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158815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教育链的探究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科本位的狭隘教育观。它向传统教学挑战,改变以往“以谙熟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过多倚重接受式学习,学习空间封闭、狭小,学科壁垒森严”的弊端。将美术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链接,实现美术教学课程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关键词:美术教学 综合实践 教育链前 言在上世纪末,教育界开始进行素质教学改革,但具体如何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鲜活的实践经验较少。1990 年至 1995 年,原教研员何大齐老师开始酝酿审美教育,进行构建素质教育的美术

2、课堂教学体系的课题研究。他提出:美术课堂教学的四个原则即直观性、趣味性、审美性、实践性。审美教育的完整过程为“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便开始了实践上的探索。做市区级公开课 10 余节,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设计、方法手段、活动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逐渐成熟、发展。在教学中证明:它不仅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且还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与借鉴。而这种改革恰与 1999 年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路相一致。21 世纪初,教师的视线更多地集中在综合实践课上,于是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案例加以整理、分析,其目的在于遵从毛泽东同志实践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3、认识”的辩证理论,永无止境、无限发展地继续探讨更加多样的、成熟的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正 文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科本位的狭隘教育观。它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改变以往“以2谙熟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过多倚重接受式学习,学习空间封闭、狭小,学科壁垒森严”的弊端。将美术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链接,实现美术教学课程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将这两条教育链贯穿于美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又能引领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创造生活,提高生活的艺

4、术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体会,就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的教育链作一些浅显的探讨。一、将美术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学校不应该是一堵墙。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中,面对他们照本宣科,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人要与其所生活的世界和谐共生,就必然要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就必然要向社会生活回归。正如美国著名诗人玛亚安吉洛所说:“美术,不容置疑的就是生活。也就是说,美术反映了生活,影响并创造着生活。世间的文化都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其独特之处。人类为艺术而生活,正因为有艺术才有生命。 ”诗人对美术的诠释如何体现在课堂上呢?下面我就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试

5、用课本第二册)一课中两个不同的案例加以比较、分析。1用传统教育观进行的课堂教学框架示意图(图一)第七课 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图一 运用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实例2用现代教育观进行的课堂教学框架示意图(图二)第七课 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3图二 运用现代教育观进行的课堂教学实例通过两种课堂教学框架示意图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见表一)。表一 传统美术教学与现代美术教学的差别传统的教学是将美术与社会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向学生灌输标志的设计技法,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坐在教室中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思维被捆绑、束缚。其教学过程不足以激

6、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创作也只能是演绎教师所讲的创作规律,重复已有的设计经验,一味地接受、记忆、模仿。这种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创作,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个性被扼杀,其作品也就毫无创造性可言了。 而将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其面貌将大大改观。具体分析运用现代教育观进行的教学设计,有如下一些特点:(1)让学生自由分组,自由选择地点,到社区、商业街、学校、公园等地成系列地搜集标志(见图三)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实践中,使社会调查和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什么是标志?标志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毋庸多言,学生已经在他们的探究活动中,建构了自己对标志的认识。图三 学生拍摄的标志(2)让

7、学生围绕公益环保和文明行为方面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缺少标志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将学生的需要和动机置于核心地位,激发他们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科学精神,为其个性发展创造空间。4(3)运用写短文、编短剧、布置展板等形式,整理资料,总结归纳出标志的设计特点学生在参与、体验、调查、归纳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了探求知识的方法,终身受益。(4)课后,将学生设计制作的标志作品(见图四),送交有关部门参考使用这种方式不仅发挥了社会服务效益,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了体验。

8、拓宽了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把德育、美育、知识技能三个方面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最终达到质的升华。实践由此变成了创新的源泉,创新的场所。同学们完成了从课堂社会课堂社会的教育链,这是认识论中“认识实践再认识”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最佳诠释(见图五)。图四 学生设计制作的标志图五 美术教学与社会实践链接循环图由此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对标志的自主探究活动,了解了现实生活中的标志特点及缺少的标志。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开阔了。创造性的火花由此进发。将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链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手段反映生活和表现生活,在对生活奥秘的不断探索和艺术的创造中,引发出对生活的激

9、情、想象、希望、理解和热爱,扩展生活的经验,逐步领悟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和创造美,让自己的生活方式艺术化,更充满生活的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二、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链接世界本身是浑然一体的,它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你永远5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初,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学校里的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分立就无从指导,无从学习。但由于分立的缘故,某种课程往往偏于一种境界,如数理化偏于逻辑的境界,历史地理偏于记忆的境界,公民训练偏于道德的境界等等”,而“教育的最后目标却是种种境界

10、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因此,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链接,可以将我国现行课程体系从分科主义的泥沼之中拯救出来,可以改变各学科彼此隔绝地向学生的心灵“浇铸”,最终导致学生人格的“片断化”的严重后果。将学科整合,突破以往狭隘的学科界限,拓宽美术教育学科研究的领域。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理关系,可以在最大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上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以此观念为支撑,在进行清晰的传达招贴画一课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初步尝试(见本课案例)。清晰的传达招贴画教学案例1活动背景2000 年 4 月 29 日,当我看到北京晚报中报道

11、“沙尘频频来袭,沙漠步步逼近丰宁沙丘埋了民房”的文章(见图六)时,触动颇深。当时正值“世界环境日”前夕,北京的沙尘天气又非常频繁,想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赴丰宁考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招贴画的创作搜集素材。图六 北京晚报中相关报道2教学思路任何一个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解决,单一学科教学尽显力6不从心。于是,将其设计为多学科的活动化的单元教学。(1)联合地理、生物、语文学科教师,引领学生共嗣探讨;(2)带领学生到河北省丰宁县小坝子乡进行实地考察,探究沙尘天气的形成。以摄影、摄像、绘画、文字记录、调查、采访等形式搜集素材,捕捉视觉形象元素。3教学目标(1)学习招贴画的设计方法,鼓

12、励学生采用多种手法进行艺术创作;(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尝试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3)以环保为主题,进行招贴画的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捕捉设计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美术,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4学科关系(见图七)图七 综合学科教学关联图5探究过程(见表二)表二 综合学科教学各自承担和内容、方法、目标 6艺术创作(图八)图八 学生设计创作的招贴画7作业分析学生的创作是令人吃惊的。课堂上,当他们想起丰宁那被沙子掩埋的民房,横露街头的羊骨,想起丰宁近在咫尺,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思绪了。有的同学拿起鞋底,饱蘸墨色,印在绿绿的卡纸上,题为践踏。同学们通

13、过科学的理性分析,认识了土壤沙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由此找到了设计的立足点。这种科学的分析,为设计招贴画提供了7坚实的基础。而运用抽象的语言符号“践踏”一词,点明主题。由表及里,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概括性的语言,使得招贴设计更富艺术性、深刻性。最后,运用直观的视觉艺术形象打动人。将矛盾冲突的焦点:百草丰茂的绿色与破坏环境的黑色脚印交织在一起,令人触目惊心。还有的利用拍回的照片,从中寻找视觉元素,用电脑进行创意, “生命的选择”、 “过去的回忆”,提示我们什么呢?其视觉形象和文学语言都给人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创作手法如此多样,表现内容如此

14、丰富,是以前单一学科封闭教学难以达到的。学生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学科素材,有机地联系起来,经过精心地筛选,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的碰撞,创造出真实、感人的作品。究其原因,我认为: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艺术创造并非现实生活的复制与翻版,它是现实生活在创作者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而地理、生物、语文、美术四科的综合教学,为学生对创作素材进行加工、改造提供了契机。它将学生的艺术直觉与科学理性相联系、平衡、互补、强化,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互动。当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时,他也就能够更深刻地进行艺术表现了。由此可以看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链接,打破了学科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

15、的独木桥”的封闭局面,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景之中,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理解了学科间知识割裂的问题。有益于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综合解决与美术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连锁式的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全面地、多视角地、宏观地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划时代变革的开端。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欧洲中心”8、 “西方中心”的模式被打破。世界在融合、文化在融合、教育在融合。探讨美术教学综合实践课中的教育链,生成更多的融合点,将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课题。参考文献:1 美术教育展望,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艺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王英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3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崔允 i 郭、张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 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古聿浚、李宗儒,中国纺织出版社。5 教育新理念,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