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银海遐思录(之十四)

l****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50KB
约13页
文档ID:39152584
银海遐思录(之十四)_第1页
1/13

1银海遐思录(之十四)摘要 意大利政治电影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征即反法西斯精神和关注意大利普通人民的生活境遇,在意大利政治电影中都得到了发扬并有所深化意大利政治电影内部可分为社会批判倾向鲜明、党派色彩浓厚、推崇极左思潮、从存在主义转向政治这四类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 政治电影 社会批判锋芒 党派色彩 极左思潮表现意大利政治电影导演们曾自称为“新现实主义的孩子”、 “新现实主义的后代”情况也确实如此不少意大利政治电影的代表人物如罗西、佩特里、达米阿尼、洛伊、斯科拉等,都当过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们的助手或合作者,有的是柴伐梯尼的,有的是德·西卡的,有的是德·桑蒂斯的,有的是维斯康蒂的,跟他们都有创作上的联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道路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过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反法西斯精神;一是忠实于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这是两个最重要的特点这里有必要指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发展与意大利共产党有极其紧密的联系意大利曾经是世界电影的中心法国是电影发明国,是理所当然的中心,但不久这个中心就转移到意大利帕里特隆涅 1914 年拍摄的《卡比利亚》标志着当时世界电影的高峰,比美国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还早一年。

墨索里尼上台后,意大利电影界热衷于拍摄表现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生活的“白色片”,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再度兴起这与意大利反法西斯抵抗运动2的开展,尤其是意大利共产党人的参与有直接关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中坚人物卡洛·利萨尼、朱塞佩·德·桑蒂斯,都是意员鲁奇诺·维斯康蒂虽是贵族出身,后来也成了意员柴伐梯尼、安东尼奥尼也是意员据说罗西里尼也参加了意共,虽然他同时又是天主教徒那时的情况是利萨尼、德·桑蒂斯参加了罗马的地下斗争维斯康蒂关在狱中,柴伐梯尼、德·西卡在佐查拉山区打游击,安东尼奥尼差一点被捕由此可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在当时意共的领导和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影片《罗马,不设防城市》的创作过程为例本来影片单纯记录爱国神父唐·莫罗基尼(即后来影片中的神父唐·皮德罗)的事迹,后来发展为表现罗马解放前夕意共领导下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这和意员直接参加拍片有很大关系意员作家阿米台依(后任意大利作家协会主席)参加了影片的编剧工作在罗马领导地下斗争的意共领导人阿门多拉、古杜佐、特洛姆巴多里、阿利卡塔等,都给这部影片编导当过顾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总的说来,可以概括为如下 4 点:(1)对劳动人民的苦难表示同情:(2)或多或少公开地把矛头指向统治阶级:(3)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精神:(4)艺术表现上自然真实,不矫揉造作,一反好莱坞的模式。

这 4 个特点并非所有新现实主义影片都具备,只是限于那些较优秀的作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内部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并不是一致的,根据意大利著名电影评论家和电影史家阿里斯泰戈的看法,可以分为三个派别:新左拉派、新巴尔扎克派和“杂派”新左拉派较接近自然主义,新巴尔扎克派指其批判现实主义因3素较强, “杂派”主要指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罗西里尼等人着重于描写人的“内心真实”,随后走向存在主义的创作倾向在 40 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其崭新的面貌深受各国电影界的瞩目,并对许多国家电影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到了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它就呈现出衰退迹象各国电影理论界对其衰退原因说法不一在我看来,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由于马歇尔计划的推行,战后意大利经济恢复较快,出现了所谓“意大利经济奇迹”新现实主义早期电影着重表现的两个内容(反法西斯和社会失业现象),这时在不少电影制作者心目中似乎已成了历史陈迹50 年代初出现了“玫瑰色的新现实主义”或称“粉红色的新现实主义”这种电影庸俗琐碎,不接触现实问题,已经没有多少新现实主义气味了这跟倡导和实践新现实主义运动的那些导演经济地位上升有一定关系这些人在抵抗运动时期。

有的穷途潦倒,有的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参加斗争,经过几年都变成名导演,跻身于上流社会,在创作上的追求也不一样了后来罗西里尼、维斯康蒂等人就热衷于搞所谓“悲剧性哲理片”意大利电影那个时期的发展,大致是 5 年新现实主义,然后是 10 年“悲剧性哲理片”所谓“悲剧性哲理片”就是表现一些回顾历史、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的题材,或者着力于探索人的“内心真实”,表现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孤独感和悲观情绪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导演德·西卡在第一部“玫瑰色的新现实主义”影片《爱情、面包、幻想》中扮演主角,内容相当无聊、庸俗、琐碎,名为喜剧,其实是一部平庸的通俗笑剧,新现实主义精神消失无余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其代表人物在世界观上是有局限性的意大利电影导演一般文化修养较高但思想比较复杂,特别是像4罗西里尼、维斯康蒂、费里尼、安东尼奥尼这样一些艺术家,本来就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又受到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熏陶,50 年代当存在主义思潮风靡西方艺术知识界之际,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也没有置身事外在意大利具有深厚传统的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以及以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美学,加上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构成了此时不少电影艺术作品的哲学美学基础。

“悲剧性哲理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个人(其实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的悲剧夸大为社会或全人类的悲剧从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初的 10 年,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来说,是“衰退的十年”、 “困难的十年”这时期拍摄出的《甜蜜的生活》、 《八部半》、 《萨特里孔》、 《朱丽叶与精灵》(费里尼)以及《奇遇》、 《夜》、 《触》、 《红色沙漠》(安东尼奥尼)等影片,虽然深受各国影评界的瞩目,并在许多大型电影节屡屡获奖,但跟新现实主义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60 年代上半期,还出现了大量模仿好莱坞的意大利式西部片,以及没有什么社会意义的喜剧片只有少数几部还多少保留了一点新现实主义精神其中有南尼、洛伊的《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是反法西斯题材:弗朗契斯科·罗西《控制城市的手》(1963)揭露了黑手党的房屋投机活动:乌果·格列果列蒂《奥米克伦》(1963)描写工人的生活和斗争:还有季洛·庞特柯尔沃《阿尔及尔之战》(1965)反映了阿尔及利亚的解放斗争这些影片都是新现实主义导 演拍摄的,但为数不多意大利政治电影的崛起为什么新现实主义精神在中断了十多年之后,在 60 年代下半期出现的政治电影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呢?这跟意大利国内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有关。

意大利在世界上号称第七大工业国,但是南北两部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北部5是工业区南部主要是农牧业区,土地贫瘠西西里岛更加贫困落后早期新现实主义影片,如德·桑蒂斯的《悲惨的追逐》、 《橄榄树下无和平》,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都取材于意大利南部地区,以反映农民、牧民、渔民的悲惨处境以及他们为争取生活权利而进行的斗争战后,意大利较大的经济危机就有 5 次,失业工人达到 130 多万(1976 年的统计数字),意大利全国工人不到 1000 万,失业率超过百分之十,远高于美国意大利社会情况极为复杂各种犯罪案件层出不穷据安莎社的一个统计,在1972 至 1973 年一年内发生了 150 多万起犯罪案件法西斯残余势力仍相当活跃,全国有几十个非法的和半合法的新法西斯组织其中“意大利社会运动”就是个公开的合法的新法西斯党意大利黑手党是相当厉害的,有如旧中国的“青红帮”势力遍及意大利全国,甚至扩展到国外恐怖主义活动在意大利极为盛行,在欧洲堪称首屈一指意大利政局十分动荡,战后平均每 10 个月就要改组一次内阁以前一直由天民党掌握政权,但到了 60 年代下半期地位已经不稳意大利共产党在议会内属于第二大党,如与社会党联手,在议会内将占绝对优势。

许多群众性组织如总工会、农民联盟等,其领导权基本上也由共产党或社会党控制在“四人帮”垮台前,意大利有数十个所谓意共马列组织,他们“马列”的内容究竟如何人们很难说清但有一个迹象似乎颇能说明问题,就是在“四人帮”垮台后中国人民欢呼雀跃之际,这些组织中有不少却跟随阿尔巴尼亚霍查等人大骂我们,看来也在推行极左思潮意大利政治电影的许多代表人物都是共产党人或社会党人,跟新现实主义时期情形差不多他们的影片虽然不一定都在贯彻党的方针路线,但应该说有一定的联系,至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要比一般资产阶级艺术家高明些他们反对6资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意大利政治电影的社会批判锋芒强过其它西方电影的重要原因意大利政治电影的类型前面已经提到,政治电影本身就有右的、极左的、真正进步的等类型就意大利政治电影而论大致可分为 4 类:(1)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倾向,亦即新现实主义精神的继续和发展;(2)具有浓厚的党派色彩;(3)隹崇极左思潮;(4)从存在转向政治在做这种分类时,需要说明几点:(1)这种分类法只是一种姑且的划分,并不十分确切,仅仅是为了便于介绍,否则那么多影片,那么多导演,就无从说起有些社会批判性比较强的。

也往往是党派色彩较为浓厚的:有些极左思潮的影片,也有一定的社会批判因素:甚至从存在主义转向政治的影片,也不是完全没有社会批判意义2)这种分类,既根据作品的性质,也考虑到影片创作者但是,搞政治电影的人不一定一直在搞这类影片有的为了拍自己想拍的影片不得不去拍几部能赚钱的商业片,以筹措资金同一创作者搞出来的影片,艺术质量也不总是处于同等水平,有时甚至差距甚大3)按照上述分类法,第一类影片在主题和题材方面有 4 个基本趋向:第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政治机构,特别是司法制度:第二,反法西斯,有的是追溯法西斯的历史,有的是揭露当前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第三,表现意大利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事实,并作出作者自己的判断:第四,比较公开地表示卫护资本主义条件下7人的生存权利,有的更进一步提出要卫护劳动者的应有权利4)按照上述影片类型,影片创作者的代表人物亦可分为 4 类第一类,社会批判倾向鲜明的,有达米阿诺·达米阿尼(《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导演),艾里奥·佩特里(《罗马 11 时》原调查材料作者),弗朗契斯科·罗西(《马台依事件》导演),朱里安诺·蒙塔尔多(《萨科与万塞蒂》导演),马里奥·蒙尼契里(《警察与小偷爝演),南尼·洛伊(《等待审判的人》导演,等:第二类,党派色彩浓烈的,有埃托莱·斯科拉《特列维科——都灵》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1900 年》导演):第三类,属于极左思潮的,有马尔科·别洛基奥、塔维亚尼兄弟等;第四类,从存在主义转向政治的,有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等。

意大利政治电影的导演远不止上述的这些人,这里介绍的只是那些较受各国影评界注意的导演及其作品第一类即社会批判倾向鲜明的,达米阿诺·达米阿尼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当过柴伐蒂尼的助手,自称为“新现实主义的孩子”他的影片《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 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大奖 《自白》没有什么费解的内容,对意大利现代社会的揭露比较深刻罗慕洛是黑手党头目,同时又是大资本家、大房产主,市长、总检察长都要听命于他这种大资本家、统治阶级和土匪的结合,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的实际情况影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官、商、匪的勾结,另外也对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性给予了深刻的揭露警察局长几次捕获罗慕洛,但又因“证据不足”不得不加以释放,自己反遭到革职处分警察局长出于义愤杀死罗慕洛之后,投案自首,然而在狱中也有黑手党的统治,警察局长最后就是在狱中被罗慕洛的余党用刀子捅死的影片结尾,已经查清案情的检察官与总检察长默然对视,双方都心里有数,在唯一的活证据已被灌进水泥柱的情况下,这位正直的检察官对于代表司法制度的总检察长又能有何作为?8达米阿尼的下一部影片《审讯已经结束,把它忘了吧》(1971)也触及了司法界的腐败问题一个无辜的建筑师被捕入狱,发现囚犯中也有各种派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