地上多柿树,杏树和桃树。村前有一弯簸箕似的平川, 种麦又种稻。这个小小的村庄是本县山区一个独厚于天的角落。七八十户村民,村长从东到西吆喝了 一遍,男男女女就聚集在村子中间的会场上来了。焦发样让村支书刘治泰把县政府关于给村民划拨庄基地的文件宣读一下。刘治泰大声宣读完文件, 一只手挂在桌子上,一只手插在腰间,向全体村民讲话:“我先作检讨”焦发祥不由地瞧瞧这位 刘支书,真是聪明剔透!“听说你想把朽房子卖给田成山?”焦发祥问。

12、刘治泰面不改色,满口应承。焦发祥站起来,说:“治泰同志,据说这房子原是地主家的,你要是把这号都快倒塌的房子卖给 成山,我说一句不大中听的话,你的心就太黑了”焦发祥停顿一下,侧过头瞅瞅,刘治泰的脸红 了,红得像个猪肝。焦发祥说到这儿,动情地说:“乡亲们,我没来过这儿,想不到咱们县竟然有这样一块好风水的 地方。刘治泰同志呀!你甭把这样好山好水好百姓的清水湾,给搅和成一个混水湾”他的嗓门被 清水湾村民的呼喊和掌声淹没了。吉普车驶出清水湾,在土石公路上疾驰。秋天的田野,秋庄稼收获净尽了,冬小麦泛起一抹新绿。 夕阳如金。焦发祥和杨书记并排坐在后座上。 “谈谈你对田成山的处理问题吧!”焦发祥盯着杨书记。杨

13、书记自责说, “我只是考虑田成山影响县委的工作”“出一点问题,先在田成山身上查根子,找背景,这是一种什么习惯呢?”焦发祥盯着杨书记, “实在说,刘治泰这样的作风问题并不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的这个可怕的习惯!你想想,这到底是 一种什么习惯呢?”杨书记红着脸,渗出汗水来了。两人告别时,焦发祥手里挑着一只灯笼,笑着说:“把这只灯笼送给你做个纪念。关于那个习 惯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只灯笼里。 ”杨书记红着脸,接过了那只小灯笼。 (有删减)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 A小说写了一个农民田成山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与村支书发生纠纷后,又得不

14、到乡政府的妥善解决,于是一步步向上级反映的故事。 B标题“灯笼”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围绕田成山打灯笼“找真理”展开,同时标题有象征意味,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正常的干群关系。 C小说的人称运用灵活多变,总体采用以焦发祥为视角的第三人称,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性,补叙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时又用第一人称。 D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与地域色彩,特别是田成山的人物语言,细腻传神地揭示田成山的农民身份与情绪心理。 E小说的次要人物杨书记在情节发展中起着穿针引钱的作用,他既是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的见证者与处理者,也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5)小说中多次提到清水湾的好山好水与田野农作物的用意是什么?

15、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 分) (6)小说塑造了村支书刘治泰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7)你对文末焦发祥提到的“习惯”如何评价?请用一句话进行表述;再结合小说内容,探究这种 “习惯”的具体表现。 (8 分) 三、传记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 教育家吴汝纶昊汝纶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举为“古文、经学、时文皆卓然不 群”的“异材” 。1901 年,议复办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兼管学大臣张百熙选来选去看上了栩城吴汝纶。开始,张 百熙派一位知县级官员前去专请,吴汝纶断然不见,后身为“宰相”的张百熙备礼亲自登门又遭

16、拒绝。 接着,他“三顾”昊门,不惜揖拜以请,仍遭婉言谢绝。他求贤若渴,搬出圣旨并加封吴汝纶为五品 京卿充大学堂总教习。然此举也没使吴汝纶感到“皇恩浩荡” ,仍是“不干”二字。吴汝纶主持河北莲池书院十年之久,学生数千人,还有外国学生,极有声望。他早年即锐意改革, 力倡西学。在莲池书院时即开设英、日文及格致课程。办学校、走新路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事。但为何 真要他干时,又打“退堂鼓”呢?一非年迈体弱,二非不能胜任,而是他看透清廷腐败透顶,倾轧排 斥太甚。教育尽管无名无利,卷进“政府窝”里也不安生,雄图大略难以施展。张百熙又提出只“暂留一年”的妥协条件,昊汝纶的心才软了下来,只得答允。但却首先提出要 到日本去考察学制。吴先生是为“答知遇,故自请为出海之行” ;但此举主要还是改革教育的必然要求。 因他一贯力倡西学,认为只有西学才是强国富民之道。他给友人的信中说“日本近年专仿西国公学 , 所以学习日本教育制度,即学习西方教育制度。1902 年农历五月初三,吴汝纶以 63 岁高龄肩负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